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康复学精品课建设.doc
11页昌吉职业技术学院临床与技术分院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疾病康复学地 址:昌吉市延安北路342号联系:18699419535 15309941012 《疾病康复学》精品课程建设方案一.课程性质与定位1.课程性质中医康复保健专业是临床与医学技术分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疾病康复学》是中医康复保健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本课程是在第二、三学期开设,总课时为90学时,其中理论课50学时,实验课40学时2.课程目标服务意识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知识 、技术、方法融会贯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疾病康复学实践能力目标常见病、多发病的康复评估能力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康复保健能力多种功能障碍综合分析、康复治疗能力 知识能力目标素质能力目标《疾病康复学》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和素质能力二、课程建设思路 以调研为先导,院校合作,共同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实现资源共享 突出岗位素质教育,培养品德与技能并行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设计思路一设计思路二设计思路三以就业为目标三、课程建设目标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工作岗位的需求,研究职业教育理念,以建设精品课程为契机,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的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本课程的建设与康复保健专业岗位工作任务、综合职业素质相结合,全面提升《疾病疾病康复学》课堂建设的内涵,建成具有鲜明课程特色、雄厚师资力量、丰富教学资源、良好教学效果的校级精品课程。
4、 课程建设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根据中医康复保健资质考试标准,按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确立主要临床的真实情景再现于课堂,同时注意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组合知识疗保健工作岗位任职需求为前提,以疾病实际康复保健过程为载体,以项目导向为主线学-做-练”一体化教学,为学生岗位综合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为从事康复医疗的各行业输送合格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按照《疾病康复学》的内容层次划分九个教学模块:康复医学概论、康复治疗技术、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运动系统损伤的康复、心血管疾病的康复、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代谢疾病和营养障碍疾病的康复、恶性肿瘤的康复、烧伤的康复九个模块这些为学生成为临床及相关行业的康复 疾病康复学 疾病康复评估康复治疗康复预防、保健运动能力的评估生活能力的评估平衡、协调能力的评估心理评估职业能力评估运动疗法、中国传统康复物理治疗、心理康复作业治疗、康复工程一级康复预防保健二级康复预防保健三级康复预防保健方法技术要点基础综合康复情境一: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情境二:颅脑损伤的康复情境三:脊髓损伤的康复情境四:帕金森病患的康复情境五:小儿脑瘫的康复情境六:脊髓灰质炎与面神经炎的康复知识目标:1.熟知脑血管疾病、颅脑损伤、脊髓损伤、帕金森、小儿脑瘫的临床治疗要点。
2.熟知脑血管疾病、颅脑损伤、脊髓损伤、帕金森、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3.知道脊髓灰质炎、面神经炎的临床治疗与康复评定能力目标:1.能进行偏瘫患者软瘫期、痉挛期、恢复期的康复训练2.能进行偏瘫患者软瘫期压疮的护理及预防,偏瘫痉挛期疼痛的护理,偏瘫恢复期日常生活护理3.能够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被动运动训练4.能够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协调性训练5.能够对面神经炎的患者进行面部肌力训练和中医康复治疗素质目标: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献身精神5.脑血管疾病偏瘫软瘫期康复治疗训练6.脑血管疾病偏瘫痉挛期康复治疗训练7.脑血管疾病偏瘫恢复期康复治疗训练8.脑血管疾病的坐位训练9.脊髓损伤的被动运动10.帕金森病患的协调性训练11.面神经炎的康复治疗技术1014讲授讨论多媒体演示情境模拟角色互换举例: “偏瘫康复”的教学过程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项目导向教学,加深对检验岗位工作过程的认识 《疾病康复学》是一门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课程,课程组在进行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重视职业素养的养成以临床常见疾病康复项目为依据,将《疾病康复》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九个教学模块,二十八个情境的教学,可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
从而获得较直观的工作体验,积累实践经验,培养相应的职业行动能力教学内容学时数理论 实践 合计一、康复医学概论426二、康复治疗技术6612三、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101424四、运动系统损伤的康复10818五、心血管疾病的康复448六、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224七、代谢疾病和营养障碍疾病的康复426八、恶性肿瘤的康复8210九、烧伤的康复 2 0 2合计 5040 902.通过案例讨论式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临床真实的病例引入教学,例如在讲解偏瘫的康复时,通过对具体的病例具体康复项目的分析,使学生偏瘫康复治疗的意义和价值;在偏瘫软瘫期康复时为什么要利用健侧康复时,可让学生亲自体会,模拟康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职业道德的培养3.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 通过的多媒体课件,大量的教学图片、视频音频资料引进教学过程,使整体教学过程都在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功能,增强了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将整个工作过程以视频资料的形式展示给同学,使学生对工作过程有一个整体认识,再进行分步式操作,实现了从整体到局部的把握。
4.利用电子图书阅览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学校的电子的掌握更全面、更扎实三)改革考核方法 改革终结考核的课程教学评价,建立一个基于过程考核,涵盖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养的综合性评价体系,注重职业能力的考核 考核方法实行“知识、能力、素质”和“教师、学生、行业人员”二个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本课程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技能考核组成,分别由学校课程教师和医院兼职教师给出成绩四)师资队伍培养1. 工作任务和内容以及专业发展新动态,提出对课程改革有建设性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每年要求专职教师到行业实践不少于1个月,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同时,鼓励和支持教师攻读学位,获取更高的学历2. 聘请有丰富实践经历的行业专家作,有计划的聘请行业知名专家对教师队伍进行指导、座谈等,不断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4.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或主持教科研课题,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5. 实施青年教师三年培养计划,通过听课、评教、组织过关课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业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6. 积极参加教学质量研讨、课件比赛、说课比赛、继续教育等活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的综合素质。
五)实训基地建设1. 校内实训条件建设在现有教学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基础上,根据中医康复保健领域的飞速发展,紧密依托临床医院,整合原有的专业实验实训资源,扩建综合实训室,实训教学硬件设备应齐全、先进配置的教学仪器设备应包括:智能康复训练器、多体位床、Bobath床、整脊治疗床、PT治疗床、电动起立床、减重步态训练装置和活动平板、电动牵引装置、电动脊柱牵引床、牵引及微波透热装置、直流电治疗机、紫外线治疗机、红外线治疗机、CPM下肢被动训练仪、投影仪、计算机、数字摄像机、照相机等2. 校外实践医院的合作与交流继续与昌吉市人民医院生充分体验医院文化及生物化学检验职业综合素质的需要临床一线教师带教(六)教学资源库建设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邀请行业专家共同完善《疾病康复学》教学资源库(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电子教案、课件(PPT)、讲课视频、七)完善课程评价体系1.对教师的评价 实施校内督导、教师、学生等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并邀请校外行业专家对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教学内容的能力和水平进行客观评价,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2.对学生的评价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既要考核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考核学生的情感态度,重视综合能力的评价,实施以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形成以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
5、 预期效果通过精品课建设,在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1. 探索出“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的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2. 院校合作设计教学内容,进一步完善资源库建设 3. 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优良的教学团队 4. 开展更广泛的社会服务为昌吉州地区医疗保健服务机构进行岗位培训; 六、课程建设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对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精品课程、精品专业建设管理办法》成立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检查精品课程建设进度,实行组长负责制和课程负责人责任制二)加强监督,提高效率 学校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监督措施,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课程建设质量,制定精品课程年计划、月计划,教务科、督导室定期对精品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考核督查,以保证精品课程建设计划的实施和落实三)建立专家咨询制度 聘请专家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估,及时纠正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四)构建课程评价体系 按照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以评促建,完善《疾病康复学》课程教学,为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