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思品承担责任服务社会教学案例.doc
5页第一单元: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教学案例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责任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努力做一个承担责任的好公民学习本单元对训练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时政的综合能力,同时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将来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复习目标: 1、梳理各节知识点,温故知识,增强责任感2、明确本单元的中考考点,进行知识体系构建3、归纳做题技巧,初步养成多角度答题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请同学们回答)设计意图: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二、自学指导(构建知识):认识责任:责任 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p6 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p6承担责 任的代价P14 选择责任: 承担责任的好处(对个人和社会)P14 不承担责任的后果P9-10 关爱班集体,承担集体责任P19-21承担责任: 维护社会秩序,承担社会责任 P22-24 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P24-25 学会承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P26-28设计意图:构建知识体系三、基本问题归纳:1、什么是责任?责任的来源都有哪些?P5-6 2、如何理解“身份不同,责任不同”?P6-73、承担责任有什么代价?我们应怎样面对责任的代价?P144、承担责任有什么回报?P14 5、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P9-106、我们应该怎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P19-29 7、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我们应该去做?P24-25设计意图:在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和易错的知识。
四、典型例题剖析,归纳答题方法【典型例题】在学校,她是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在她的操劳下,这个学校有了7个班1到4年级各1个,还有3个学前班,共300多名学生由于所有学生全部免费,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而且7年来,李灵为建学校已欠下8万元外债,尽管如此,可她却始终不曾放弃每次看到其他学校的孩子能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我真的很难受,我也想为自己的学生搭建一个阅览室,哪怕是最简易的李灵说,这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为让自己的学生有书读,这个月初,李灵趁着放暑假,向爸爸要了200元只身来到郑州,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后,开始收购旧教辅和儿童读物,“就像收废品一样,骑着车到处去转着叫一幕幕的情景被网友拍成照片放到论坛上,感动了无数网友称她为“最美校长”请大家思考:(1)为什么网友们认为李灵是“最美乡村女校长”?(2)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向李灵学习,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解析】分析材料可以得到以下信息:(1)为给孩子们办阅览室,假期收旧书说明李灵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2)为建校欠债8万元,并不曾放弃说明承担责任虽然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她仍然坚持承担责任,所以我们应向她学习,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答案:(1)①李灵为了使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积极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②她甘愿付出、无怨无悔,她的心灵是最美的(2)①像李灵一样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并持之以恒学会在不同的责任面前进行选择②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每个社会成员都负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 ③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服务和建设自己所在的社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④积极承担责任,不仅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其实也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内心需要,只要有了责任意识,有了踏实的承担责任的具体行动,就能一步步把自己造就成负责任的公民,赢得社会对自己的赞成票通过典例的讲解,教师对非选择题进行答题方法总结:1)、审题(1)逆向审题:先搞清楚题目问什么?有几问?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2)抓关键词语,力求搞清每段材料的中心含义3)一大段材料的要分层并弄清每层意思4)材料的注释包含很多信息,不能忽视2)、答题时注意(1)凡问现象的,看到什么,就回答什么,不展开2)凡是“分析”、“评述”的,就要求用原理扣材料分析,如是哲学部分的,还要在原理后加方法论要求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即要分析和解决问题。
3)要分层回答,注意行文规范,答案准确设计意图: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和答题技巧的归纳,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答题的技巧五、收获平台:请同学们对本单元复习知识进行总结(学生先回答,教师总结:)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能力六、巩固训练:走进中考 (一)、选择题 1、(2012湖北黄冈)2012 年5 月8 日,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门口,一辆公交车突然失控,冲向刚刚放学的学生,危急时刻,女教师张丽莉推开学生,自己却被汽车撞成重伤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人们称她为“最美女教师”你认为,她“美”在:( )①热爱学生、关爱学生的崇高师德②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优秀品质③高度的社会责任感④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2013山东聊城】10.郭可江的农场吸纳了150多位村民就业,他们种地、上班两不误,大幅提高了收人每卖出一箱菜,从中抽出一元钱,资助在校贫困学生”,这在当地被传为佳话材料体现了 ( ) ①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走上共富效应 ②回报社会,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大爱之心 ③金钱第一,“金钱万能”的信仰 ④亲近社会、奉献社会的高尚人生追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2013湖北武汉)武汉公交新规从今年3月1日起实施。
市民普遍反感的车上进餐、带狗入车、青壮年占用老弱病残孕专座、用随身物品占座位等不文明行为,在新规中均被禁止这表明 ( )A.公民应尊重社会,遵守社会规则,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B.公民应尊重自然,维护生态平衡,承担对自然的责任 C.公民选择文明乘车行为主要是因为社会舆论压力和他人监督D.公民参与公共生活、遵守公共规则,必然会牺牲个人自由设计意图:中考选择题的设置,进一步检测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能强化学生对中考的紧迫感七)、能力拓展: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刘盛兰——高龄老人拾荒助学子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
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归纳、运用的能力八)、教学反思:1、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要让学生在把握整体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注意答题规范和解题方法与技巧,我把解题技巧和方法告诉学生,培养他们答题能力略显欠缺 2、根据二级教师赛课的情况反馈,突出在板书设计及教师及教师仪态方面,我这次注重了板书设计的突破,但板书艺术性尚有所欠缺,仪态方面关注了自己,关注学生有所欠缺 3、授课过程中,虽然环节清楚,衔接紧密,但过渡语使用还有所欠缺,对学生激励性评价还不够,讲的太多4、注重了实用忽略了情感态度观的把握和提炼。
5、平时上课,每节课前必定会进行三分钟的新闻播报,并让播报人员谈对这一新闻的看法,提升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应对中考中要面临的时事政治,因怕时间不够,在此次公开课中就省略掉了,公开课这一环节 组内教师反馈:能够运用先学后教教学法,高效教学,不拘泥于复习,而是在复习中有所提升讲的略显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