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娜·卡列宁娜(上)》读后感2800字.docx
3页《安娜·卡列宁娜(上)》读后感_2800字《安娜·卡列宁娜(上)》读后感2800字终于把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的这部巨著《安娜.卡列宁娜》看完,安娜卧轨自杀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然而又觉是必然纵观中外名著,从古到今,其中女人命运,哪个不令人叹息?女人弱者的身份从未被改变过,女性解放从来都是空谈,这个事实,令余着实悲叹我写书中三个女人,不同的命运,不同的人生安娜我想看过这部作品的人都会爱上安娜,我亦不例外安娜漂亮优雅,知书达理,真诚善良,敢爱敢恨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因不愿委曲求全于无爱的婚姻,被人冠以荡妇之称,终不堪其沉重,最后选择卧轨自杀还是要从安娜的童年说起,因父母双亡,七岁的她就寄人篱下在姑妈家,后在姑妈的引荐下嫁给大她十几岁的省长卡列宁年龄的差距以及生活态度的迥异使他们之间的结合毫无感情可言,卡列宁被称为官僚机器在事业上如鱼得水,然而生活上的无趣在安娜眼中枯燥乏味甚至是厌恶外人眼中,安娜是幸福的,卡列宁的地位足以给她带来无上荣耀,然而安娜根本就不是个虚荣的人,她从不觉得卡列宁政治地位上的成功能给她带来什么七年的无爱的婚姻对安娜来说就是煎熬所以,当她在火车上与弗龙斯基首次相遇,她知道这个小她四岁的男人被她深深吸引时,她心跳加速又充满罪恶感,所以她刻意躲开了,但又止不住想他的热情和活力。
弗龙斯基对她紧追不放,于是她的爱情被点燃,他们相爱了然而,她是卡列宁的妻子,背叛是违反道德的而安娜又根本无法控制自己对弗龙斯基的热情,以至于一次和丈夫一起观看赛马看到弗龙斯基从马上摔下来时,她禁不住大叫“不”,然后泪流满面,全然不顾卡列宁的难堪和众人的目光,他们之间的奸情被昭然世上安娜无法忍受违心的痛苦,于是直接跟丈夫坦白她和弗龙斯基之间的关系,然而得到的却是怕失去政治地位的伪君子丈夫的宽容和原谅,并警告她要好好履行自己婚姻的责任安娜对他从生理到心理上都厌恶至极,和弗龙斯基的关系也日益亲密起来直到她有了弗龙斯基的孩子,卡列宁依然一副圣人模样选择接纳,而安娜却陷入黑暗中不能自拔,她一边歉疚对儿子的不公,一边为自己的做为感到不齿和后悔,她希望自己在分娩中死去,然而没有安娜也曾想过要悔过回到卡列宁身边,然而她骗不了自己的心但又害怕失去儿子谢廖沙所以没有答应离婚,却选择和弗龙斯基私奔这下,安娜的名声在整个社会上变得被人不齿,甚至到了谈她色变的地步安娜已经到了在社会上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然而她却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幸福感不管外人怎么评价,她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因为他爱她,这就够了然而,他们骗不了自己,他们都明白自己在交际圈中处境的尴尬。
生活还是要继续,他们选择去乡下隐居,但也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然而,弗龙斯基很快厌倦了这种生活的单调,开始逐渐和外界有所联系,而在安娜眼中,这就是他对她冷淡不再爱她的表现她开始胡思乱想,患得患失她想牢牢抓住他然而却是徒劳,她甚至开始后悔自己的作为自己把一切都给了他,然而他却对她越来越冷漠她失去什么都无所谓,甚至儿子谢廖沙,唯独无法忍受失去他的爱她开始行为反复无常,时而想要牢牢抓住他,时而又想摆脱他,然而却又无路可走最终在思想的不堪重负下,她选择了卧轨自杀,临死前还想也许只有用一死才能换取他对她的爱可怜的女人!安娜的行为我想应该追溯到她的童年,从小寄人篱下,极其缺乏安全感,所以对弗龙斯基的爱有些走极端,她想牢牢抓住不放手,可竟忘了这只是婚姻生活的必然然而这只是很小一部分原因,更大的罪魁祸首该是世人对她的偏见和社会对她的抛弃,让她对人生感到绝望,以致于走投无路说到底,安娜太过真诚,她完全可以选择其他上层女人和别人私通却保持表面的纯洁然而,她做不到爱就是爱了,无法隐藏,不爱就是不爱,无法伪装这就是安娜,这才是安娜然她虽不畏世俗,却屈于传统,她时不时会想我是个肮脏的女人,是个有罪的女人,然而,这一切也不过为了追求真爱而已。
安娜在极度的矛盾下选择自杀,觉得这是咎由自取,又想以此来惩罚那个她爱的男人弗龙斯基,又认为这是唯一的解脱安娜的命运只是这类女人的缩影吧,又有几人能对这样的女人抱有同情和理解,罪有应得罢了这就是现实,现在亦然多莉多莉是个任劳任怨的家庭主妇,可谓为家庭奉献了青春奉献了所有,然而换来的却是丈夫斯捷潘接二连三的出轨她也曾愤怒,感到屈辱,想要离家出走,然而最终还是选择原谅是啊,一个不再年轻的女人,一个哺育了一大群孩子的母亲,一个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躯壳,一走了之谈何容易?屈辱就屈辱吧,至少还算有个寄身之所她明白自己的可悲,可那又怎么样呢?生活还不是得继续下去吗?当她听说安娜的事情,她的第一反应是同情和理解她深知婚姻的无望,所以对安娜的可怜处境报以深深可怜但当她看到安娜衣着豪华鲜亮,生活奢侈华贵,脸上充满恋爱中幸福的光泽,再低头看自己的寒酸,她不禁有些羡慕嫉妒了她一面想或许安娜是对的勇敢的,她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她也的确做到了,她还是幸福的而竟一面她以世俗的眼光看待安娜,觉得她的堕落和放荡,不排除她的心理中存在了羡慕嫉妒恨的成分多莉是可悲的她一方面受到了传统观念的毒害,牺牲了自己的一生;另一方面她也受到了传统思想的禁锢,她虽有觉悟但终屈于人云亦云中。
在世人眼中,多莉是最安分守己的一种女人,为家庭孩子奉献自己一切自己想要的,从来不知是什么;自己的幸福,也从未有权利去追求;她们的悲伤,暗暗隐藏在无声的黑暗里;她们的眼泪,也只能默默咽在自己的肚子里或许,她们是最伟大的,然而,她们却是最可悲的基蒂基蒂是个可爱纯真的女孩子,然后又成为列文称职的妻子,但一个尽心尽责的母亲基蒂的恋爱史中曾有过一段弯路,她爱上了一个根本不爱她的男人弗龙斯基,而失去了列文对她的一片纯情所幸,列文冲破思想上层层障碍,最终接纳了她她是和列文再次交往直至结婚后,才真正认识了列文的可贵品质虽然他和社会有些格格不入,但他的善良他的真诚深深感染了他基蒂是幸运的,她最终和一个爱自己的男人结婚然而,这个看似成熟的男人列文,在她面前却是幼稚软弱到极点,基蒂是伟大的,她用她特有的母性温柔帮助他度过失去哥哥的难关,并毫无怨言包容他身上的缺点,静静等待他的成熟但他们的婚姻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列文也曾因年轻男子对基蒂的殷勤而嫉妒得发狂而基蒂也曾因为列文对安娜的赞赏而心生醋意然而他们最终选择对对方坦白,消除隔膜他们相互坦诚相待,相敬如宾,这才是婚姻里最美好的样子还好,他们是幸福的,让我看这部书时不至于太过绝望。
三个不同的女子,三种不同的命运归根结底,女人幸福与否,命运何如,绝大程度上取决于她嫁了个怎样的男人为此结论,叹!叹!叹!尘世繁华,女人,你当为谁笑嫣如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