
中级化学分析工考试试题笔试题.doc
65页中级化学分析工考试试题笔试题(带答案) 判断题 1、配制某种比例的H2SO4溶液时,先量取浓H2SO4,再加蒸馏水稀释×) 2、氯化钡与碳酸钠两种溶液混合,会有沉淀生成√) 3、用浓硫酸和硫酸亚铁能制取硫化氢×) 4、根据酸碱质子理论,能给出质子的物质叫酸√)7 5、在25℃的碱性水溶液中,〔H+ 〕>10—7.(×) 6、误差是以真值为标准的,偏差是以平均值为标准的,实际工作中,获得的所谓“误差”,实质上仍是偏差√) 7、与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大小有关的因素是缓冲溶液的总浓度.(√) 8、弱酸溶液愈稀,其电离度愈大,因而酸度亦愈大.(×) 9、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一定是强电解质强电解质导电性一定很强.(×) 10、减小水的体积与有机物的体积比可提高萃取率×) 11、发射光谱分析中,对难激发的元素可选用火花光源√) 12、根据电子的流向,原电池中的阴极又称为正极.(√) 13、周期表的排列是依照元素的原子量排列的×) 14、把锌放在硝酸铜溶液里会放出H2×) 15、标准偏差的计算公式:S= ×) 16、准确度高一定需要精密度高,但精密度高不一定要求准确度高。
√) 17、PH值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18、符合CnH2n通式的化合物,一定都是烯烃.(√) 19、某种有机物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可以断定这种化合物一定由碳、氢 、氧三种元素组成×) 20、KMnO4法滴定Fe2+时,CL-有干扰√) 21、钢中的碳主要以游离碳形态存在,而铁中的碳主要以化合碳形态存在×) 22、在高锰酸测锰时,加过硫酸铵氧化后,需煮沸,煮沸时间长KMnO4易分解;过短KMnO4氧化不完全.(√) 23、PH值=1的溶液呈强酸性,其溶液中无OH—存在.(×) 24、把K2Cr2O7标准溶液装在碱式滴定管中×) 25、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Ca2+时,滴定速度要快×) 26、以NaOH溶液滴定HCL溶液时,用甲基橙指示剂所引起的指示剂误差为正误差×) 27、有一分析结果通过计算,得数为18.5250,保留四位有效数字应为18×) 28、EDTA溶液滴定Mg2+应选择铬黑T作指示剂√) 29、氨水沉淀分离法中,常加入NH4CL等铵盐,其作用是为了控制溶液的PH.(√) 30、在实验室里,熔化苛性钠,应选用铁制坩埚√) 31、缓冲容量的大小与缓冲组分的比值有关,当比值为1:1时缓冲容量最小.(×) 32、BaSO4是强酸强碱盐的难溶化合物,所以具有较大的定向速度,而形成晶形沉淀。
√) 33、根据溶度积原理,难溶化合物的Ksp为一常数,所以加入沉淀剂越多,则沉淀越完全×) 34、重量法分离出的沉淀进行洗涤时,洗涤次数越多,洗涤液用量越大,则测定结果的准确度越高.(×) 35、洗涤沉淀是为了洗去表面吸附的杂质及混杂在沉淀中的母液.(√) 36、AgCl是强酸盐的沉淀,所以它的溶解度与酸度无关×) 37、柠檬酸的酸度(PH=2)比啤酒的酸度(PH=5)大三倍.(×) 38、在光度分析中,吸光度愈大,测量的误差愈小.(×) 39、有色溶液的透光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所以透光率与浓度成反比关系.(×) 40、在重量分析中,被测组分反应后生成的沉淀叫沉淀形式√) 41、对弱酸盐沉淀,其溶解度随酸度的增加而增大√) 42、一般来说,溶解度小的沉淀易生成晶形沉淀×) 43、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之一是:沉淀作用应在适当稀的溶液中进行.(√) 44、滴定分析中,滴定终点与等当点不一定符合,由此而造成的分析误差叫“终点误差”√) 45、酸碱强度具体反映在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上√) 46、酸碱指示剂颜色变化的内因是溶液PH值的变化.(×) 47、酚酞是弱酸,在碱性溶液中呈红色.(√) 48、标定NaOH溶液的基准物质有草酸和无水Na2CO3.(×) 49、实际应用时,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 50、在周期表里,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
√) 51、滴定分析法中只有直接滴定法这一滴定方式×) 52、为了保证分析结果有足够的准确度,所用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小于20ml×) 53、常用的基准物质有纯金属和纯化合物,它们的含量在999%以上√) 54、常用酸碱指示剂是一些有机弱酸或弱碱. (√) 55、标准溶液不需要密封保存,不影响溶剂蒸发×) 56、某种碱本身的碱性越强,其共轭酸的酸性就越强×) 57、缓冲组分的浓度比越小,缓冲容量也越小,甚至失去缓冲作用√) 58、甲基橙是一种双色指示剂,使用时,常常配成01%的水溶液√) 59、不同的指示剂各有不同的变色范围.(√) 60、用吸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的定量依据是朗伯—比尔定律√) 61、透光率越大,表示它对光的吸收越大×) 62、PH指示电极一般有氢电极、氢醌电极和玻璃电极等√) 63、使用721型分光光度计时,将仪器的电源开关接通,打开比色皿暗室,使电表指针处于百分透光率“0”位√) 64、光谱分析常常被称为干法分析√) 65、标准溶液如I2溶液可以贮存在无色试剂瓶中×) 66、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非主要因数×) 67、用同样体积的有机溶剂,萃取的次数越多效果越好。
√) 68、较高浓度的酸、碱溶液也具有缓冲作用√) 69、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是固定不变的√) 70、相同浓度的酸离解常数越大,它的水溶液PH值越低√) 71、过氧化氢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 72、标定碘标准溶液时可用基准三氧化二砷直接标定,也可用高锰酸钾标液直接标定√) 73、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为一不变常数,它与溶液的酸度大小无关√) 74、金属离子与EDTA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越大,配合物越稳定.(√) 75、用铈量法进行测定时,反应可在中性或碱性介质中进行×) 76、汞量法测定CL-含量的方法属于配位滴定法.(√) 77、银量法测定CL—含量时,反应可在中性或弱碱性介质中进行.(×) 78、某批化工产品共1877袋,按采样公式计算,某批化工产品应采37袋入样才有代表性×) 79、分析检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样本的情况,而不是为了获得总体的情况.(×) 80、抽样检验中,抽取获得的样本数越多越好×) 81、通常情况下核外电子总是尽先占据能量最高的轨道×) 82、原子晶体比分子晶体的熔点、沸点高,硬度也高的多√) 83、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它们互称为同位素.(×) 84、任何发光、发热的现象都叫燃烧。
×) 85、凡是能生成水的化学反应都叫中和反应.(×) 86、硝酸铵分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5价×) 87、物质的溶解度越大,其电离度越大.(×) 88、决定金属性强弱的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 89、加热时铁能与氯气化合生成氯化亚铁×) 90、将燃烧着的镁条插入纯二氧化碳气体中,镁条仍继续燃烧√) 91、铜能被浓、稀硝酸氧化,产生的气体都能溶于水×) 92、同温同压下的不同气体,分子量越大密度越大√) 93、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通常遵循正态分布规律√) 94、用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精密度比用标准偏差更可靠×) 95、分析工作中过失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96、检验分析结果时,如已找出可疑值的产生原因,应立即将可疑值舍去√) 97、使用氢氟酸操作时,为预防烧伤可带上纱布手套或线手套×) 98、检查煤气管线是否漏气不能使用火焰检查,可用肥皂水检查√) 99、分析室如因条件限制,天平和仪器可在同一室内.(×) 100、国际单位是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101、溶解金属铝及铝、锌等有色合金时常用20%~30%的氢氧化钠作溶剂√) 102、熔融法多用于矿石、炉渣、硅酸盐等非金属材料的分解.(√) 103、熔融法所用的溶剂可分为酸性熔剂和碱性熔剂。
√) 104、日常分析上所用的碱性快速熔剂是由一份氯化铵和一份氧化锌组成.(×) 105、用过氧化钠熔融试样时可以在铂坩埚中进行×) 106、测定硅通常的方法是重量法和比色法,在高硅试样以及仲裁分析和标准物质分析中往往采用比色法×) 107、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高硅含量,精确分析时应二次脱水.(√) 108、重量法测定硅时热稀盐酸洗涤沉淀至无铁离子,可用硫氰化铵溶液检验有无铁离子.(√) 109、洗涤沉淀时如需检查有无氯离子可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 110、丁二酮肟重量法测定镍时,为消除铜的干扰,除加入过量的丁二酮肟外,沉淀应在80~90℃下进行√) 111、丁二酮肟重量法测定镍时,溶液的PH值可以大于105.(×) 112、酸与碱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叫做共轭关系√) 113、酸的浓度就是酸度×) 114、在高浓度的强酸强碱溶液中,由于H+和OH—的浓度本来就很高,故外加少量酸或碱不会对溶液的酸度产生太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强酸强碱也是缓冲溶液√) 115、配制混合指示剂时,应严格控制两组分的比例,否则颜色变化将不明显√) 116、氢氧化钠俗称纯碱,碳酸钠俗称烧碱.(×) 117、混合碱的分析常采用氯化钡法或双指示剂法。
√) 118、单个氧化还原电对可构成氧化还原反应×) 119、燃烧滴定法分析钢中硫时,洗瓶中硫酸溶液长时间通氧后会自行变黄,但不得变深棕色,发现时应立即更换√) 120、灼热的磁盘或烧坏的烧管、烧舟要放于不易起火的地方√) 121、配制好的试剂应贴上标签,注明名称、浓度、配制日期,剧毒药品特别要注明.(√) 122、络合物中中心离子是负价的.(×) 123、金属离子与EDTA生成络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愈大,突跃愈短×) 124、EDTA适合滴定浓度很低的金属离子溶液×) 125、表观稳定常数是判断络合滴定可能性的重要依据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