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英雄的故事.docx
4页关于英雄的故事关于英雄的故事 篇一 抗清英雄——袁崇焕 袁崇焕(1584.4.28-1630.8.16),明末杰出军事家,反抗后金英雄、爱国将领字元素,号自如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水南人祖籍广东东莞,诞生于平南曾任兵部尚书、右副督御史、蓟辽督师等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授福建邵武知县喜爱探讨兵法,常向退伍老卒了解东北边塞状况天启二年(1622)入京朝觐,升任兵部主事单骑赴山海关考察关内外形势,自请守辽抗金,擢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关监军组织修筑宁远(今辽宁兴城)等地城堡,招练兵马天启四年再迁山东布政司右参政督率军民修缮边镇,开疆拓土天启五年十月,抵制辽东经略高第之命,拒绝将军队撤译关内,率部留守宁远升山东按察使 次年挫败努尔哈赤所率后金劲旅,获宁远大捷改任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兼兵部侍郎,收复高第所弃关外故土天启七年苦战宁远、锦州,击退皇态极所率后金大连因受宦官魏忠贤党徒诬陷,辞官归崇祯元年(1628)起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次年斩杀皮岛守将毛文龙在任辽事期间曾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攻,阻挡后金军南下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绕开袁崇焕在辽西的防线进攻北京袁崇焕问讯后率部星夜驰援京师获广渠门、左安门大捷,力解京师之危但崇祯帝听信谗言,崇祯帝误中皇太极反间计,以为袁勾结后金,引敌胁和被逮下诏狱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以谋逆罪磔死其尸身被百姓所食其部下佘义士夜窃其尸葬于今北京广渠门内东花市斜街,即原广东义园,并为其世代守墓至今已传十七代清初设馆修《明史》时,冤情方大白袁崇焕被后代史学家誉为“明朝第一将军” 关于英雄的故事 篇二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政府守军防卫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成功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藏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胜利董存瑞自告奋勇,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坚韧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紧急关头,他坚决果断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拓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关于英雄的故事 篇三 匈奴末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籍贯河东平阳(属今山西临汾)霍去病少年时生活在奴婢群中,贫贱艰苦但他随舅父卫青习武,骑射、击刺技艺超群,体魄健壮,寡言守信,智勇兼备霍去病18岁即为天子侍中(皇帝身边保卫平安的官),同年便随大将军卫青参与与匈奴右贤王争夺河南地(今河套地区)的最终一战,号“票姚校尉”他率领800精骑,距大军数百里之遥,乘匈奴不备,选择便于进攻的目标,稀奇制胜,斩杀敌兵1028人,首战告捷,被封为冠军候公元前119年,汉朝确定派卫青、霍去病率骑兵5万,步卒几十万人合围漠北霍去病出代郡(今河北蔚县一带)右北平(今河北平泉县一带),卫青出定襄(今内蒙和林格尔),分兵越过沙漠,寻求与单于决战 依据沙漠作战的特点,霍去病大胆选用部分降汉的匈奴人和留居匈奴时间较长的汉人为军校,造成熟知匈奴军情和漠北物候的优势率领有向导的轻骑兵,离开基地,深化敌后,“取食于敌”,“追奔逐北”两千多里,找寻单于。
由于单于主力西移,他又率部翻离候山(今何地不详),渡弓卢水(今蒙古克鲁伦河),与匈奴左贤王(辖匈奴东部地方的长官)部酣战,结果获匈奴顿头等3小王将军、相国、都尉等83人,共斩俘7万余人,匈奴左部几乎全军覆灭霍、卫两军最终成功会师于瀚海(今贝加尔湖),为庆战功,在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德尔山)立祭天高坛,在姑衍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东)开祭地广场,后班师凯旋此役收复大漠以南全部土地,屯田筑垒防卫匈奴,“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解除了西汉初年以来匈奴对汉王朝的威逼,霍去病也晋升为大司马骠骑将军两年后,霍去病病逝,年仅24岁汉武帝为他实行了隆重的葬礼,由披铁甲的官兵列队将灵柩护送到自己的墓穴茂陵东,葬于外形仿祁连山状的高大墓中,墓前还有汉武帝为表彰其战功而立的14件大型圆雕石刻上书其座右铭:“匈奴末灭,何以家为!”李白《乐府诗胡无人》写道:“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虎剑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关于英雄的故事【优秀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