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东京城新郑门遗址出土娱乐类文物品赏.doc
8页北宋东京城新郑门遗址出土娱乐类文物品赏北宋东京城遗址是国务院于1988年1月13日 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地处河南 省开封市市区及近郊,总占地面积约54平方公里,由 层层相套的三道城垣组成新郑门为北宋东京城外城西墙偏南的一处城门, 是御用出行的四个正门之一,位于今天开封的汉兴路 以北、夷山大街以西的区域1981〜1983年,开封宋 城考古队对宋外城城墙进行普探时发现了该处城门遗 址2007年,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城市基本 建设对新郑门遗址区进行了补充勘探,基本上探清了 城门的基本形制、规模和位置等新郑门门址平面呈 长方形,东西长160米,南北宽100米,为带瓮城的“直门两重”结构,门址城墙现存宽度约20米,残存 高度1〜4米2012年3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 古研究院和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新郑门遗 址考古队,开始对新郑门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和遗址现 场保护工作根据现场的形势和外部环境,考古发掘工作拟分 三期进行(见图Do 一期考古发掘共布设探方20个, 发掘区域应为城门北半部截至2015年初,新郑门遗 址一期考古发掘工作已基本完成新郑门遗址一期考古发掘揭取最深处距地表约8 米,先后揭露2层淤积层和5层不同时期的文化层, 发现并清理了宋、金、元、明、清不同时期的大量遗 存(见图2),其中包括房屋基址8座、院落基址6处、 道路11条、水井1眼、农田1处、手工业作坊1处、 地灶17个、沟渠9条、灰坑69个、夯土台基1处、 城墙1处,并岀土了宋、元、明、清等不同时期、不 同材质的遗物1200余件。
在这众多的遗物中,数量最多的当数不同时期的 娱乐类文物其中包括种类齐全的摆件、品种丰富的 围棋子、形式多样的象棋子、数量众多的骰子、别具 特色的陶模陶范、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瓷哨、休闲逸 趣的鸟具,另外还有古代喜闻乐见的捶丸、弹丸等一、摆件共58件,其中动物造型的摆件26件、人物造型 的摆件22件、砖塔模型摆件3件、鹿角1支、蚌器6 件等1•动物造型的摆件动物摆件的材质除1件为陶,其他全为瓷造型 多为饲养的动物,有羊、狗、马、猪等,另外还有小 鸟、猴子、蛤蟆等常见的动物造型时代跨度较长, 宋、金、元、明各个时期的都有,且造型变化不大 体形上,虽然这些动物摆件时代不同、造型不同,但 大小变化不大,均为体形较小的摆件或挂件(见图3)02. 人物造型的摆件新郑门遗址出土的人物像均不完整,其中以头部 居多,其次为身部,稍完整的人物像只有2件从材 质上看,全部为瓷质;从釉色上看,以白釉为主,部 分为褐釉和绿釉这些人物像时代多集中在金、元、 明三代同动物摆件一样,人物像的摆件器形亦较小 (见图4)但这些人物像相对动物摆件来看,其造型、 釉色、彩饰却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如金代白釉黑彩 人物抱物俑、元代白釉黑彩人物俑、明代影青瓷人物 俑等。
3. 砖塔模型三件器物均为红砖雕刻磨制而成,体形较小,高 度均在5〜10厘米之间,制作还算精细(见图5)4. 鹿角蚌器等工艺品在岀土的摆件中,还有部分鹿角蚌器类的工艺品, 如叉形鹿角、别致的海螺、穿孔的蚌壳、纹路漂亮的 贝壳等(见图6)二、 围棋子围棋子数量众多,约有220枚左右,全部为瓷质 从形状上看,可分为扁平形和馒头形两种,每一种又 都有黑白两色(见图7、图8)另外,部分扁平形的 棋子上还有装饰图案相对其他类型的娱乐类文物, 围棋子的出土地层较为集中,大多在明代地层出土, 少数在元代地层中出土这些棋子的直径基本一致, 大多在1.〜2厘米之间三、 象棋子象棋子共出土 15枚,有陶质和瓷质之分陶质象 棋子稍大一些,直径在4厘米左右;瓷质的象棋子稍 小一点,直径在2厘米左右(见图9)其时代较为集 中,除1枚陶质象棋子“?”为元代外,其他象棋子均 出土于明代文化层中四、 骰子遗址中共出土 185枚骰子,全部为瓷质从外形 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扁平状的骰子,共有10枚;其 他均为正方体形的骰子,共有175枚扁平状的骰子 大小基本一致,直径多在2厘米左右;正方体形的骰 子外形差别不大,只是大小略有分别,大一点的骰子 边长多在1.5厘米左右,小一点的骰子边长多在0.8 厘米左右(见图10)。
这些骰子的出土地层较为集中, 除20枚出土于元代地层中之外,其他均出土于明代地 层或遗迹中五、 陶模陶范遗址中共出土陶模陶范口个(2个残损),均为 红陶质,外形上均为椭圆形,长径均为4〜5厘米这 些陶模陶范虽然大小材质一致,但在内容题材和时代 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异从时代上看,多集中在宋、元 两代;从内容题材上看,形式多样,有武士、神像、 菩萨、动物、莲花等陶模在宋代被称为“磨喝乐”,是具有娱乐、教化 功能的一种民俗器具[1]多为阳雕为椭圆形的红陶制 品,其图案内容多为神造像、市井人物、传说故事、 民俗事物、动物、植物等(见图ll)o其大小多在1〜 15厘米,基本上是按照人手的生理机能设计,便于把 玩和游戏从造型和题材上都表现出很强的娱乐性、 实用性,但同时又具有强烈的教化色彩和功利性六、 瓷哨遗址中共出土4枚瓷哨,均为半釉瓷器,出土时 均能正常吹奏其形状各异,有造型规整的瓷哨,有 人面造型的瓷哨,也有鸟形的瓷哨(见图12)出土 位置集中在宋代地层和明代文化层中七、 鸟具遗址中共出土鸟具47只,从类型上分,有鸟罐、 鸟瓶、鸟碗之别其中鸟罐5只,鸟瓶4只,鸟碗38 只鸟罐均为瓷质,部分内部有釉,外部均无釉,敛 口,鼓腹,束底,假圈足。
鸟瓶亦全部为瓷质,造型 不同,但均细长,体形较小,高度多在2〜3厘米之间 鸟碗多为陶质,少数为瓷质,但亦无釉,多直口或敞 口,鼓肩,腹部斜下收,平底,体形较小,高度多在 4〜6厘米之间(见图13)这些鸟具均为实用器,鸟罐和鸟碗多为盛食鸟粮或水,而鸟瓶则主要为了悬置 鸟罐或鸟碗上方(见图24),以阻止小鸟自身排泄物 落入其中鸟瓶的这种用法在今天的开封鸟市上仍然 常见,看来鸟瓶的用途古今是一脉相通的这些鸟具 的出土位置较为一致,大多出土在明代地层或遗迹中, 只有极少数出土在清代文化层或遗迹中八、捶丸、弹丸遗址共出土 10枚捶丸和30枚弹丸捶丸均为石 质,圆球形,丸体上有撞击的凹痕,其中有一枚捶丸 球身还绘有白色的圆圈标识,捶丸直径多在5〜6厘米 之间(见图15)o弹丸亦为圆球形,其材质分为两种:一种为石质弹丸,一种为陶质弹丸二者相同之处是,大小相似, 其直径多在2厘米左右;两种材质弹丸也多有撞击的 凹痕(见图16)o捶丸一半出土于元代地层或遗迹中,一半出土于 明代地层或遗迹中弹丸大多出土于明代地层或遗迹 之中,只有少数出土于元代、清代地层或遗迹中捶 丸运动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金、元,明朝仍有延 续,衰没于清朝,是一种和现代高尔夫球类似的竞技 类运动⑵。
遗址中出土的捶丸和弹丸没有本质的区别,主要 是大小有异:直径2厘米左右的称为弹丸,直径5厘 米左右的称为捶丸发掘者这样区分的理由是:直径 小的球可能也是捶丸的一种形式,但应该也可以当做 小朋友玩耍游戏用的弹丸,但如果拿直径较大的球来 做小朋友的玩物,则明显有悖常理,二者相权,就将 直径较小的球命名为弹丸了新郑门遗址出土如此数量众多、品种丰富、时代 集中的生活娱乐类文物,是和其修筑、废弃的历史息 息相关的新郑门始建于五代后周时期,北宋时期作 为东京城外城四个正门之一,得到了不断的修葺和补 筑宋神宗时期增加了瓮城,遂成定制,一直沿用到 金代灭亡到了元代,随着开封城市地位的下降,经 济实力的衰退,人口的减少,开封城的城市规模迅速 收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郑门随同外城一道被废 弃不用这个区域亦变成了一个位于开封城郊外、夹 道而存的村落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清代灭亡随着 1842年的大洪水,这片区域葬身洪水,成为黄沙遍野 的黄泛区直到近现代,人们才又在这片高岗上生活 栖居,也就演变成今天的南郑门村参考文献:⑴魏跃进.宋代陶模[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0: 21.[2]张天堀,桂離,韩烈保.关于捶丸与高尔夫球的 比较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4 (11).(本文为河南大学宋文化研究院规划课题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