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师范大学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docx
3页西北师范大学 “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试点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XX-2020 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 “十二五 ”期间实施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的意见》关于实施 “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的精神 ,探索高素质应用文科人才的培养之路,学校决定实施 “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试点工作b5E2RGbCAP一、指导思想以“十八大 ”精神为指导,立足地方文化产业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以 “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能力 ”为培养要求,强化文科学生的职业伦理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着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重点突出对文科学生 “学养 ”的培育,即具有浓厚的专业兴趣、牢固的专业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具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p1EanqFDPw二、基本思路通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探索多元化的培养模式、采用先进的课程体系、实施全程导师制及建立学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帮助文科优秀学生更好地实现个性发展、 潜能发掘和创新能力、 应用能力提升。
并通过实施“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试点,引导我校文科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内涵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文科人才培养质量 DXDiTa9E3d三、培养目标及模式1. 目标定位我校 “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现阶段主要以本科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为主 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 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 着眼地方文化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卓越3 / 6文科人才的需求培养基础知识宽广、专业知识厚实、富有创新精神、 有较强科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应用性卓越文科人才 RTCrpUDGiT2. 培养模式根据地方文化产业、 经济社会发展对文科人才的新要求, 充分发挥我校在文科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与特色,打破专业壁垒,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以 “博古通今、中西合璧、文理兼容 ”为基本理念,构建以夯实基础文科知识为主的课程体系,注重对学生人文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高年级前期, 着重对学生应用文科专业水平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构建旨在强化学生专业学习和提升实践应用水平的课程体系, 深化校内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探索学校与行业(企业、 科研院所) 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同时加强学生的科研训练, 强化科研意识, 提升科研能力。
在高年级后期, 根据通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阶段表现出来的兴趣、 个性和特长,指导学生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并帮其制定个性化的专业学习计划, 深化学生的专业水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化培养构建重基础、强应用、显个性的文科人才培养模式 5PCzVD7HxA四、学生选拔与退出机制1. 学生选拔学校计划在 “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试点专业招收 30 名学生,并单独组建试点班级,试点班的学生选拔面向全校文科专业学生, 在新生入校后三周内完成, 学生选拔坚持贯彻“公平、公正、公开 ”的原则,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遴选有专业兴趣和培养潜力的学生进入试点班学习 jLBHrnAILg待试点成熟后,参与 “卓越计划 ”的学生通过当年高考直接招生录取的方式产生2. 退出机制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和正常教学的组织实施,凡进入 “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学生一般不得退出,对于一些确实不适应 “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要求的学生, 允许或劝其转出到原专业继续学习,已取得的学分认定可参照校内转专业相关规定执行xHAQX74J0X出现以下情况并经试点学院 “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实施工作小组审核批准后退出试点班:( 1)学习期间出现学籍警示者; (2)在行业学习阶段,不服从管理规定,影响恶劣或造成责任事故者; ( 3)学生若确因客观原因,难以适应 “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的要求,经本人提出书面申请退出试点班者。
LDAYtRyKfE五、培养方案制定1.制定原则( 1)明确培养目标 ,突出培养特色 2)重构课程体系 ,做到厚宽强重 3)强化素质教育 ,培养综合能力 4)改革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参与 5)提倡研教并重 ,鼓励学生创新 6)实行联合办学 ,提高实践能力2.课程设置对公共课进行 “精选 ”,除政治理论课程模块、 大学体育课程模块必须设置外,其它学校 平台课程模块自行确定 课程体系设置要契合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 注重培养特色, 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Zzz6ZB2Ltk3.教学理念要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手段, 加强问题式、 启发式、 讨论式、研究式和诊所式等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运用, 提倡案例式、项目式、讲座式的授课方式加强笔试、项目、大作业、报告、学术论文、口试、答辩等多元化考核评价手段的应用,重点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注重应用的转变dvzfvkwMI1六、教学管理与师资队伍建设1.教学管理( 1)试点专业学生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在教务处指导下,由相关学院负责 ( 2)试点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