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的心得体会感想5篇.docx
10页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的心得体会感想5篇1989年,希望工程由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建立,成为我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的基金2019年,这项以“希望”命名、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为使命的社会公益事业,传递了党的温暖,向全国人民交出一份亮眼且动人的成绩单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希望工程30周年的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2019希望工程30周年心得30年,足够让一颗种子长成大树,结出累累硕果30年,足以改写人生轨迹,点亮梦想和未来30年,募集资金150多亿元,援建小学2万余所,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90多万名——希望工程,这项社会公益事业交出一份让人感动的成绩单1989年10月30日,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青基会”)发起了以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使命的希望工程,如今已成长为一个贡献大、参与度高、影响力深远的公益项目让每个孩子不再因贫穷而失去课堂“俺爹穷,他不让我们念书,可是我们还想念书,念出书来像你一样,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1989年,家住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桃木疙瘩村的张胜利13岁,在经历家庭变故后,他不得不辍学。
缘于对上学的渴望,张胜利给县里的“官员伯伯”写了一封求助信这封信辗转到了中国青基会工作人员手中,成为希望工程的一个发端不久,张胜利接到了资助就读证,成为希望工程救助的首批学生之一,他的人生道路也因此改变1995年,张胜利被上海第一师范学校录取,两年后,张胜利回乡任教,让希望在家乡桃木疙瘩村延续为了铭记希望工程,张胜利给女儿取名“张希望”张胜利的故事,是希望工程30年书写的众多动人篇章中的一页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上世纪90年代,希望工程先后发起“1(家)+1”结对救助和“希望小学”两大公益产品,组织开展“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号召全社会奉献爱心、捐资助学,大家纷纷为“希望工程”慷慨解囊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照亮苍穹30年来,希望工程积极探索的“坚持党的领导,关注社会需求,符合中国国情,发挥团组织优势,动员青年积极参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公益事业模式,对我国公益组织的孕育、公益文化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截至2019年9月,全国希望工程累计资助家庭困难学生599.42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195所……数字的背后是无数爱心的凝结和汇聚希望工程专注解决青少年因贫失学、辍学问题,为提高农村基础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和升学率做出重要贡献,同时助推了全民受教育意识的提升。
蓝色心形海浪上一轮红色的太阳,配上“希望工程”四个字,共同组成了希望工程的标志,意为“托起明天的太阳”30年来,希望工程锲而不舍地践行着一个朴素的理想:让每个孩子不再因为贫穷而失去课堂一场广泛、持久、深入的公益意识普及运动苏明娟,被称为希望工程的“名片”30年前那张著名的“大眼睛”照片,震撼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我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2005年成为一名金融从业者我曾是希望工程最具代表性的受益者,如今我已成为社会公益的行动者苏明娟说读书期间,苏明娟就经常将他人的捐款转赠给需要帮助的人,参加工作后她更是将自己的第一笔工资捐给了希望工程,十几年来从未间断2018年6月,她成立了“苏明娟助学基金”,希望不断扩大公益影响力希望工程不仅为贫困学子播下了梦想的种子,还完成了一场广泛、持久、深入的公益意识普及运动希望工程推动了公益平等化,促进了‘人人公益’‘全民公益’;推动了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创新企业公益理念与公益模式;也为许多非专业的个人与组织深入参与公益创造了机会和平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康晓光说时年93岁高龄的老人帅孟奇率先为希望工程捐款2000元,成为希望工程收到的第一笔个人捐款;天津市塘沽区二年级学生朱彤,将自己积攒起来准备买玩具的27元零用钱捐给了希望工程,成为第一个为希望工程捐款的小学生;1990年,邓小平同志为希望工程题名,他还以“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名义向希望工程捐款,资助了广西数十名濒临失学的儿童;30年间,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来自个人和机构的捐款超过150亿元。
个人捐赠者来自海内外,遍及各地区、民族、年龄段和社会阶层,他们不仅捐钱捐物,还提供了难以估量的志愿服务;机构捐赠者涵盖了国内外的各类企业、媒体、社会组织,以及各级政府和各个政府部门30年滴水成河,30年聚沙成塔,希望始终在延续走中国特色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之路1990年5月19日,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金寨县希望小学正式落成该校前身南溪小学占地不到5000平方米,教职工不足10人如今,学校已有两个校区,占地约3.6万平方米,有学生约2000人、教职工100余人,美术、音乐、体育、科学探究等功能室一应俱全,书法、美术、葫芦丝等兴趣小组丰富多彩,还实现了校园网络全覆盖从“没学上”到“有学上”再到“上好学”,缩小城乡间教育差距,是新时代赋予希望工程的新使命在国家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后,希望工程全面升级,将资助对象扩大到高中(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将“救助”模式拓展为“救助—发展”模式2006年,希望工程推出“圆梦行动”,帮助农村经济困难学生迈入大学校门,由简单物质扶助提升为“学业资助+社会实践+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资助模式;推出“激励行动”,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服务,增强自信、培养责任、锻炼和提升能力。
希望工程还开设了教师培训项目、研学夏令营、志愿者支教行动及科技公益季等素质教育活动,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资源,促进农村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九大之后,希望工程聚焦教育扶贫,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开展“希望工程助力脱贫攻坚10万+行动”,将“三区三州”等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作为主要资助对象,2018年以来已筹集资金3.18亿元,精准资助11万余名困难学生2019希望工程30周年体会30年来,希望工程积极探索“坚持党的领导,关注社会需求,符合中国国情,发挥团组织优势,动员青年积极参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公益事业模式,对我国公益组织的孕育、公益文化的传播产生重要影响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党委书记、理事长郭美荐介绍:通过希望工程传递了党的温暖,服务了青少年成长成才,引领了社会风尚,推动了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向全国人民交出一份亮眼和动人的成绩单上世纪90年代,希望工程将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作为根本使命,有效解决青少年因贫失学、辍学问题,提高了农村基础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和升学率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国家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后,希望工程将资助对象扩大到高中、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拓展了救助模式。
党的十九大以来,希望工程聚焦教育扶贫,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将“三区三州”等重点扶贫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作为主要资助对象据了解,为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下一步希望工程将继续积极资助10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担负时代使命2019希望工程30周年有感今年是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寄语希望工程他指出,在党的领导下,希望工程实施30年来,聚焦助学育人目标,植根尊师重教传统,创新社会动员机制,架起了爱心互助和传递的桥梁,帮助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青少年圆了上学梦、成长为奋斗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材希望工程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发展、服务青少年成长、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强调,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系进入新时代,共青团要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注和支持希望工程,让广大青少年都能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希望工程是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发起实施的,以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为使命的社会公益事业。
截至2019年9月,全国希望工程已累计接受捐款152.29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99.42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195所2019希望工程30周年感想3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九年义务教育早在全国普及,“两免一补”政策已全覆盖,“人人有书读”的愿景已然实现然而,希望工程并不止步于此当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到“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和国家当前面临的重大历史使命,更是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教育先行教育扶贫是打好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党的十九大以来,希望工程聚焦教育扶贫,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战,开展“希望工程助力脱贫攻坚10万+行动”,设立“希望工程10万+精准助学基金”,将“三区三州”等重点扶贫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作为主要资助对象,2018年以来已筹集3.18亿元,精准资助11万余名困难学生进入新时代,希望工程将教育、公益、扶贫紧紧结合在一起,努力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曾经接受捐助的学子们成才后又不断接过希望的火种,薪火相传,孜孜前行大眼睛”苏明娟曾是希望工程最具代表性的受益者,如今,她转身成为践行社会公益事业的行动者,第一笔工资就捐给了希望工程2018年6月,她成立了“苏明娟助学基金”,希望能将公益影响力最大化涓涓细流汇成大江大河30年来,希望工程将社会各界的力量汇聚到一个品牌之下,沿着党领导的中国特色公益慈善事业道路不断前行火炬传递,希望延续,希望工程定将大有可为2019希望工程30周年总结1989年10月30日,中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的基金——希望工程,在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发起下建立,并宣言:只要中国还有一名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希望工程的崇高使命就不会结束今年是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截至2019年9月,累计接受捐款152.29亿元,援建希望小学20195所,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99.42万名从一颗名为“希望”的种子,到中国贡献最大、参与度最高、影响力最为深远的公益项目,希望工程带给社会的不只是一份令人感动的成绩单,更是“坚持党的领导,关注社会需求,符合中国国情,发挥团组织优势,动员青年积极参与,集中力量办大事”,发展中国特色公益慈善事业的一次成功探索。
在回应社会关切中应运而生“黑屋子、泥台子、烂桌子、破凳子,坐着一群泥孩子这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乡村学校尤其是偏远山区学校的真实写照据了解,当时我国每年约有100多万名小学生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几十元的学杂费而失学,一些偏远山区辍学率超过90%,有的村子甚至20多年没有出过一名初中生1989年,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桃木疙瘩村13岁的张胜利在经历家庭变故后,不得不中途辍学强烈渴望上学的他给县里的“官员伯伯”写了一封求助信俺爹穷,他不让我们念书,可是我们还想念书,念出书来像你一样,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这封饱含热泪的求助信辗转到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工作人员手中,揭开了中国希望工程的序幕当年10月17日,在希望工程首次资助就读证颁发仪式上,张胜利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负责人的手中接过资助就读证,成为希望工程救助的第一批学生之一自此,大批失学儿童在社会救助下得以接受教育帮助失学青少年重返校园,还需要足够的教学资源20世纪90年代,希望工程先后发起“1(家)+1”结对救助和“希望小学”建设,组织开展“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号召全社会奉献爱心、捐资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