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番茄太阳”》同步练习(II )卷.doc
7页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番茄太阳”》同步练习(II )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基础题 (共20题;共99分)1. (6分)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________的黄瓜 ________的豆角________的番茄 ________的头发________的皮肤 ________的眉毛2. (6分) 照样子,写一写声: 歌声 一串歌声 一串银铃般的清脆歌声心: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雨: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3. (10分) 看拼音,写词语fān qiémánɡ tónɡmánɡ lùshū càijuān xià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qīnɡ cuìfánɡ wūqīn qitiān shǐwēn nuǎ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8分) 比一比,再组词蔬________碌________脆________戚________疏________绿________危________威________5. (3分) 写出反义词附近—________ 小型—________ 忙碌—________6. (4分) 形近字组词情________ 摸________请________ 模________7. (5分) 修改病句。
①学校开展了学习雷锋②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有了很大的发展③我一条鲜艳的红领巾④《中国少年报》和《东方少年》这两种报纸我都爱看8. (5分) 综合表达小朋友们,秋姑娘带着一身金黄,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来到人间请你用几句话赞美这美丽的秋天相信你一定会写得很精彩9. (5分) (2018·浙江模拟) 把下面的句子正确抄写在方格内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10. (5分) 给下面片段加上标点我去菜场差不多总是中午 这时摊上没什么人 那位年轻的父亲拉着小女孩的手 在面前各种蔬菜上来回抚摸 耐心地说 这是黄瓜 长长的 皮上有刺 豆角呢 扁扁的 光滑点 番茄很好看 圆圆的 小女孩一面用手摸 一面咯咯地笑 妈妈也在旁边笑11. (5分) 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姐姐送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②乌云遮住了太阳12. (3分)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碧空________ 高高________ 漂漂________13. (5分) 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②多得些知识不是坏事14. (3分) 查字典“姨”按部首查自发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组词________15. (5分) 修改病句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的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16. (5分) 说说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明明的爸爸挑了一个大大的番茄放在明明手上,说:“太阳就是这样的,你摸摸看17. (5分) 扩句①眼睛看不见②明明像个天使18. (5分) 缩句有人为明明捐献了眼角膜19. (1分) 写出修辞手法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20. (5分) 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①沿着这条小路走,怎么不能到金明家呢?②同窗五载的情谊,我们怎能忘记呢?二、 阅读理解题 (共5题;共25分)21. (5分) 按要求摘抄课文《番茄太阳》中的句子①描写小女孩外貌的②描写小女孩笑声的22. (5分) 课文《番茄太阳》中多次出现“番茄太阳”,写出它在下面句子中是什么意思①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②看这她的笑脸,我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③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23. (5分) 阅读课文《“番茄”太阳》选段,体味作者当时的心情?那年,我来到了这座城市,临时租住在一栋灰色的旧楼房里,生活很艰难,心情灰暗无比24. (5分) 阅读课文《“番茄”太阳》选段,回答明明的爸爸挑了一个大大的番茄放在明明手上,说:“太阳就是这样的,你摸摸看。
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日子过得很快,明明像小屋里的光线,带给了我许多快乐她问我许多奇怪的问题,比如天上的云怎么飘的,雨什么形状……我耐心地回答着她,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明明为什么叫它番茄”太阳? 25. (5分) 课外阅读“煮书”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烂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写起诗来就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你可以先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好词佳句……肚子里的词汇多了,说话、写文章还会犯愁吗?”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读完文章,你怎么理解“煮书?”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题 (共20题;共99分)1、答案:略2、答案:略3、答案:略4、答案:略5、答案:略6、答案:略7、答案:略8、答案:略9、答案:略10、答案:略11、答案:略12、答案:略13、答案:略14、答案:略15、答案:略16、答案:略17、答案:略18、答案:略19、答案:略20、答案:略二、 阅读理解题 (共5题;共25分)21、答案:略22、答案:略23、答案:略24、答案:略25、答案: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