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献身于特殊教育事业的梅耐德女士.docx
11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献身于特殊教育事业的梅耐德女士 在我国近代的山东,有一位为聋哑儿童服务了一辈子的女校长,她就是梅耐德女士梅耐德女士是美国人她是如何来到中国,又是因何投身于聋童教导事业,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为爱来华 要陈述梅耐德的故事,首先要从其丈夫梅理士说起 梅理士(Charles Rogers Mills,1829—1895,又译为米尔斯),是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1856年从神学院毕业,同年10月和新婚妻子麦克马斯特女士离开美国,乘船来华传教1857年初,他们抵达上海,梅理士此后在中国度过了39年1892年,梅理士夫妇离开生活了5年之久的上海,来到了山东登州(今蓬莱市)传教他们生养了4个子女,不幸其中的一个儿子盖雷,3岁时因病致聋1874年,梅理士的夫人病逝,留下遗嘱梦想聋儿能得到特殊教导,也梦想和儿子同病的中国聋儿们都能得到特殊教导 梅理士不忘妻子遗言,但当时的中国没有特殊学校,过了4年,他只好把聾儿盖雷送到美国纽约市出名的罗彻斯特聋哑学校,并熟悉了小他24岁的安妮塔·汤普森(Annetta Thopson,1853—1929)老师,两人逐步熟谙、相爱。
安妮塔是纽约人,5岁丧母,从小和祖父母生活父亲再婚后,继母生养了一个孩子,不幸从小失聪为了让同父异母的聋哑弟弟上学,她一边陪着弟弟在罗彻斯特聋哑学校上学,一边系统地加入了该校的师资培训,并留校任教,成为聋哑学校的优秀老师 学校送她去进修了一年哑语(手语),和梅理士相爱后,她特地到美国卫斯理学院再次进修,以便将来能在中国创办、管理聋哑学校 1884年,为了爱情,为了中国的聋哑儿童,安妮塔带着未婚夫的聋儿盖雷,来到了山东登州,和梅理士结婚成家,此后成为中国特殊教导事业上留下重要一笔的梅耐德女士 万事开头难 梅耐德来到登州后,一边勤奋学习中文,一边筹备成立聋哑学校她用五个星期的时间,学会了220个汉字组成的190个句子 她为中国的聋童编写了《启喑初阶》的教材由于聋哑人生活在无声世界中,所以她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对应概括的汉字,形成一个字的概念,接着用手语图片教聋童学会手语,然后再教其发声,即用手语和口语对接的方式,让聋童通过口语结果落实到书面语上面以“笔”字为例,对开两面为一片面,第一面图文并茂,上半页是“笔”的图片,中间左边是其英文拼音,中间为中文“笔”字,右边是“笔”的贝尔可视语言图片,下半页是“笔”的手语指样。
其次面是“笔”的不同组词,依次是毛笔、笔记、衣装笔挺等 1886年,梅耐德的第一个孩子出世了由于专注于教学,未能全心全意地照管孩子,其长子得了严重的痢疾,一只眼睛差点瞎掉她的工作被迫停下,直到孩子康复才持续投身于学校的筹备 1887年,梅耐德夫妇在登州成立了“登州启瘖学馆(启喑学馆)”,“启瘖”是让哑巴开口说话的意思学校第一位聋童大约12岁,是一位木匠的儿子,入学不久即因其父大病未能再来上学接下来,该校招收了两名学生——李三元、刘堂凯紧接着又来了一位聋人,但他已经30多岁,心智模式已经定型,无法学习新学识,梅耐德只好可惜地让他回家了 1890年,学校又来了三名聋童——张毛、大哑巴、杨方云梅耐德聘请了懂英语的基督徒李元凯来校任教 就这样,学校有了5名聋哑学生其实,登州及其周边有好多聋哑儿童,但很少有人容许来,由于家长对梅耐德还不够信任一次,为了奉劝一位富人送其聋儿来校上学,李元凯老师带着学生刘堂凯到其家,这个富人对刘的书写、理解汉字的才能感到惊疑,也想送其聋儿到学校来,但是当他看到刘堂凯能与他们对话,而且借助唇读能看懂他说的话,这位富人连忙端茶送客,由于他不相信刘堂凯是聋哑学生,认为遇到了两个骗子。
由于学校办在梅耐德夫妇的家里,5个聋哑学生加上梅耐德夫妇2人、2个小孩、1个保姆,加上李元凯老师,11个人使得家里显得特别拥挤梅耐德写信向其母校——罗彻斯特聋哑学校求助,并向在华的美国人、英国人募捐其母校汇来500美元,并捐赠了一些学习生活用品,在华洋人也纷纷捐款 新学校建好了一共建了两栋5个房间,每个房间都垒砌了土炕,一铺炕可以睡三位聋哑学生新校舍中的两间是学生宿舍,一间作学生餐厅,一间作厨房,其中用布帘隔开一块地方作浴室最小一间只有15.4平方米,是老师的办公室其家里的餐厅作教室这样的办学、居住条件,在20世纪末的登州,可以算贵族学校了 学校为聋哑学生免除了书学费,还为每一个聋哑学生发了一支毛笔、一块写字石板、几块墨和一只小水杯可是,聋哑儿童的家长照旧不信任梅耐德一向到1890年5月,学校才迎来第六个学生 为了让更多的聋哑儿童能采纳教导,梅理士夫妇在登州走访了44个聋哑儿童家庭,他们的年龄都在8岁到16岁之间他们估算,全中国至少有50多万聋哑儿童,让他们采纳教导是特别急迫的事情,假设错过了最正确教导期,他们将真的成为又聋又哑的人了 为了吸引聋哑(童)家长的关注,激发其对特殊教导的兴趣,梅耐德抉择用已在校采纳特殊教导的聋哑学生的案例举行宣传,以便招收更多的聋哑学生,同时设立师范部,举行聋哑教导师资培训,为在中国创办更多的聋哑学校储蓄师资。
1892年,梅耐德借回国休假的机遇,四处为学校募捐办学经费每到一处,她都提到了学校的办学成就、收支处境,以取得大家的信任和支持,乞求大家伸出双手扶助中国孤苦无助的聋童们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梅耐德回国后,不断收到了大量捐助,为学校的进展供给了强大的动力,梅耐德对未来满怀憧憬 化悲伤为气力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895年6月21日,67岁的梅理士由于积劳成疾,突发心力衰竭逝世梅耐德特别悲伤和茫然,家里顶梁柱的去世,导致家中、学校失去了一笔重要的经济来源她已经有了三个小孩,为了领取长老会的工资养家,她只犹如丈夫一样去传教 1896年1月,梅耐德忍痛关闭了学校当她把十几个心爱的聋哑学生送走之后,特别悲伤,但她坚信自己会重新办学,并把学校剩下的200美元经费存入香港银行 从1896年到1898年,她虽然专职传教,但心里一向牵挂着那些聋哑学生,她不断地向美国那些给聋哑学校捐过款的组织和个人写信,诉说自己的办学梦 其母校校长威斯特·维尔特博士收到信之后,回信请她重新开办聋哑学校,由母校为她供给办学经费和其一家人的生活费读完母校校长的来信,梅耐德心里重新升起梦想。
经过反复思量,她抉择把学校迁到人口众多、交通便利、经济昌盛的烟台,离开登州这个狭小的城镇 1898年,梅耐德带着全家人离开生活了14年之久的登州,来到烟台,租赁通伸旅馆为校舍,正式重办聋哑学校,并改名为“烟台启瘖学馆” 正值梅耐德全身心投入学校工作的时候,不幸再次惠临,她和亡夫唯一的一个女儿露丝由于猩红热夭折了丈夫、爱女的先后离世,令梅耐德几乎崩溃但她是个固执的女性,安葬了爱女之后她化悲伤为气力,持续投入学校的工作之中 筹钱建校 1899年,租赁通伸旅馆的合同到期了梅耐德在英美传教士和美国国内聋哑学校的支持下,向一家银行高息借贷了5500美元,加上丈夫的保险费和自己全体的积蓄,在烟台东山海滨添置了一块地皮,打定建一座新校舍为了提防不理解她的人说她洋化聋哑儿童,梅耐德特地把学校的建筑物设计成中国风格 新校舍建筑速度很快,1899年11月便交付使用了新校舍的建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此后梅耐德有了永久性的校舍之后两年,梅耐德又募集了一笔钱,买下了学校的北边、西边的几块地皮,校园面积扩大到46亩,建起了6栋楼房、几十间平房,其中教室76间、办公室16间、男女生宿舍20间、礼堂10间、游艺室10间,另设有校办工厂、澡堂、厨房、食堂、劳绩室、接待室、传达室等。
校具、教具、标本等也得到了充实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所需要的经费也日益增加梅耐德每年都专心地撰写学校的年度工作报告,向全体的捐助者细致汇报学校的工作和资金使用处境,并梦想其捐助能持续下去 1904年,梅耐德回到美国,在各地大力宣传烟台启瘖学馆,募集办学经费她几乎访问了全体的捐助者,为他们播放了100多张反映学校教学处境和聋哑儿童生活的幻灯片33天之内,她举行了29场演说,写了40多封信 在一位聋哑学院院长的引荐下,梅耐德得到了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接见,总统对其工作举行了高度评价美国出名作家、盲聋哑人海伦·凯勒听说其故事后,特别感动,捐赠了700美元,还在报上发表文章,呼吁社会各界为梅耐德的学校捐款 此外,梅耐德创新了捐助方法,她提出可以让美国的组织或者个人负责一位或者几位聋哑学生的上学费用,举行一对一的帮扶她直观地说:“你捐助1美元可以让一名奄奄一息的华人聋哑儿童吃饱1个月;你每月俭约2角钱,一年可积累到2.4美元,能让一名华人聋哑儿童吃饱2个月于是,有些好心的美国人认捐某个学生一年的伙食费,有的认捐某个学生三年的伙食费 美国200多所聋哑学校19000多名聋哑儿童,发起了接济中国同病儿童的活动,每人每年节省两角钱,每年捐助梅耐德的学校约4000美元。
同时,美国聋哑学校的教师们也纷纷捐款,这些捐助一向持续到1941年 梅耐德对美国人民的捐赠,均特别珍惜、感恩有些美国人没有现金捐助,他们捐给她一些旧衣服、旧家具等杂物梅耐德夫人认为这也是一片爱心,也是对烟台启瘖学馆的支持所以,她欣喜地采纳下来,留心登记,逐一整理打包,带回烟台 除了向美国友人求援,梅耐德还组织学生勤工俭学,如培植花卉、做手工等,赚钱维持学校运转 巡回演说 为了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了鼓动更多的人支持特教事業,弘扬人道主义,梅耐德抉择在中国举行巡回演讲 1908年10月,梅耐德带着一位教师、三位男聋童,开头在中国各地举行巡回演说这三位男聋童中,有一位就是后来去美国罗彻斯特聋哑学校留学的夏绍芳 他们一行从烟台启程,行程累计6400多里,先后在天津、北京、武汉、上海等16个大城市举行了50多场演说,累计有3万多名中国官民听到了聋童读出、说出中文人们对聋哑教导有了新的熟悉 她这次巡回演讲,受到了清朝教导部副部长(学部侍郎)严修、直隶总督杨士骧、两江总督端方、北洋大学校长、美国驻华大使等人的高规格接待 在梅耐德的感召下,中国的聋哑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如保定聋哑学校、杭州私立聋哑学校、南通盲哑学校、私立北平聋哑学校、成都盲哑学校、上海福喑学校、南京市立盲哑学校、天津市聋哑学校、福建古田县聋哑学校等。
再造之恩 烟台启瘖学馆毕业生的就业处境也不错,如1914年、1915年两届毕业生,根本都被安置在商务印书馆工作商务印书馆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出版社,职工待遇很好,编辑两个月工资可以在欧洲旅游半年由于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曾经考察过欧洲的一些聋哑学校,他对聋哑人及其教导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他优先安置烟台启瘖学馆毕业生到其单位就业 在烟台启瘖学馆,刚入校的学生多为乞丐、弃婴或者孤儿,经过几年至十几年的学习,大多成为身心健康、有确定文化学识和生活技能的有用之材和受人敬爱的公民 聋哑女童李迎春的生父是叫花子,家中已经有了一个聋哑男孩生父计划把她卖给富人家做养女、丫鬟,由于她是聋哑人,卖不掉,白送也没人要结果生父只好把她和哥哥送到了烟台启瘖学馆梅耐德收留了他们,对他们举行抚养、教导李迎春逐渐长大了,特别惹人怜爱梅耐德惦记其生父把她接走再次卖掉,于是和其父签订了协议书,规定李迎春将长期留在学校14年后的1920年,李迎春已经长成一个美观的大姑娘了,梅耐德聘任她为学校正式教师 王凤英,小时候一场天花让她成为聋哑人,而且眼睛失明,成为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