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课程中心.doc
23页云南省支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发展t7J(本科品牌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建设方案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 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推动了云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公共卫生高等教育质量,深入贯彻《教育部财 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教高〔2011) 6号),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 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1) 226号)、云教高〔2013) 155号 文件精神,根据《昆明医科大学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年)》要求和“卓 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结合我校申请云南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建 设的需要,制定预防医学品牌专业建设方案一、预防医学专业现有基础、条件和水平(-)专业点概况我校公共卫生学院前身为筹建于1978年的卫生系,1979年卫生学专业首次 招生,1989年更名为预防医学系,2001年撤系组建公共卫生学院目前是云南 省最强的集教学、科研、服务为一体的公共卫生教育中心1959-1960年我校招收卫生专业学生73人,此后停止。
1979年卫生学专业 招生,我校成为云南省第一家招收卫生学本科生的学校1989年卫生学专业更 名为预防医学专业从1993年至今,公共卫生学院招收与预防医学专业相关的 专业分别有:妇幼卫生专业(1993年,专科)、医学营养专业(1995年,专科)、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2001年,专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02年,本科)、 卫生检验(2010年,本科)、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方向.2010年,本 科)、营养学专业(2011年,本科)其中预防医学专业于2007年评为省级重点 专业,于2008年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12年评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经过36年的建设与发展,我校公共卫生学院是云南培养高素质公共卫生人 才的主阵地,共培养了 1900多名扎根边疆,服务云南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对 边疆人民的健康和社会安定做出了贡献,得到社会重要评价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情况“十一五”期间,预防医学专业先后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2012 年评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 队;《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省级人才培养模 式创新实验区;《卫生统计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卫生部规划教材《分析化 学》及《分析化学实验》、《卫生统计学》及《医学统计学及学习指导》、《食品化 学》被评为省级优秀教材;我院全面推进校级质量工程建设,先后获得28项校 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立项。
三)现有基础、条件和水平1、 专业建设与本科生教育公共卫生学院目前有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公共事业管理、食品卫生 与营养学4个本科专业和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方向)1个专业方向,居全 校二级学院之首,涵盖了理学、医学、管理学三大学科门类本科专业的拓展以 及由此带动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发展,使我院实现了从单一的医学教育向多门类本科 教育的转变,也使我院的学科结构和布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为学位与研究生教 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院为全校学生开设了《艾滋病与药物滥用》、《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 《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全科医学概论》等全校性课程2006年11月,我 校首先在本科生中开设了 18学时的选修课,2007年9月,《艾滋病与药物滥用》 正式成为昆明医科大学所有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是校级精品课程并正式出版我 校教师主编教材《艾滋病与药物滥用》,这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开了先河这 些课程的设置体现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人文社会科学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等多学科结合我院明确将培养人才定位于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 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 展。
近3年来,教研教改项目数量增加,水平提升,质量提高,荣获校级立项建 设10项教育教学成果取得突破,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育教学成 果奖4项获省教育厅教学比赛奖项2项,校级教学比赛奖项8项获云南省优 秀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高等教育一等奖2项近年来每年毕业本科生110人左右, 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2009-2012年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考取硕士研究生比例分别为17.5%、35.9%、 40.9%、32.7%, 2010年、2011年分别居全校第一和第二2、 结构优化的教学与学科队伍近年来,我院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职 称和学缘结构得到较大改善,专业、学科队伍结构明显优化在公共卫生与预防 医学领域的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方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科齐备、崇德精业的 师资队伍他们熟悉西南边疆现状,特别是各族群众所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热爱公共卫生事业,长年服务边疆人民成为一支治学严谨、责任感强、专业知 识扎实、教学特色鲜明,并具有很好的团结协作精神的年富力强的教学科研团队本学科是云南培养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现有专任教师82人 (截止2015年3月)。
其中,正高12 (14.6%)人,副高19 (23.2%)人;博士 15 (18.3%)人,硕士 53 (64.6%)人有博导6人,硕导25人2人任WHO 和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顾问,1人任国际杂志(SCI收录)执行编委团队成员在 《Nature》、《Lancet》发表论文3篇现有全日制硕士生120人,博士生10人 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新增专任教师9人,其中,博士 5人,硕士 4人教 学、学科团队具备国际视野和先进理念,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的智 力支撑和人才保障3、良好的学科建设基础我校是云南省首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我校公共卫生与 预防医学学科创办于1956年1985年,以传染病学(流行病学方向)首次开始 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1994年,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 理学获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该二级学科是云南省“十五"、“十一五"II类重点建 设学科;1996年,卫生检验学获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卫生检验学调 整为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2003年,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儿少卫生与妇幼 保健学获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卫生毒理学获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7年,与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了研究生教育创新联合培养基地2009 年,获准为公共卫生硕士(MPH)授权单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年获一 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博士点省级立项建设单位2014年,获准为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位授权单位获“十二五”校级优势特色学科群1个、校级扶持 培育立项建设学科1个(2011)o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经过58年的建设,以其显著的办学特色、雄厚的 师资力量、扎实的科研基础、突出的教学科研成绩而成为昆明医科大学最具活力、 最具竞争力的学科之一公共卫生学院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学院有在校 全日制本科生1189人,硕士研究生120人,博士研究生10人;已毕业授予硕士 学位的学生437名另有1900余名公共卫生专业本科毕业生扎根云南边疆,服 务各族群众,为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针对云南地方和边境等特点,目前,形成了较为成 熟稳定的4个学科方向:健康与危害的量化测评及流行病学、边疆多民族地区主 要健康问题干预研究、环境与职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公共营养与云南特色可食 用资源开发利用,且这4个学科方向均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突出的优势。
本学科的 科学研究推动了云南省公共卫生科学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2009-2015年,本专 业教师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境外合作科研项目课题52项;2007-2011年年在 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28篇例如,中国宫内节育器 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流行病学研究(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子项目);现代数字医疗 核心装备和关键技术研究(“863”项目子项目)本学科2011-2012年获国家级、 省部级、境外合作代表性科研项目立项15项,其他重要科研项目6项,云南省 教育厅科研基金10项资助经费773.8万元;在研项目49项,总经费1238.9 万元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境外合作项目2项,省级课题7项, 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4项课题组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结果,促进成果转化,为 省委和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与建议在全国率先开展的农村艾 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策略研究所形成的系列策略和措施,已广泛应用于云南及同类 地区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妇幼卫生扶贫资金管理运行模式由卫生部在10省区 推广,2项成果均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生殖健康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国内 具有广泛影响率先在国内应用共性模块加特异模块的方法研究开发出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癌症和慢性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QLICP和QLICD,并获国家版 权证书。
其中QLICP为继欧洲和美国后的第三个癌症量表体系、QLICD为全球 唯一的慢性病量表体系参与云南省医改中期评估,为云南省“十二五医疗卫生 发展规划进行项目论证将参与性理念和方法融入美国中华医学基金项目及全省 乡村医师培训丰富的科研成果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为建设“绿色经济强 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促进边疆 少数民族地区繁荣稳定起到积极作用,推动了云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展教学、学科团队成员在多种国际组织任职及承担国际合作项目,长期关注现 实社会中的医疗卫生服务相关问题,开创的健康社会科学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在国际上亦有较高声誉,承担了 WHO生育健康与权益培训、面向湄公河次区域 卫生人员生殖健康培训、中国中西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工程项目等30年的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培养历史,我院确立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 管理、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毒理学等六个学科的研究方向,形成了较鲜明的特色和 优势,具体如下:特色一:面对西南边疆公共卫生的严峻挑战,彰显应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的科研能力云南边境线长、民族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频发,跨境公共卫生问题复杂多样,慢性病负担沉重,环境污染和职业危害问题 突出。
本学科以艾滋病、SARS、滇池蓝藻等环境和职业危害因素评估、民族贫 困地区生育健康改善、生命质量、疾病负担研究、生物资源开发、少数民族营养 改善策略和以富源个旧肺癌为代表的环境与职业场所健康促进为重点,致力于提 升应对西南边疆公共卫生挑战需要的科学研究能力特色二:跟踪国际前沿,立足本上实际,以科学研究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 服务学科团队成员在多种国际组织任职及承担26个国际合作项目,不断引进最 新理论、方法并推广应用,妇幼卫生扶贫资金管理运行模式由卫生部在10省区 推广;农村艾滋病母婴阻断策略研究成果已融入省政府决策,2项成果均获云南 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将参与性理念和方法融入美国中华医学基金项目及全省乡村 医师培训特色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国内外公共卫生相关机构开展多方面的合 作,推进公共卫生实践教育公共卫生教育必须与公共卫生的实际工作相结合教师们通过各种渠道申请 的课题,增加本科生、研究生学生公共卫生实践教育机会学生毕业实习和研究 生课题内容紧密联系云南公共卫生实际情况,精益求精的锤炼学生的综合能力率先在全国聘任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兼任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并聘 请云南省公共卫生领域24名专家为兼职教授。
与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