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江职业高级中学五年发展规划.doc
11页江苏省吴江职业高级中学五年发展规划(2023年—2023年) (2023年8月28日吴江职业高级中学三届五次教职工大会审议通过)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学校立足现实,狠抓管理,办学水平逐年提高学校以“夯实文化基础,苦练专业技能,服务地方经济”为办学宗旨,以“让每一个学生都一专多能,让每一位老师都专业发展,让每一个专业都紧贴市场为办学理念,狠抓学校德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管理,校风、教风、学风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学校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学校自1995年起先后被认定为江苏省重点职业高级中学、江苏省职业教育合格中心校、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近三年,学校专业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专业设施、设备投入新增近300万元,为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3年,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被认定为江苏省示范专业,计算机及应用被认定为苏州市示范专业;2023年,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被认定为江苏省示范专业,会计专业被认定为苏州市示范专业,同时学校又紧跟市场发展,新增汽车运用与维修这一新专业,努力为吴江的经济发展奉献我们的力量;2023年,学校又自筹资金近120万元添置普通车床4台,数控车床12台等设备,增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技能训练能力。
我校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比较先进的教育教学配套设施和一批教学骨干教师及正在逐渐成为教学骨干的年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的发展空间很大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规定,推动我校的可连续发展,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学校2023-2023年五年发展规划一、办学指导思想和总体办学目的以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教育理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以“夯实文化基础,苦练专业技能,服务地方经济”为办学宗旨,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全面推动实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学校坚持以“让每一个学生都一专多能,让每一位老师都专业发展,让每一个专业都紧贴市场为办学理念,以“关注生命,构建和谐的健康校园”为办学特色,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基本点,牢固树立“以德治校、育人为本”和“先成人后成才”的办学思想,努力实现“成人、成才、成事、成功”的办学目的,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办学竞争力,推动学校的可连续发展加强学校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充足发挥每一位教职工的积极性,通过五年的艰苦努力,把我校建成一所“名(名牌学校)”、“优(优质教育)”、“特(特色办学)”的高水平、现代化的国家级重点职校,努力成为江苏省的骨干示范中档职业学校。
同时还要充足运用资源优势,全面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联合办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构建中档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现代远程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终身教育的“立交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现代化、开放性的综合大职教体系二、学校发展的工作任务和措施 1.加强设施建设,扩大特色专业 第一阶段(2023年)(1)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在数控车床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在2023年再创建一个模具专业,并投入约50万元添置相应的设施设备,增强学校在中档职业学校的竞争力2)完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实训配套设施,在2023年投入20-30万元添置提供学生专业实训的必要设备,并建立以我校教师为主体的轿车发动机中级维修工鉴定站3)从2023年起,学校将在五年制大专联办班方面,加强与大专院校的合作,新增1-2个专业,争取达成每年招收4个五年制大专班的规模同时学校将努力争取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五年制大专办学资格4)更新一个计算机房5)2023年,教师办公室用计算机,将增长至每2位老师不少于一台的标准,并视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大小,在2023年前力争达成教师每人一台6)争取获得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省紧缺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的指标,努力将新实训楼二楼建成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对外培训基地(规划另定)。
7)年招生数校本部850人,办班点招生600人,全校在籍生3300-3400人,在校本部生2400-2500人,办班点学生900-1000人第二阶段(2023年)(1)根据数控、模具市场的形势发展,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设施上,投入约50万元添置相应的设施设备,继续改善学生的实训条件2)投入约30万元添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实训设备3)更新一个计算机房4)完善新实训楼二楼计算机房设施,增强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对外培训功能5)年招生数校本部850人,办班点招生650人,全校在籍生4000-4100人,在校本部生2450-2550人,办班点学生1500-1600以后将保持这一规模第三阶段(2023-2023年)(1)继续对机电技术应用及汽车运用与维修两个专业设施设备的投入,总投入约为每年40万元2)适时开办新专业,增强学校在职教系统的示范作用3)每年更新一个计算机房4)争取教育局支持,建设400米塑胶田径运动场5)开展多层次办学,力争远程教育、成人学历教育人数达成500人,每年短期培训人数达成1000人以上6)建立起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控技术、汽车修理、会计等骨干专业,以上专业的设施设备在吴江市具有领先地位,与公司比较先进的设施设备相衔接,使我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与公司无缝接轨。
2.狠抓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一支优质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可连续发展的巨大资源和质量保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中学发展的基本规定,是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迫切需要,是学校立足市场、面向社会、呈现特色、再上台阶的必由之路至2023年,我校将把师资质量提高和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进行积极的规划和构建,努力建设一支拥有涉及3名苏州市学科、学术带头人,5名吴江市学科、学术带头人,20名吴江市教学、教科能手,40名吴江市教学、教科新秀,40名双师型教师,10名硕士研究生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此,我们将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有效的探索和实践1)完善教师培养和选拔的机制优化的制度体系是建设优质教师队伍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建立或完善一系列教师培养、竞争激励、骨干选拔的机制,以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运营①建立青年教师教学达标“三课”制度,加快青年教师成长速度针对3年以内的新教师群体,在与老教师结对的基础上,制定“三课”过关制度,进行监督和考核,合格后方能“出师”三课”即入校一年的“过关课”,由师傅和学科组长负责考核,写好鉴定,记入档案;入校次年的“展示课”,是在师傅的指导下,反复推敲、研究后所上的校级公开课,由学科组和教务处负责考评、记录、归档;第三年的“报告课”,是新教师出师前向全校乃至全市同行报告、确立自身教学形象、以比赛形式进行的出师课,由校长室、教务处等组成评委会,评出等第,形成“过关”结论,归档。
三种课型如不合格,则顺延半至一年,合格后方算达标过关,再综合市新教师三年上岗考核情况,形成优、良、合格的不同等第,记入教师教学业务档案;对获优秀的新教师奖励200元以上内容将由教务处制定具体考评细则,按程序考核②建立骨干教师“二研”制度,提高骨干教师科研素质针对3年以上,在上岗考核及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青年教师,学校将作为骨干教师进行培养,为其在校内或校外选择学科带头人以上的苏州市知名教师当导师,进一步提高骨干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此类结对过程中,将以“二研”——“课研”、“科研”贯穿始终,即骨干教师在与导师结对的过程中要重视与导师进行“课堂”和“科研”两方面的探讨和学习,以三年为期,第一年重“课研”,通过跟踪听课、协同备课、上研究课等形式,不断吸取精华、实践反思,逐渐形成自己的课堂特色和风格,满一年后必须以“研究课”的形式,向导师和学校报告,由导师评议鉴定;次年开始重“科研”,即先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了解教育科研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积极撰写研究论文(每年至少一篇),为从“教研型”到“科研型”的转变进行积极的准备,到第三年必须有吴江市以上的个人立项课题教务处将根据以上内容制定考核细则,按学期进行考核,未完毕者,作为不合格解决,取消其评先资格。
③建立校级学科带头人“二导”制度,提高名师的骨干辐射效应对已经在教学上有所作为,已经获得吴江市学科带头人以上称号或校级学科带头人称号的优秀教师,学校将建立“二导”——导教、导研制度,“导教”即每学期必须向全校教师开至少一节示范课,每三年必须带一名骨干教师,通过课堂示范和专业引领,切实起到导教、带头的作用导研”即带头人每三年必须在自己本学科中领导一个吴江市级以上专业课题研究,带领本学科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提高自身及同伴的科研水平,实现从“科研型”到“专家型”教师的奔腾,吴江市学科带头人每年必须撰写二篇有一定质量(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的论文,校级学科带头人每年必须撰写一篇有一定质量的论文以上内容每学年末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可以继续享受学科带头人津贴,不合格者则停止发放下一学年的学科带头人津贴此项考核时间为期五学年④建立专业课教师“双证”、“双下”制度,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了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强化专业教师专业能力,学校将对所有专业教师实行“双证”制度,即所有专业教师在取得本科以上学历的基础上,还必须取得苏州市级以上“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学校将根据取得证书的等级给予奖励双下”是指专业教师必须下实训工场、下相关公司了解和掌握新工艺、新技术,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形势。
⑤建立学科组长、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任期考核制度,形成“赛马”选拔机制为了在教师中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干部选拔机制,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竟聘”制度,组长以上职位都必须在符合条件的骨干教师中通过“竟聘”上岗,打破组长和中层干部无限制任期制,实行三年内“360度”考核制度,即三年任期后,由教师、各平行部门、直辖部门、校级领导对其工作进行全面民意测验和考核打分,不合格者(民意测验认同率低于50%,在同一中层处室,最多只能有一人)须重新参与竞聘2)形成“教学科研一体”的校本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是教师在职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至2023年期间,学校将在原有的专题授课、专题讲座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教研一体”的校本培训,以教带研、以研促教,在培训的有效性上下工夫①伙伴互助根据教育的目的,采用自由组合或故意安排,结成学习伙伴,制定培养目的和计划,这是学校培训新教师和青年骨干教师行之有效的继续教育形式由教育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优秀教师做指导教师,对所结成的对子进行跟踪培训、全程指导,充足发挥知名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②集中研培教研与培训、学术交流与培训相结合,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开展各层次、各类型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得到观摩、学习、交流和总结提高的机会;开展学术交流会和其他学术活动,让教师在一起交流思想,互相启迪,共同探讨理论问题、收集和加工信息、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从而使教师更快地提高能力和学术水平。
③案例研讨实例研讨属于案例教学的一种形式通过有明确示范意义和典型价值的学习对象的观测、解析、总结、讨论,有助于教师的快速成长参与培训的教师应在教学、教研的实践活动中去承担规定的任务,如在一定范围内开研究课,进行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并完毕论文等等 ④课题攻关鼓励教师在自身教学、实训、专业组建设等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爱好点、攻关点进行进一步的课题研究或技术开发,学校将根据课题的技术含量及专业层次给予相应的课题研究经费及成果奖励 ⑤自学自练这是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这里所说的自学,是规定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选取继续教育有关教材和资料,运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和技能训练,自觉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鼓励教师的自觉培训行为,学校将以手写读书笔记、教学随笔、案例、论文等的数量认定教师继续教育自学分数,并记录在教师档案中 (3)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平台过程管理是制度执行的保证,构建有序的教师发展的管理平台是教师队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