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开电大作业范文-从筷子看日本文化.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追***
  • 文档编号:267589726
  • 上传时间:2022-03-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摘 要:本文通过筷子这种取食工具分析日本文化的内涵日本和中国同属汉字文化圈和筷子文化圈从中国引入日本后筷子后在饮食生活中得到普及和发展,并产生了独特的筷子文化筷子的长度和形状也进行了改造,与中国多用竹筷子不同,日本筷子多木制、稍短、尖头粗尾,更好的适应日本饮食多生冷、分餐制的特点日本筷子还因使用者而有所区别,有儿童专用筷、成人专用筷、客人专用筷,还分男女筷公用筷和方便筷的产生都缘于日本人认为筷子用后灵魂会停留在上面,不能让别人玷污了自己的灵魂而使自己遭受灾祸在筷子的使用上有多达几十种禁忌,其中除了不雅举止外,有的还和葬礼有关系  关键词:箸;筷子文化圈;灵魂;禁忌;日本文化;职称论文  在日语中筷子称为“箸”按照《箸の文化史》的记载,日本首次正式使用筷子是在隋朝裴世清使团的访问时的日本宫廷宴会上圣德太子听了遣隋使者小野妹子对隋朝宫廷宴会的描述,决定用中国礼仪款待中国使团,“箸食制度”就此引入日本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发展,到了奈良时代(710-784),随着唐风盛行,筷子进入到日本的普通家庭中,“唐箸”在日本人的饮食生活中得到普及和发展  1.筷子文化圈  如果以吃饭时获取食物的方式为基准,世界可以被划分成三部分:用手的占四成,用筷子和用刀叉的各三成。

      筷子文化圈包括中国、越南、朝鲜和日本等,这恰好和汉字文化圈重合与其他用筷子的国家兼用汤勺不同,日本人只用筷子,包括喝酱汤的时候日本料理中允许直接用嘴接触碗去喝汤汁,而在中国喝汤时要用“レンゲ”(调羹,因形似凋谢的莲花得名)  日语中“箸”的训读和日语汉字“端”、“桥”相同日本认同儒家文化,“箸”基本沿袭中国理念端”指制作箸的材料仅是竹子或木头的局部,也可以用来表示筷子形状“首方足圆”,将“天”与“地”连为一体,表现人们对天地赐予食物的感恩汉字“端”又有端庄、端正之意,所以也要求拿筷子时举止要端庄碗中的食物与嘴巴之间,需要一个“桥”才能进食可见,“箸”在日语训读中的读音非常巧妙和讲究庆祝活动时使用名为“太箸”( ふとばし) 的竹筷字,这种筷子中间鼓起,据说一头由神使用,另一头由人来使用,筷子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体现了日本神人合一的宗教思想  日本虽不是发明筷字的国家,但于1975年将8月4日定为“箸の日”,因为日语中“箸”读作“は(8)し(4)”每年的筷子节,主妇们纷纷购买新筷子,焚烧旧筷子,提倡正确使用筷子,感谢筷子为人类进餐做出的贡献日本的研究显示,筷子巧妙运用杠杆原理,用其吃饭使人手巧,可以训练大脑使之灵活,人在用筷子夹取食物时,有80多个关节和50条肌肉在运动,并且与脑神经有关。

        多田道太郎将筷子视为“高级工具”,“仔细考察叉子,就会发现叉子其实从纵向延伸了人类的手指,也即叉子是人类手指的延长与之相比,筷子必须手握两根小棒加以操作如果不加操作,根本无法发挥其工具的作用筷子的实用功能很多,能挑、拨、翻、扒、捡、捞、戳、夹无论烹饪方法是煎、炒、煮、烧、炸、烤,也无论对象是丝、片、条、丁、丸、块,只要灵活转动挑拨张合伸缩,全部都可以实现若从用手指灵巧操作这一点来看,或许能说筷子是最高级的工具,在这一点上叉子无论如何都不占优势”     2.吸收与改造  日本的筷子和中国的竹筷子相比,多木制、稍短、尖头粗尾因为饮食中多生冷食物,如生鱼片,日本人将筷子前端改成又尖又细的圆锥形,使用起来更方便中国人在很多人围着桌子吃饭时,使用长筷子可以轻松夹到远处的菜品,还可以帮别人夹菜而日本人就餐时,每个人跟前都有一份饭菜,所以日本的筷子不需要那么长  日本的筷子因使用者而有所区别,有儿童专用筷、成人专用筷,还有客人专用筷甚至还分男女,男用的筷子比女用筷子粗且长,夫妻饭碗也一样,男用的比女用的大,这样看起来女子吃得少,可以显出女子的文雅  烹饪时用的筷子有“菜箸”和“真鱼箸”,比就餐用的筷子长,约有三四十公分。

      为了防止串味,往盘子里摆放菜时用“菜箸”,切割和摆放鸡、鱼时用“真鱼箸”,这样的情景在古代的画卷中也可以看到从火盆里取炭时用的金属制筷子叫“火箸(ひばし)”(火筷子)  直接用自己的筷子从盘里取菜被称为“直箸(じかばし)”吃生鱼片拼盘或火锅的时候如果没有配备“取り箸”(公用筷),日本人会向服务员索取,或者把自己的筷子倒置,用自己的嘴没有碰到的另一端夹取食物洁癖”的日本人还准备有“取り皿”(小碟子),将食物先用“取り箸”夹到“取り皿”后再食用在接待的场合,如果喝醉了忘记用筷子的哪一端从大盘里夹取食物,招待方会很体贴的告之不用倒置筷子,以显示其亲切与体贴  3.方便筷的发明  在明治三十年(1897)之前日本人进餐时都有属于自己的“食案”,类似于现在的“矮脚饭桌”,上面放着各种分好的饭菜和碗筷虽然这一传统发生了变化,但是并未消失现在的日本家庭中,成员都有属于自己的碗筷,孩子会说自己父母的碗筷“不干净”而拒绝使用虽然大多数家长并没有对碗筷一定属于某人进行教育,但是在传统的日本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心里,还是有一种碗筷是专用的意识,不允许别人碰而对于西洋传过来的咖啡杯子和咖喱盘子以及刀叉,却很少有人在意之前是否有人使用过。

        在民俗仪式中出现的筷子多用洁净的原木或青竹制成,被视为神灵依附之物日本各地至今仍残留着分手时在门口摔碗的习俗,这是由于人们不想让自己的灵魂留在上面,碗筷承载着的日本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也促使了“割り箸(わりばし)”(方便筷)的发明在古代日本,人们出门都会带着自己的筷子,因为外出就餐无法忍受别人用过的筷子方便筷是江户时代(1603-1867)后期随着“二八荞麦面”(两成面粉和八成荞麦粉做成的荞麦面)在街头的热卖而出现的一次性的筷子用过后就不会再有人用了,但是当时的人们还是会在吃完面后将筷子折断扔掉因为人们相信自己的灵魂会停留在用过的筷子上,随便丢弃会给自己招致灾祸至今仍有人会在吃完便当后随手将筷子折断  4.吃寿司不用筷子  虽然日本人只用筷子作为夹取和进食的工具,但吃寿司时却是用手的原先寿司在江户末期的街头摊点作为站着食用的快餐出售,肚子饿时拿起来就可以吃,使用筷子却显得很麻烦现在的日本,在讲究的寿司店吃寿司不仅仅是用手这么简单,还要按照鱼游泳的方向握寿司触觉也是进餐时的重要感觉,从触觉的角度来看,用手进餐的效果最佳舌头得到的触觉使得品尝寿司成为感动而用筷子夹着寿司翻动蘸取酱油时,会因寿司松散而无法达到这种效果。

        5.进食以外的用途  日本人在筷子的使用上有几十种禁忌,这些不雅动作称为“嫌い箸(きらいばし)”日本习俗认为,死亡是从“此岸”抵达“彼岸”,使用“骨箸(コツバシ)”捡拾火葬后的尸骨,这种筷子的长度或者材质要不同亲朋两个人一起用筷子把死者的骨头从骨灰中捡出来放到骨灰罐中,或由一个人用筷子传给另一个人,再由这个人放入罐中筷子在这种习俗中承担了逝者到达“彼岸”的桥梁的作用所以在日本人看来,就餐中两个人用筷子传递食物,或给别人使用长短或材质不同的两根筷子是不吉利的  6.结语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与自己的民族特点结合进行相应的改造,我们通过筷子这一生活中极为普通的餐具可以窥见日本的独特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多田道太郎着.汪丽影译.身边的日本文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李庆祥.日本的箸与文化——兼与中国筷子文化比较[J] .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5).  [3]王秀文.匙を投げる[J].大连:日语知识,2004(9).  [4]一色八郎.箸の文化史: 世界の箸日本の箸[M].东京:御茶の水书房,1998.  [5]张慧荣.汉字文化与日本筷子[J].南昌:农业考古,2009(3).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