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河南省平顶山市江河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27页
  • 卖家[上传人]:zh****71
  • 文档编号:225696086
  • 上传时间:2021-12-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0.36K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河南省平顶山市江河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小题25分)天人交战的“盗火者”王 龙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成为彻底改变严复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年,中国的热血之士纷纷开出自己的救亡药方康有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提出变法救国之策;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从来述而不作的严复,终于决定要化笔为剑,用文章来呐喊冲锋了!新年春节刚过,严复就发表了第一篇重磅文章《论世变之亟》他清醒地看到:“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压抑多年澎湃已久的爱国激情,终于化作急迫的救亡使命感,他一口气写下了《救亡决论》、《原强》、《辟韩》等为人传诵一时的名篇这些充满激情的政论文章,抨击时弊,呼吁国人因时而变,维新图强,是一次对中国专制政体从治统到道统、从形式到内容的彻底清算,其宗旨用蔡元培的话说就是“尊民叛君,尊今叛古”主要内容则可归纳为四句话:帝王窃天下,儒术卫王权,八股笼士心,治术坏民智严复的这些思想,成为直接点燃戊戌维新的精神火炬,他从此声名鹊起,成为众望所归的新学领袖戊戌维新失败后,严复躲进小楼,立誓“屏弃万缘,惟以译书自课”。

      对中华文化不曾一日消解的深层焦虑感,成为他不竭的精神动力十年中,这位孤独的圣徒扛着救赎的十字架,独自一人匍匐在精神孤旅之上1906年,在翻译孟德斯鸠的《法意》时,当他译到专制政体“彼将使之为奴才也,必先使之终为愚民也”一语,不禁心生悲愤,涕泪长流中国千年的专制之痛,竟让一位遥远的西方人总结得如此精确拯救吾国,必先拯救吾民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决定了他只选择那些有助于改造国民性格的西方书籍介绍给中国人深受严译影响的鲁迅,后来也深为理解严复这种忧虑的心境,他感叹道:“严又陵究竟是‘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的,的确与众不同,是一个十九世纪末年中国感觉敏锐的人这种对中华文化的深层忧虑,在严复是沉痛的“三民论”的呼号呐喊,到了鲁迅笔下则是痛极无声的那个麻木的愚民阿Q形象中国的启蒙事业,就这样薪火相传,涓滴成河1905年春,围绕改造中国的途径,严复与孙中山有一次正面的思想交锋严复对革命党领袖再次重申,在时机尚未成熟时革命,“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于丁”孙中山直言不讳:“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孙中山对书斋中的严复显然不无揶揄之意但这场对话显然也暴露了严复思想深处的矛盾:一方面他对君主专制恨之入骨,一方面又要遥遥无期地等待民智终开的那一天。

      1910年,他以“硕学通儒”的资格进入实施“新政”的清政府新设立的资政院,又获“文科进士”赏赐有人质问严复,为何还不与清廷划清界限?他说:“今日政府未必如桀,革党未必如汤,吾何能遽去哉!”这句话背后充满忠臣孝子般“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无奈与侥幸1911年武昌起义前六天,严复还为清朝写了第一首国歌起义爆发当晚,严复在日记中痛惜地写下“武昌失守”四字1920年代,“革命”已取代“进化”成为中国最主流的强势话语坚持改良的严复自然被淹没在革命的洪流之中在新潮人物的眼中,晚年严复已成为一个无法与同时代新人进行对话沟通的思想老人,充满精神的孤独1921年严复去世临终前,他的遗嘱第一条便是“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生前自题墓碑:“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一个终生反对专制政体的启蒙思想家,却自甘把一个消失的王朝作为精神归宿,严复最后一次特立独行地展示了他人生的悖论与谜题 (摘编自《随笔》2014年第2期)【相关链接】①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人积极倡导西学的翻译家、启蒙思想家,1897发表译作《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阐发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1912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出于对中华文化的深重忧虑,曾试图将北大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②1879年,被康有为称为“西学第一人”的严复从英国学成归国,此后仕途不顺1885年起,为博取举人的头衔,严复接连八九年参加了四次乡试都铩羽而归苦闷到极点时,他甚至悔恨自己“一肚子洋墨水全是多余”其间,他染上了鸦片烟瘾摘编自《国学网》)[KS5UKS5UKS5U](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被康有为称为“西学第一人”的严复从英国学成归国,仕途并不顺利,留学所学不能帮他科举登第,这使得他精神极其苦闷,一度怀疑自己的西学知识B.即使在戊戌维新变法失败后,怀有悲天悯人情怀的严复依然为了改造中国国民性格,不断地选择、译介了西方许多典籍,如翻译孟德斯鸠的《法意》等C.严复沉痛的“三民论”的呼号呐喊,鲁迅笔下那个痛极无声的麻木的愚民阿Q形象,这种对中华文化的深层忧虑,实质上源自于严复和鲁迅精神的孤独D.作为积极倡导西学的翻译家和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论”,并尝试着去实践,如试图将北大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E.严复与孙中山虽同是拯救中国,但由于各自政治主张的不同,即改良与革命的不可调和,最终使得二人在思想交锋中互相揶揄和攻击,直至不欢而散。

      [KS5UKS5U.KS5U(2)严复的思想发展变化经历了哪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加以概述6分)(3)严复给十九世纪末中国播下的思想启蒙“火种”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4)文中最后一段说“严复最后一次特立独行地展示了他人生的悖论与谜题”,严复 “人生的悖论”具体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1)AD(A2分,D3分,答B给1分,CE不给分)(2)①维新运动时期,严复著书立说,抨击时弊,提倡变革,其思想成为直接点燃戊戌维新的精神火炬,他由此成为众望所归的新学领袖②戊戌维新失败后至辛亥革命前,严复大量翻译西方资产阶级有关论著,介绍并提倡“西学”中的民主和科学思想;但同时受现实政治的影响,思想逐渐趋于保守③辛亥革命后到去世之前,严复仍坚持“进化”的改良主张,政治思想远远落在“革命”的时代之后每点2分3)①社会政治方面,严复撰写多篇重磅名文,抨击时弊,对中国的专制政体进行彻底清算,呼吁国人维新图强②思想文化方面,严复将西方典籍译介到中国,开启民智,改造国民性格③国家前途命运方面,严复终生反对专制政体,坚持走“改良”途径,救亡图存4)①严复是中国“西学第一人”,留学归来却在近十年间连续四次参加科举考试。

      ②1894年之前,严复一直希望在仕途上有所建树,而后却成了众望所归的新学领袖③严复痛恨君主专制,却一直坚持“改良”,反对孙中山对清政府的革命④严复反对专制政体,却又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甚至自甘把清王朝作为自己的精神归宿⑤严复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同时,却吸食鸦片,染上鸦片烟瘾每点2分,任答四点即可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借助人物的经历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别抓身份的变化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比较其异同本题几个选项都是对文本内容的分析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严复的思想发展变化经历了哪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加以概述”,这属于筛选和概括题先找到每个时期,然后再圈划词语概括每个时期的特点解答此题只需抓住文中的阶段性标志性词语即可如“严复的这些思想,成为直接点燃戊戌维新的精神火炬”“戊戌维新失败后,严复躲进小楼”“1920年代,“革命”已取代“进化”成为中国最主流的强势话语”“坚持改良的严复自然被淹没在革命的洪流之中”。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作为筛选概括题,解答题目之前,考生应认真审题,明确筛选的依据,比如本题,“严复的思想发展变化经历了哪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加以概述”,既为“时期”,应圈划出一些时间或阶段性的词语,再圈划出在这一时间段中严复的思想行为变化;同时题干有两个问题,不但要概括出这几个时期,还要概括出这些时期的特点然后到文中圈划相关信息,最后依据分值分条作答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作为筛选概括题,解答题目之前,考生应认真审题,明确筛选的依据,“严复给十九世纪末中国播下的思想启蒙‘火种’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哪些”说明答案不止一点;然后抓住“思想启蒙‘火种’”这一概念,然后再到文中找到与之相关的事件,分析概括即可此题的解答难点在于要素概括“哪些方面”与分析要兼而有之尤其是要素概括,一定要将现象加以整合,从而找出共同点4)【试题分析】题干中问的是“文中最后一段说‘严复最后一次特立独行地展示了他人生的悖论与谜题’,严复‘人生的悖论’具体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考生应先理解“人生的悖论”的意思,然后再圈划具体表现。

      悖论”其实就是对立的矛盾的思想和行为考生要到文中找出严复身上的矛盾行为或对立的思想,比如,学西学,留学回来却参加科举考试等诸如此类的内容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KS5U【技巧点拨】解答本题,考生应抓住文中叙事和描写中展示出的人物个性,把握主人公复杂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品质;比如本文,考生应抓住严复“矛盾”或“对立”的做法,然后分析这种做法对时间性较强的传记,可列表整理文章思路;评传中要注意作者的情感倾向和直接评价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对“悖论与谜题”的个方面:正面的进步的表现和反面的落后守旧的表现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小狗包弟(节选)巴金一个多月前,听人讲起一位艺术家的和狗的事情据说艺术家隔壁人家养了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很好,艺术家常常用吃的东西款待它文革”期间,他给人揪回来,说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拳打脚踢,棍棒齐下,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

      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我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那是1959年的事情,当时一位熟人给调到北京工作,把他养的小狗送给我狗来了,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干干净净,而且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它还有一位瑞典旧主人,关于他我毫无所知小狗来的时候有一个外国名字,它的译音是“斯包弟”我们简化了这个名字,就叫它做“包弟”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有一次大概在1963年或以后的夏天,一家日本通讯社到我家来拍电视片,就拍摄了包弟的镜头又有一次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