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南充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预测卷(附答案).docx
22页四川省南充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预测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种组成最简单的是(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荒漠生物群落2. ( )通气透水,保水保肥性能最好A.砂土 B.壤土 C.粘土 D.以上三种质地土壤差不多3. 我国农业长期以来推行的间作套种实际上是利用群落的 ( )A.垂直分层结构来充分利用资源 B.共生结构来充分利用资源 C.寄生结构来充分利用资源 D.他感现象来充分利用资源4. 在自然界中可能性很小的物种形成方式是 ( )A.异域性物种形成 B.邻域性物种形成 C.同域性物种形成 D.以上三种都不是5.确定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的综合指标是( )A.密度 B.盖度 C.频度 D.重要值6. 世界人口的增长动态是( )A.增长率上升 B.出生率增加 C.死亡率降低 D.老龄化严重7. 逻辑斯谛方程中的r是 ( )A.内禀自然增长率 B.周限增长率 C.瞬时增长率 D.相对增长率8.判断下面哪个多样性指数高( )A.低丰富度和低均匀度群落 B.低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群落 C.高丰富度和低均匀度群落 D.高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群落9. 次级生产力最高的系统是( )。
A.森林 B.草原 C.农田 D.海洋10.与K对策生物相比,r对策生物一般( )A.出生率高、寿命较短 B.生率低、寿命长 C.出生率低、寿命较短 D.出生率高、寿命长11.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 ( )A.维持恒定 B.产生波动 C.逐级降低 D.逐级升高12. 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 )A.荒地 B.玉米田 C.湖泊 D.河流13. 下列植物中,属于乔木的是( )A.腊梅 B.毛竹 C.紫荆 D.白杨14.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 )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15.氮循环失调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有( )A.荒漠化 B.酸雨 C.温室效应 D.水体富营养化16.下列作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A.油菜 B.冬小麦 C.水稻 D.甜菜17.在生物群落中,物种对环境的潜在综合适应范围属于该物种的( )A.栖息地 B.生境 C.现实生态位 D.基础生态位18. 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是( )A.净化环境 B.涵养水源 C.增强温室效应 D.保护生物多样性19. 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又称能量守恒定律 B.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时无损失 C.又称能量衰变定律 D.光合作用不适用于热力学第一定律20. 非洲鳄鱼在繁殖期产卵孵化出的小鳄鱼数量众多,但能长成大鳄鱼的却很少,原因是 ( )A.适者生存 B.遗传和变异 C.过度繁殖 D.生存斗争21. 以植食动物为食的动物,又称为( )。
A.第二营养级 B.二级消费者 C.二级肉食动物 D.顶部肉食动物22. 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旱生植物通常( )A.根系较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B.根系较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23.现代生态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以微观层次为主 B.向微观和宏观发展 C.以个体层次为主 D.以宏观层次为主24. 下列生态学分支,不是按生物类群分类的是( )A.动物生态学 B.植物生态学 C.微生物生态学 D.资源生态学25.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 )A.大气圈的上层 B.全部水圈 C.岩石的上层 D.大气圈的下层26.沿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是( )A.过多的氮 B.过多的磷 C.过多的碳 D.过多的氮和磷等27. 进入海洋的物质重新回到陆地上,通过的方式是( )A.海水中的各种元素被浪花飞沫带进大气中B.一些海洋生物进入陆地生态系统C.由于生物的死亡,不断会有一些物质进入海底沉积层,在分解者还来不及把它们分解之前,就被淤泥和泥沙所覆盖D.海底沉积物被冲积到陆地上28.地形是通过影响光、温、水和土壤等环境要素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因此属于( )。
A.间接因子 B.生物因子 C.直接因子 D.限制因子29.下列有关自然种群的不规则波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周期性的或少见的数量波动 B.周期性的或常见的数量波动 C.非周期性的或少见的数量波动 D.非周期性的或常见的数量波动30. 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 )A.随机型 B.均匀型 C.成群型 D.聚集型二、填空题(20题)31.华北的农谚“枣发芽,种棉花”,“杏花开,快种麦”中的枣和杏在此被指为______生物32. 生物地化循环中,磷循环属于______循环33.通常把影响种群密度的调节作用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34. 在热带地区,昼长是稳定的,季节性变化主要表现在______的交替上35.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后果是_______的融化和形成全球性热带气候36.种群的年龄结构一般很少用______种群来研究37.地球上净初级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38.单位面积或空间内同种个体的数量称为种群______39.种群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而上下摆动的情况称为__________40.能量流以______作为主线,将绿色植物与消费者之间进行能量代谢的过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41. 逻辑斯蒂增长又称______增长42.种群中包括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个体如按年龄分组统计,各年龄个体占总数的百分率称为______43.存在于各个生物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的关系,称为______关系44. 群落发育初期的主要标志是植物______的良好发育45.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主要是_______46.负反馈的作用是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______47.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为气相型、沉积型和水循环三种类型碳循环属于______型48.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四大组成要素49. 在光线______的季节,鸟类的生殖腺萎缩50.北方针叶林分布在( )三、判断题(10题)51. 海岸潮汐带的一些蚌类是均匀分布的 )A.正确 B.错误52.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 )53.陆地生态环境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生物组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A.否 B.是54. 捕食者和猎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协同进化 [ ]A.正确 B.错误55. 热带雨林的物种丰富,季相不分明 )A.正确 B.错误56. 二氧化碳和氮气都能直接参与植物的生理代谢 )A.正确 B.错误57. 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质逐步降解的过程即为分解作用。
)A.正确 B.错误58. 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受性不同,并且耐受性可以人为改变 [ ]A.正确 B.错误59. 各种物质只有借助于水才能在生态系统中进行循环 )A.正确 B.错误60. 水稻和陆稻属于土壤生态型 ( )A.正确 B.错误四、简答题(5题)61.简述物候节律及其意义62.简述顶级群落的特征63. 简述生态入侵及其危害64. 简述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区别65. 有关群落演替顶极学说中,单元顶极论和多元顶极论有何异同点?五、论述题(5题)66.什么是初级生产力?论述环境条件对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影响67.试述生态农业的特点68. 论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途径69. 论述群落演替的动因及其类型70. 叙述水生群落演替的过程六、单选题(0题)71. 在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中,起支配作用的是( )A.生物种类 B.地球自转 C.纬度或经度的递变 D.气候条件参考答案1.D2.B解析:壤土介于砂土和粘土之间,既有很好的通气性,又能保水保肥,故选B3.A4.C5.D6.A7.C8.D9.D解析:次级生产力是指消费者层次上的能量贮存速率,通常指净生产量,海洋中能量流动与贮存多维持在消费者层次中,故其次级生产力最高,选D。
10.Ar对策者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一般缺乏保护后代机制,竞争力强,但一般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入侵新的栖息地,并通过高增长率而迅速繁殖11.D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逐及升高,属于有毒物质的富集12.B13.D14.D15.D16.C日照时间必须超过某一暗期,才能转向生殖生长,否则就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是短日照植物这类植物通常在早春或深秋开花如烟草、大豆、水稻、芝麻、牵牛和菌类等17.D18.C19.C20.D21.B22.A23.B现代生态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宏观方向发展到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微观方向主要表现为分子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的兴起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来研究生态学的现象,大大提高了生态学的科学性24.D解析:D项资源生态学是按应用领域所作的分类,故选D25.A生物圈的范围是全部水圈、岩石上层和大气圈的下层26.D赤潮产生的原因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中有大量磷,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27.B28.A间接因子如海拔高度、海陆位置、地形、纬度是通过光热、水、气和土壤养分等因子,间接作用于生物29.D种群数量的年间波动,有的是规则的(周期性波动),有的是不规则的(非周期波动)。
不规则波动是非周期的或常见的数鼍波动30.A31.指示32.沉积型沉积型33.密度制约作用;非密度制约作用34.旱季与雨季旱季与雨季35.极地冰川36.植物37.热带雨林38.密度39.种群波动40.食物链41.S42.年龄结构43.种内44.建群种建群种45.绿色植物绿色植物46.平衡或稳态47.气相气相48.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49.较弱较弱50.北半球高纬度地区51.B52.Y53.N54.A55.A56.B57.A58.A59.A60.A61.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寒暑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物发育节律称为物候植物的物候变化非常明显;动物对不同季节食物条件的变化以及对热能、水分和气体代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