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化能源设施安全实施方案.docx
9页强化能源设施安全实施方案健全以《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为统领,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节能降耗和能源要素配置等专项规划为支撑的能源规划体系各设区市要根据省级能源规划制定地方能源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建立能源规划与项目一体化管理机制,以能源规划为依据进行能源项目核准和备案建立健全能源项目推进机制,强化土地、海域、资金等要素保障一、 强化设施安全1.加强重要电力设施安全防护重点确保核电站、水电站及大坝、枢纽变电站、重要换流站、重要输电通道等设施安全,强化设备监测和巡视维护,提高抵御地质灾害、极端天气等突发事件冲击的能力健全电力设施保护、安全防护等制度标准建立新型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机制,推动其系列标准和规范出台,强化全生命周期监督管理2.强化油气长输管道安全保护强化油气长输管道规划、施工、运行责任体系,完善管道全生命周期保护企业主体责任推广数字化管道保护,及早识别外部活动、地质灾害等危害管道安全问题加强特殊时段油气长输管道保护,在汛期、重要节假日、极端天气、用气高峰等重要时间节点,采取特殊保护措施并落实加密巡护方案,确保油气平稳输送二、 着力稳定运行,全面提升能源管控水平(一)强化设施安全。
1.加强重要电力设施安全防护重点确保核电站、水电站及大坝、枢纽变电站、重要换流站、重要输电通道等设施安全,强化设备监测和巡视维护,提高抵御地质灾害、极端天气等突发事件冲击的能力健全电力设施保护、安全防护等制度标准建立新型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机制,推动其系列标准和规范出台,强化全生命周期监督管理2.强化油气长输管道安全保护强化油气长输管道规划、施工、运行责任体系,完善管道全生命周期保护企业主体责任推广数字化管道保护,及早识别外部活动、地质灾害等危害管道安全问题加强特殊时段油气长输管道保护,在汛期、重要节假日、极端天气、用气高峰等重要时间节点,采取特殊保护措施并落实加密巡护方案,确保油气平稳输送二)提升运行水平1.提升电力运行能力部署迎峰度夏(冬)电力保障工作,制定阶段性电力保障方案建立满足新能源消纳需要和调峰要求的电网调度运行新机制优化发电和用气联调联供机制提升源网荷储协调互动能力,提高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水平加强与气象、水文等部门信息共享,提升电力系统供需两侧预测预警能力落实项目业主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提升储能电站安全运行水平2.提升天然气调节能力提高LNG气化外输调节能力,提升天然气管网保供调峰能力。
完善有序用气方案,控制季节性峰谷差推动供气企业和可中断用户签订可中断供用气合同,确保全省200万立方米/天以上可中断调峰能力有效实施3.加强风险防控管理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完善油气长输管道保护和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加强隐患风险排查整治,开展高后果区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遏制非法占压等违法行为,加强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加强核电安全管理,持续提升在运在建机组安全水平加强新型储能电站数字化建设,开展电池状态分析、预判和主动预警,实现运行维护提前判断、故障及时排除4.强化网络信息安全建立健全能源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工作责任体系,制订相关政策规定及技术规范建立实施能源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制度,依法综合施策,提升能源网络基础设施安全可控水平建立能源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评价机制健全电力网络安全应急体系,强化能源领域网络信息安全专项监管加强对网络系统的全面监测和关键系统、核心数据的备份管理,提升电力安全核心芯片与网络安全自主可控水平提高新能源、配电网及负荷管理等领域智能终端、智能单元的安全可控水平三)加强应急管控1.持续推进电力应急管控体系建设分级建立健全大面积停电事件、反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有序用电实战演练。
加强外来电安全监管,提升受端电网应对直流闭锁事故能力深化电力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加强电网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加强对严重自然灾害等非常规安全风险的预测预警和防御应对能力加强极端情况下电力安全保障分析测算完善用户应急自备电源配置,鼓励电力用户合理配置储能设施,加强各区域电网“黑启动”能力建设编制新型储能电站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和消防事故应急预案按照综合救援、应急供电、信息通信、后勤保障等要求,组建浙江电网应急救援基干分队2.加强油气长输管道保护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实施《浙江省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落实机构人员、应急力量、应急物资装备、应急避难场所等推动管道企业应急资源共享、管道企业与社会单位协作,不断提升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三、 着力扩大开放,努力实现能源合作共赢(一)积极推进长三角能源合作统筹考虑量价,共同争取增加外来电,探索建立一致行动的工作联络机制巩固与安徽的煤电一体化合作与上海建立相互支持、合作共赢的海上风电开发机制巩固与上海的油气交易、供应保障合作完善区域油气设施布局,共同推进浙沪LNG扩建项目建设优化甬沪宁原油供应通道,谋划黄泽作业区储运基地至上海漕泾原油通道,推进成品油管道与周边省(市)互联互通。
二)加强与能源资源富集省(区)合作落实国家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战略,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重点,深化与四川、新疆、宁夏等省(区)合作,提高吉泉、灵绍等特高压通道非水可再生电力比例,探索白鹤滩、溪洛渡水电与风光电组合送浙积极争取福建核电入浙加快推进外电入浙±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展与青海、甘肃、陕西、吉林等能源资源富集省份的合作鼓励省内能源企业到输电通道送出端省(区)及其他资源富集地开发可再生能源三)深化与央企合作继续加强与中央大型能源企业的战略合作,争取更多的国家能源战略资源、项目、平台等在浙落地扩大与大型油气央企在石油战略储备、多气源多气量送浙、油气长输管道等方面合作,大幅提升现有管道气供应能力巩固与大型电力央企在长输特高压直流入浙、核电、海上风电等方面合作,提高我省清洁能源比重深化与大型央企在能源装备、能源技术、能源创新发展平台等方面合作,提升我省能源科技创新水平四)扩大国际能源合作1.高水平“引进来”大力推进绿色能源合作,积极引进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和先进技术加强可再生能源、核电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国际合作,促进重点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与能源资源富集国合作,积极引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引进一批国际知名专业贸易商,做大做强能源进口、转口和国际贸易,形成定点、定量的稳定供应模式,保障能源安全协同发展。
办好世界油商大会2.高质量“走出去”鼓励省内企业参与国际能源加工生产、能源装备制造、能源服务等“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支持开展海上风电、光伏等项目开发鼓励省内企业积极争取境外资源,跨国并购铀矿、天然气等能源矿产资源,构建能源资源海外仓强化国际能源技术交流,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能源国际合作研究、技术转让等活动深化与欧洲国家等能源合作,健全国际能源技术研发合作机制四、 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省煤电油气运工作领导小组、省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联席会议作用,统筹协调、指导推进规划实施工作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分解落实工作和任务,制定专项规划实施计划;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强化协同联动,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各市县要切实发挥主体作用,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推动各项指标和任务落实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建立上下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二)加强规划引领健全以《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为统领,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节能降耗和能源要素配置等专项规划为支撑的能源规划体系各设区市要根据省级能源规划制定地方能源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建立能源规划与项目一体化管理机制,以能源规划为依据进行能源项目核准和备案。
建立健全能源项目推进机制,强化土地、海域、资金等要素保障三)强化监督管理完善长期监测、滚动调整和动态评估机制,对规划落实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和中期评估,按程序适时进行中期调整,开展总结评估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建立高效透明的能源规划实施监管体系重点监管规划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落实情况,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实施闭环管理,确保规划落实到位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引导公众参与规划贯彻落实的全过程,提高规划推进、独立监督、科学管理、民主决策的水平四)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推广光伏、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入户,倡导节约低碳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加强舆论引导,回应社会关切,针对重大项目邻避效应等开展系列科普宣贯,共同把能源高质量发展推向深入五、 基本原则1.坚持保障优先、安全发展强化底线思维,用好省内省外资源和市场,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通过“强非化、扩气电、稳煤电、增外电”做好以电力供应为重点的能源保障,打造稳定安全的现代能源产供储销体系2.坚持清洁高效、绿色发展统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先立后破,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实现增量需求主要依靠清洁能源,打造中高级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全社会能效提升。
3.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突出创新第一动力,以智慧互联为方向,推进技术、产业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科技同能源经济深度融合4.坚持系统集成、协调发展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把握能源的整体性、系统性、路径锁定性等特点,处理好安全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推进能源领域体制改革协同配套,推进全省能源布局优化5.坚持惠民利民、共享发展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惠民利民,扩大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利用,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覆盖,推进能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参考资料: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