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docx
5页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 胡慧【摘 要】:目的 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合并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中风合并抑郁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一般对象,并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对比两组满意度、护理效果以及抑郁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体满意率、总体有效率以及HAM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中医情志护理;中风;抑郁症;满意度;护理效果R248B1672-3783(2019)06-03--01中风属于临床中常见的病症,中风患者在恢复过程中一般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躁、忧虑等,心理障碍的出现会造成患者的治疗受到影响,故应该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障碍进行疏导,从而提升治护效果本次研究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中风合并抑郁症患者作为一般对象,并对中医情志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中风合并抑郁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一般对象,并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
其中,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3~67岁,平均年龄(53.242.43)岁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4~69岁,平均年龄(53.322.49)岁两组经对比一般资料,未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可对比1.2 主要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生活起居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用药指导、运动康复训练等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实施中医情志护理,首先,应该积极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并对患者病情进行解释,同時将中风相关的治疗方法、康复方法讲述给患者及其家属,从而使护患关系得以良好的构建,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并且护理人员还应该给予患者推拿、针灸以及理疗等综合康复治护方法对患者进行治护;其次,教会患者控制负面情绪的方法,例如,通过音乐欣赏、对护理人员倾诉等方法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得以稳定和控制,患者可以选择与护理人员倾诉,也可选择同家人倾诉内心感受,通过倾诉内心感受使心理压力和障碍得以有效缓解;再次,护理人员应该耐心听取患者主诉,并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障碍进行劝导和心理疏导;最后,当护理人员面对易怒患者,应该采取喜乐疗法、转移疗法等,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转移,从而使患者的心理负担得以减轻,并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1.3 观察指标此次研究选择的观察指标包括总体满意率、总体有效率【1】以及汉密尔顿(HAMD)评分【2】1.4 统计学方法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20.0,将(xs)代表计量资料,经t检验,将%代表计数资料,经X2检验,差异明显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结果2.1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总体满意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两组有显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如表2所示,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两组有显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 两组患者HAMD评分对比3 讨论中风合并抑郁症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组合症状,此病症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相关研究人员认为与社会心理学以及神经生物学等有关因素存在联系,很多中风患者在恢复阶段,其肢体损伤往往能够较快恢复,但容易发生心理障碍【3】,使患者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中重度抑郁,而抑郁状态会使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出现延缓,并且还会丧失劳动能力,甚至会造成复发率、病死率以及致残率上升我国传统中医学认为,此症属“中风后郁病”的范畴,且与心脑、肝肾联系极为密切,其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阴阳气血失调、心神失养。
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表明【4】,精神护理对于中风后郁病能够产生良好的治护效果,中医情志护理采取的喜乐疗法是情志相胜疗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可调节患者情志,而转移疗法则可对患者的注意力和不良情绪进行转移,使患者能够通过理性观念对自我认识进行调整【5】,通过中医情志护理可能够促进治护效果的提升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通过中医情志护理,其总体满意率、总体有效率以及HAM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中医情志护理可有效从患者情志着手,对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疏通,从而提升治护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综上所述,对中风合并抑郁症患者护理过程中,采取中医情志护理能够提升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并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值得推广参考文献姚晓琴. 情志护理干预在中风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 25(08):101-104.曾丽蓉. 中医情志护理对中风偏瘫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24):127-128.王慧利, 武继涛. 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6(1):87-88.符艳艳, 张月娟. 中医情志护理在产后抑郁患者中应用[J]. 中医临床研究, 2016(32):82-83.葛凤艳. 中医情志护理配合隔药灸治疗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症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31):248-249.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