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非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看学科目录修订_1.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09788735
  • 上传时间:2021-1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6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非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看学科目录修订   三、集成:整合学术型与非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专业  首先,基于相对划分的分别设置更加有利于非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是单独设置面向非学术型学位的学科专业,还是面向学术型学位的学科专业与面向非学术型学位的学科专业两者合二为一,同一学科专业可以同时开展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与非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可以分别授予学术型学位或者非学术型学位,这种选择实际上框定了学科目录的基本结构分别设置则学科目录有两条线,一是学科专业层次之划分,比如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或者学科群、学科、专业,反映的是学科专业相互之间的层次逻辑;二是学科专业定位指向之划分,比如美国CIP—2000划分以学术型学位教育为主的学科群、以应用型与专业学位教育为主的学科群、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学科群,不同的学科群、学科、专业在人才培养定位上有所不同,反映出人才培养类型、学位授予类型的区别,即通过分别设置,在特定层次明确各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更加有利于非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  其次,两种不同面向的学科专业的整合集成是学科目录设置的内在要求分别设置本身就有多种格局,可以是绝对的分开,也可以是相对划分。

      绝对分开是面向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为主的学科专业就只培养学术型研究生,面向非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为主的学科专业就只培养非学术型研究生,这就有点类似我国当前的专业学位设置方法,只有在该学科专业领域明确设置专业学位后才能开展相应的专业学位教育这种绝对划分的做法可能造成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与非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隔离,且不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强调发展非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并非就要形成一个完全独立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体系之外的一个新体系,而是强调基于优质资源共享之上的分化发展和相辅相成况且,绝对区分不利于整个学科目录系统性与整体性的达成因此,必须瞄准整个学科目录的整合集成来考虑学科专业的分别设置,一方面要分别设置面向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专业与面向非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专业,不同学科各有侧重,另一方面又不排斥重点面向某一类型学位教育的学科专业培养其他类型人才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科专业之间的关系划分、内部的层次划分与功能定位指向划分三者的统筹集成学位代表的是一定的学术水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位其对“学”与“术”各有侧重,学科目录应当集成不同学术水平与各类学术水平[15]  再次,相对划分的层次适宜放在一级学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已经明确学科目录分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三级;学科门类是对具有一定关联学科的归类,其设置应保持相对稳定。

      与此同时,我国的学术型学位授予是按学科门类来进行的因此,要在学科门类层次上区分出该学科门类所有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主要指向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还是非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就不现实了况且,学科门类在一定程度上并非学科集合,而是基于学科划分的学科归类,是在承认学科划分基础上出于规范、指导、统计等功能以及惯例的一种归类,这种归类自然应符合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但更多的不是指向未来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这样一种学科层次划分体系中,学科门类对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规范、指导功能并不大另一方面,与一级学科内部各二级学科之间的学科逻辑结构关系的那种紧密性、系统性、协调性、科学性相比,某一学科门类所属一级学科之间关系的系统性、协调性和科学性要弱一些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在一级学科层次上分别设置面向学术型学位与非学术型学位的学科专业更为合适一些而如果放在二级学科层次来划分,似乎又显得太零碎了考虑到《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关于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的界定以及相应的管理程序,出于推进非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目的,放在一级学科层次似乎更妥当一些  再次,面向非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专业领域应当体现出更大的开放性与发展性,即重点发展那些当前尚未形成研究传统,但又属于社会发展急需的、处于萌芽状态的那些学科领域。

      在一些新的刚刚出现的学科领域尤其是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中,发展非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可以推动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基于学科目录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原则,要通过与基础研究学科建立良好的内涵外延关系与接口而推进新兴学科、应用学科的发展[16]《学科目录》修订工作是一项学术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无论是指令性的学科目录,还是指导性的学科目录、统计性的学科目录,都是要发挥规范性作用的这种规范性作用一方面指向过去,是对学科专业本身的发展演变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经验的归纳总结;一方面指向未来,是对学科专业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未来方向的前瞻预测学科专业设置要面向研究生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充分利用非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对于学科专业研究传统之依赖性较弱的特点,推进一些新兴学科的发展和新型研究生人才的培养日本从2001年就开始实施“科学技术振兴调整费——新兴领域人才培养”项目,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先导性IT专家培养推进项目”,通过大学与大学之间、大学与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面向大型软件企业、信息服务企业和大量应用嵌入式软件的企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17]  学科目录设置要在用于逻辑分析的分类法和作为其他用途的分类法之间架设桥梁,采用互相参照的方法来达成整个学科目录的系统性与集成性。

      学科目录设置的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只是一种特定条件下的分类,是出于某一功能、目的的分类学科目录设置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位授予(分门别类地授予学位),核心功能无疑应当是人才培养,因此要从更加有利于人才培养这一角度来审视学科目录的效用当然学科目录还有一个更深远的功能,即引导研究生教育的未来发展总之,学科目录设置应当是面向未来,引导研究生教育未来发展的;应当是有助于研究生教育的多元化发展的,在当前集中表现在为各种非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梁传杰,等.对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调整的回顾与思考 [J]. 中国高教研究,2007(1):35-37、46.  [2] 纪宝成.中国大学学科专业设置研究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69.  [3] 刘念才,等.美国学科专业设置与借鉴 [R].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02.  [4] 张建功,张振刚.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学位结构及启示 [J]. 高等教育研究,2008(7):104-109.  [5] Anon. PSM PROFESSIONAL SCIENCE MASTERS [EB/OL]. (s.d)[2009-09-26]. http://.  [6] 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回顾与思考(上) [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6):4-8.  [7] 王战军,翟亚军.关于《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的思考 [J]. 高等教育研究,2007(3):63-66.  [8] 李霞.对修订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的几点思考 [J]. 中国高教研究,2008(7):31-32.  [9] 黎学平.英国哲学博士学位与专业博士学位比较 [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6):53-58.  [10] 吕培明.美国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专业理学硕士学位项目 [J]. 世界教育信息,2006(10):43-46.  [11] 史雯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属性探讨 [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10):32-35.  [12] 庞青山.大学学科论 [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37.  [13] 胡春春,等.德国高等学校学位制度及学科专业设置——传统、现状和启示 [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12-124.  [14] 刘鸿.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本科化”的成因分析 [J]. 江苏高教,2003(5):99-102.  [15] 王利芬,骆四铭.论基于学位本质的学位制度变革 [J]. 现代大学教育,2008(3):97-103.  [16] 袁本涛,等.研究生学科与专业目录调整原则浅谈 [J]. 中国高等教育,2007(19):36-38.  [17] 杨东勇,等.日本加强硕士层次软件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7):65-69.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