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15课 回眸八年抗战》word教案 (1).doc
3页第十五课 回眸八年抗战课 题第十五课 回眸八年抗战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通过史料对比,引导学生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顺民意,符合历史潮流引导学生分析中日关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互相尊敬和理解;以开放的胸怀相互借鉴和交融;继承和发展两国世代友好关系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授 课类 型新 授教 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自如运用多种形式,再现抗日战争的历史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让学生与历史亲切对话,主动参与观察、分 析、归纳、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怀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敌的斗争精神,培 养科学的历史观和健全的人格 教 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八年抗战的全民性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把对史料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 学方 法小组合作 教 学手 段 1.教材所提供的图文材料 2.有关甲午战争的历史类、军事类、传记类等课外读物 3.反映甲午战争的文学、影视等文艺作品,如《甲午风云》、《北洋水师》 课 时安 排1课时教 学过 程 新课的导入: 同学们,抗日战争胜利了。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章的学习可以结束了回眸八年抗战,我们感慨万分限于教材篇幅,我们主要学习抗战时期的军政大事那么,普通民众是如何度过艰苦的抗战岁月的?回眸八年抗战,了解社会各阶层民众在抗战中的生活,对于我们认识抗日战争的全民性有重要意义今天,我们就以史料为载体,上一节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利用多媒体,逐渐展示以下三组史料: 第一组: 材料一:毛泽东祭黄帝陵文(节选) “赫赫吾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辽海燕冀,汉奸何多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论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1937年4月5日) 材料二:蒋介石庐山谈话(节选) 我们希望和平但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 求战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1937年7月17日) 教师设问: (1) 本组两则材料有什么相同的主张? (2)为什么会有相同的主张? 学生回答:(1) 国共两党要求全民抗战的主张2)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顺民意,符合历史潮流 ①此环节意在通过史料对比,引导学生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对立的国共两党对抗战路线的认识仍有相同之处。
②教师设问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认识民族利益、爱国热情推动政党、政府调整政策,上下同心,对全民族抗战的形成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二组: 材料一:父送子“死” 四川安县王者成送即将出征的儿子一面“死”字旗白布旗中写了一个大大的“死”字,旁边写道:“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材料二:冈村宁次日记 (1938年武汉会战)10月初27师团占领了箬溪一带,检查缴获敌军官致其亲友的信件,内容几乎都是有关我军情况及他们誓死报国的决心,极少掺杂私事同时,检查敌军战死者父母的来信,都是鼓励他们誓死为国捐躯的言辞教师设问: 对比上组材料,本组的这两则材料使你最感动的是什么?三组:材料一:马占山牌香烟 材料二:“日本的飞机在轰炸,日军在逼近整个时期都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在抢运,但是民生公司的船员,没有一个逃跑,当时民生公司的16艘最好的船几乎被炸废了1938年5月上海内迁工厂达152家,把自己的工厂迁到内地也是一种爱国行为 ——《百年中国》 教师设问:读完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触?为什么说“把自己的工厂迁到内地也是一种爱国行为”?播放flase短片《荡寇志》: 学生活动1:欣赏完flase短片,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活动2:假如你是一名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请你谈谈今天的中日关系。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课选用的课外材料与课本知识紧密相连,通过材料的分析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充实学校德育的内容即使对其他观看的学生,所得到的感受也要比教师讲授亲切,从而取得更佳的效果!不足之处程度好的学生能准确完整的分析材料后得出答案,大多数学生分析概括能力欠佳,需加强训练,加强学生对课本的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