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卷五 如鹤宗祖.doc
32页绍庆冉氏宗谱·如鹤宗祖 767·卷五 如鹤宗祖如鹤祖入绍庆府考如鹤祖为从酉阳入绍庆府宗祖大夏开熙年代( 1366—1371)如鹤、如獐二祖联袂帅师入绍庆府,如鹤祖居郁山镇,如獐祖居绍庆府治迨明末清初改朝换代,沧桑巨变,家谱曾毁于兵燹,后裔对家史遂渐次模糊,故作如下考略一 .如鹤祖之父如鹤之父是载朝祖载朝祖是九世土司职官、元宣武将军如鹤祖裔润支冉正斌,至今保存有 《 乾隆酉谱 》 ,其中明文记录着载朝祖生十一子之名讳,排序(行次)及分支之地:长子如彪袭酉阳十世土司九子如獐,分彭水南岸十子如鹤,分彭水郁山镇、大党、龙桥、润溪 《 乾隆酉谱 》 不仅为酉祠木刻原版,无抄录之错,且有更早之 《 康熙癸酉谱 》 与之相符,是为有力铁证况 《 乾隆酉谱 》 有清同治前尚有众多抄本保存至今,可为旁证,应勿疑义至于 《 同治酉谱 》 及其后横生枝节,有谓为载隆之子者,有称为载立之子者,我亲访至此言出处,悉皆无据其谬误详本谱 《 如獐祖入绍庆府考 》 ,此处勿用再次重复二.如鹤祖入绍庆府如鹤祖与其九兄如獐,于大夏开熙间( 1366——1371)联袂绍庆冉氏宗谱·如鹤宗祖 768·帅师入绍庆府之原因、经历等。
详本谱 《 如獐祖入绐庆府考 》 ,此处不赘,但如鹤祖入绍庆府后,又另有不同,今考略如下:(一)考 《 彭水风物 ·汉发县城遗址 》 :蜀汉涪陵郡属之汉发县故城遗址,有三连乡之中井、郁山镇东三公里其址雄踞于石鞺岩之上,右屏二蹬岩,二蹬岩间有盐泉涌出,自秦汉以来,此盐泉即为五溪各县军需民食所仰赖明代,酉阳冉土司势盛,其族曾建石鞺土司于其址清雍正十一年( 1733)郁山镇设黔彭军民厅后,土司罢废,遗址乃渐次改为农田此文所记,与 《 乾隆酉谱 》 所载、姓氏、地点、时间、目的悉皆吻合,考证诸要素齐备,事实清楚因此,在今彭水县郁山镇三连乡中井存在过 367年的石鞺土司,应为如鹤祖及其后裔所建又据如鹤裔润溪支冉正斌 1999年谓: “在其保存的 《 乾隆酉谱 》 中,幼年时曾见附有盐引一张 ”盐引为明清两代食盐纳税和运销的官方凭证,分陆引和水引两种如鹤祖于大夏开熙间入驻郁山的要务之一是控制境内所产之盐,一则保证酉司及所辖四司军需民食,再则控制黔楚诸司之战略物资明初如鹤为郁山盐课司长官,负责颁发盐引其后自建石鞺冉氏土司,仍然控制食盐故祖先深知盐引之重要若其盐引为雍正十一年前之盐引,则为先人有意保存土司之信物。
若为雍正十一年后之盐引,虽系从彭水或江口(信宁)运销食盐之凭据,亦含石鞺冉氏土司控制食盐之遗风后世失控食盐既久,不知先人之寓意,弃之如故纸,惜哉!绍庆冉氏宗谱·如鹤宗祖 769·(二)考 《 彭水县志 ·大事记 》 ,南明弘光元年( 1644),忠路土司兵占据安乐坝(今连湖乡安乐村),退兵时掠去平民千余人南明隆武元年( 1645),忠路、沙溪(今湖北利川)两土司兵入县境大肆抢劫隆武二年( 1646)县城武生白士眉联络忠路、沙溪土司兵与明巡检朱国玺在县城开战,朱败走江口,土司兵焚县城南明永历元年( 1647)酉阳土司兵掠去彭水平民千余人忠路、唐崖(今利川)、大旺(今咸丰)土司兵入县境抢掠明总兵邓甲占据采芹城永历二年朱国玺与白士眉在郁山开战,战死数千人永历四年( 1650)酉阳土司兵攻占郁山铜锣寨县城无居民,劫后民众栖崖穴、吃草木根永历八年( 1654)南明曾在郁山设官组织食盐生产和收税永历九年( 1655)县城开始有平民迁入居住永历十一年张献忠部路过郁山镇,打死信武营守备顺治十七年( 1660)彭水县境始入清朝版图顺治十八年张献忠部将占领郁山镇打死把总军官康熙十年( 1671)清廷批准移民到四川耕种。
康熙十三年( 1674)吴三桂叛清,所部占彭水康熙十九年( 1680)二月,吴三桂部焚县城九月,龙天贵叛清,占县城这三十六年战乱如此频繁,如鹤裔居郁山战略要地者,必然非死即逃,潜藏避难,不能坐以待毙三)考 《 彭水风物 ·黔彭军民厅遗址 》 :清初,康熙帝取得收复台湾和平定三藩之乱后,雍正帝乘势决策,取销国内世袭土司之地方小政权,以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四川承宣布政使司,为贯彻这一旨意,设置黔彭军民厅临时特权军政机构于郁山镇,绍庆冉氏宗谱·如鹤宗祖 770·并以游击统率旗兵两千为主要力量,执行清廷 “改土归流 ”和“赶蛮拓业 ”政策雍正十年,建厅署于郁山镇,雍正十一年秋( 1733)首任厅官耿寿平到任,初领彭水、黔江两县雍正十二年罢酉阳土司,酉阳、秀山二县亦隶之雍正十三年升酉阳为直隶州,乃罢黔彭军民厅虽只存在三年,但确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首任厅官耿寿平,心狠手毒,滥施刑罚故老相传,他一天打断过二十多块楠竹板子对原住的少数民族,非杀即赶,人民有的潜居洞穴,有的伏处山林,有家不能归,造成十室九空和大量外逃躲避的极端恐怖状态对石鞺冉氏自建土司,未得朝廷封赠的地方小政权,自然在其职权范围内予以铲除。
对获清廷封赠的酉阳冉氏土司,仍然将末代土司冉元龄之十子全部拟罪迁徙(充军)浙江省杭州府仁和县,不留一人在酉境耿寿平为此竖有 《 新设酉阳州碑记 》 ,列土司贪暴状,以记改土归流之事改土归流是一种政权的暴烈更易,必然对原政权的掌权者施以严厉惩处,使其无反抗复辟之力如鹤祖及其后裔自建的石鞺冉氏土司,存在三百六十年左右,约传十四代,其最后一代土司之下落若何?至今无文献可徵,有待深入探寻发掘然据理而论,不外被杀、被罪、被赶、潜藏、外逃诸种但传世既久,根深叶茂,再严厉的官方措施,也不能斩绝根诛,必有潜藏存活,流传后裔于郁山镇远近者惟经此严厉镇压,后裔对先世土司之事噤口不谈,免招杀身之祸,代远年湮,遂乃失传更因赶蛮夺业之时,实施平坟毁碑毒招,因之难觅祖先遗迹,增加后裔寻宗溯源绍庆冉氏宗谱·如鹤宗祖 771·之难外逃、迁徙之路有三:( 1)明清时代,彭水至酉阳最捷之路为经桑拓红岩明代县以下政权组织有里和党今桑拓区新田乡,又名党头坝,民间仍呼其此名其地邻近此路,而又平坦肥沃,有利农耕为生彭水方言,头有大之意故疑 《 乾隆酉谱 》 所载大党即指此地且邻近龙桥,似合情理但今该地冉氏极少,恐为迁徙或衰亡之故。
今桑拓区境内之冉氏,应有其遗存 2)龙桥有龙门峡,自古扼黔州(彭水古名)咽喉,为彭水通酉阳之要津元明两代曾设镇设寨,清代设场其地山恶水险,但土沃物阜,为清代彭水二十七乡之一,桂岭樵歌有 “龙桥远接细沙边 ”之句民国仍置, 1951年废析龙桥为龙门、大元两乡,1958年龙门、双龙两乡合并为鹿角乡故今鹿角、大元境内,即龙桥之地 《 乾隆酉谱 》 载明此地有如鹤祖裔迁来居住 3)藏于居住邻近之僻静近处或外逃远方从上述路径逃命,必有先有后,多人多次,分途辗转因如鹤祖入彭距耿寿平废石鞺土司约 360年,距今已六百多年,裔孙众多,行事不一,其详细事实,有待贤孝子孙,尽力发掘,以记其实如鹤祖十一弟兄,处英雄辈出之际,分奔四方创业,必有烜赫之功,璀璨之绩,成极盛之势,为一代宗祖六百年匆匆过去,遭兴亡更迭之尘封,遇盛衰衍替之湮没,竟至功绩不彰,知者寥寥今管中突窥豹,仅见一斑,敢不笔之于谱,聊备一说,借供绍庆冉氏宗谱·如鹤宗祖 772·贤达斧正如獐裔孙隆衡谨识2002.8.10 初稿于渝铁村2002.9.30 修改于渝铁村冉氏龙桥一支谱叙从来,厥木有林,枝叶从根上生去流水无息,江河自源里分来物由本源所出,人岂非祖本所流?故朝廷论爵,著绅册而辨贵贱,士民因凿撰谱书以分尊卑,是云清白传家者,不可废也。
窃思我武陵世系,历朝著数名之功,儒书载三哲之贤,无庸叙矣继而迁酉阳之始祖,名曰冉守忠,巢溪洞之勋猷,升宋朝之帅爵,历传宣慰官位,数分列世子孙,后而十一房分支,而如鹤祖分住于彭水县郁山镇、大党、龙桥、润溪四地,谱书流传,尚无紊焉!殊嗣而世态纷扰,明清两交之际,失其谱籍,所以前摸字派传满后,遂另更派,数分,世竟不合于酉阳谱书一脉所流,各取字派,可不悲夫!幸今酉阳如彪祖之裔广燏,出仕山西潞安府屯留县,方纪刊族谱,撰述根源,颁散本族而冉存虎等久思祖规,遂接于家,率九族之众,诏五服之人,拟议立规,遂从广燏等新更二十字之派,取名分辈,庶全一脉无紊之风光将如鹤之下,一一历叙于后,庶后世浏览其渊源,获免淆杂乎字派,而我族得绍庆冉氏宗谱·如鹤宗祖 773·齐其家风,庶不至视骨肉如途人爰将微祖启承考名,剖辈条陈于后,以垂不朽云尔嘉庆元年( 1796)春王月下浣榖旦如鹤裔 冉存虎 议补存虎外曾孙 李兴虎 撰仲平注:(一)为何序名冉氏龙桥一支?龙桥乃地名,用以说明地名及迁徙,即指出润溪如鹤裔冉氏乃从龙桥迁来也有可能为人名,本支祖先确有龙桥,但为如鹤七世孙,时间较早,正确性不高,不主此说。
二)存虎祖得到《乾隆酉谱》才召集族人,议有定规之后,再著谱叙其 获谱时间不能晚于乾隆 60 年(1795), 《乾隆酉谱》两篇序,分别著于乾隆 54 年和 55 年著文之后,再刻木版,全谱之版刻完,才能印刷、装订 、发行,非一年半载之功而 《乾隆酉谱》中记如鹤分支彭水县郁山镇、大党、龙桥、 润溪如獐分支彭水南岸如狼分支五龙白马镇、袭本司佥事前者详,后二者略当年交通不便,主要靠步行,又无邮政可通信息和寄物结合发生的时间和谱文详略分析,可以看出以下事实:(1)如鹤房有人参与修《乾隆酉谱》,而如獐、如狼两房在彭遗裔无人参与参与之人为存虎祖,他数年间往返奔波,跋涉于润溪、酉阳 间之崎岖山道,故能详记本支并及时获谱2)从龙桥迁润溪之时间下限为乾隆 55 年(1789)3)存虎祖文化水平不高,难于成文,故由外曾孙李兴虎执笔当年存虎已是高寿老翁,因早婚习俗,子孙亦已成人又考如獐房邦舟支(白鹤坝)据嘉庆廿四年(1819)夏月冉缮绍庆冉氏宗谱·如鹤宗祖 774·序,此支是嘉庆三年其兄冉绎着手清族、立碑口传达室冉绎文化水平较高,交游甚广,常往返于龙射、彭水之间代人打官司(律师),为族弟所杀考其墓,嘉 庆五年孟冬月立碑。
他可能是从润溪支族人处获得酉祠修谱信息的兄殁后弟缮继其遗志,经 20余年才获得《乾隆酉谱》,据以续成本支家谱,此谱至今尚为启富珍藏,与润溪支正斌珍藏之谱,在版本、装 帧、纸质、印刷方面完全相同,可见酉祠印刷、保存、 发行此谱很长时间,乃改土归流后一大盛举再考如獐房邦栋支(无私溪)据嘉庆十五年八月初七日(1810.9.5)冉富序,本支当时尚不知有《乾隆酉谱》,亦少文化因迁徙频繁,定居不久,僻 处一隅,信息不灵这两支修谱概况,可旁证前说不谬三)何代何时迁居龙桥且更字派?冉世奎《康熙癸酉谱》记载永华四代名讳、承传、盛况 说明永华随父奇品住原地,这符合幼子随父习俗世奎之父绍凤从乔梓堡迁出,永华裔亦居乔梓堡或其邻近,相互交往密切,耳闻目睹,方可著文为记再从世系看,永荣居长, 长子成家,分居外出创业,是民 间习 俗,故永荣从乔梓堡或其邻近之地迁徙龙桥,当为事之必然永荣、永华两支后裔字派不同,既有迁徙远离因素,又有谱载明文,故永荣另立字派已属无疑其迁徙时间,按每代 25 年推算,约为如鹤祖后 225 年左右,即公元 1590 年前后,1590 年乃万历 18 年又查《康熙癸酉谱》序,初稿写于 1693 年,旁支追溯百年以内四代之事,方才可能,已很难得,苛求旁支随手而叙更加久远之史,一般是不可能的,除非进行专门考证。
从历史大势看,万历年间明朝全国社会秩序尚未大乱,永荣迁龙桥,属正常迁移居多 四)何代何时从龙桥迁润溪?本支家谱未载此事,今从旁支考证 《康熙癸酉谱》载:如獐房绍凤支是清朝顺治年间从彭水县绍庆冉氏宗谱·如鹤宗祖 775·乔梓堡迁涪陵南岸长里一甲发源沟本谱考证其具体时间为1661 年(顺治 18南明永历 15 年)绍凤为入酉 22 代如獐房邦舟支,是邦舟之父明瑝(号安运)扶老携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