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秀区基本情况9页.doc
9页越秀区基本情况【建置沿革】 公元前214年设南海郡,今越秀区域属南海郡番禺县地汉初为南越国建都之地;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复置南海郡,为郡、县治所;217年(建安二十二年)交州治所从广信(今广东封开、广西梧州一带)迁此地,为州、郡、县同治地;226年(黄武五年),析交州东部置广州,为广州州治,亦属番禺县境唐代至南汉,此地先后为岭南道、南海郡、岭南东道、兴王府(广州易名)之治所及番禺县治所971年(开宝四年)平南汉复称广州,此地为广南东路治所,亦为南海县治,而后东属番禺、西属南海两县,时分时合元代属江西行省广东道广州路,为道、路治所明、清两代,今区域东部属番禺县,西部属南海县明代为广东布政使司、广州府治所,清代为两广总督、广东巡抚及广州知府治所1912年废广州府,1918年设广州市政公所,1921年广州正式设市,广州城区不复由南海、番禺二县分辖,越秀区域始正式归属广东省会广州市之行政区辛亥革命后,广州市曾设警察区,1930年改为公安分局,20世纪40年代改为区;1949年广州市辖管保、甲、户的3个区,越秀区域内有德宣、惠福、靖海、西山、小北、汉民、太平、前鉴、大东、东山、东堤11个区。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12月,广州市划分为28个区,其中西山区、德宣区、惠福区、靖海区、小北区、太平区、永汉区、东山区、大东区、前鉴区属今越秀区1950年6月,广州市28个区合并为16个区,其中越秀区、惠福区、太平区、永汉区、大东区等属今越秀区1952年9月,广州市重新调整城、郊各区,其中市区划分为东、西、北、中、河南和珠江6个区永汉区及惠福区、太平区的大部分合并为中区;大东区及白云区的小部分合并为东区;越秀区及永汉区小部分和西华路、德坭路西段中间区域合并为北区其中,东区、中区、北区等属今越秀区1958年,珠江区的二沙头划归东区1960年7月,中区8个行政街并入北区,北区改称为越秀区东区改称为东山区1961年8月,越秀区的5个行政街划入东山区至20世纪90年代末,越秀区和东山区管辖地域仍有多次小幅调整2005年9月,广州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东山区并入越秀区,白云区矿泉街道、天河区登峰街道及天河南街道杨箕和中山一路2个社区居委会、沙东街道部分区域,荔湾区人民路和西华路部分地段划归越秀区管辖位置、范围与面积】 越秀区地处广州市中心城区东起广州大道中,与天河区接壤;西至人民路、流花路、同德涌,与荔湾区、白云区相接;南抵珠江前航道中心线,与海珠区隔江相望;北达棠溪涌、矿泉北街、三元里大道、广园东路,与白云区为邻。
越秀区总面积33.8平方千米,东西最大距离8.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7.1千米,其中,陆地面积31.29平方千米,占92.6%,水域面积2.51平方千米,占7.4%地形地貌】 越秀区地处白云山、瘦狗岭丘陵区与珠江三角洲过渡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11.6米最高处为飞鹅岭顶部,海拔101米,次为越秀山主峰,海拔71.6米北部为岗丘起伏的台地地区,越秀山向北逶迤连接白云山,海拔在30米~70米之间;南部为低平的冲积、洪积平原和洲岛,海拔在1米~10米之间水文】 越秀区域内河道属西北江三角洲流域内河涌有东濠涌、新河浦涌、沙河涌、水均岗涌(上游为暗涵)、景泰涌5条明涌,总长11.26千米;有百子横涌、橙基涌、孖鱼岗涌、驷马涌等6条暗涌,总长11.69千米过境最大的河流为沙河涌,从白云区至天河区最后流经越秀区汇入珠江,干流河长14.14千米,流域面积35.56平方千米越秀区内有流花湖、东山湖、麓湖,水面面积0.81平方千米,负担城区的蓄洪、排涝等功能此外,越秀公园、广州动物园和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均有人工湖2014年越秀区街道面积、人口、社区设置分布情况表街道面积(平方千米)户籍人口(人)社区数(个)社区街道办事处地址流花1.77177525桂花岗 桂花苑 火车站 流花桥 花果山解放北路桂花岗南街8号洪桥1.58470668德源里 丹桂里 洪庆坊 三眼井 越秀山 北园 马庄巷 法政小北路小石街3号六榕2.048473916旧南海县 文园巷 稻谷仓 兴隆东 盘福 兰湖里 双井象岗山 彭家巷 流花湖 第一津 凉亭坊 司马坊 迎寿里嘉和苑 驷马涌六榕路133号光塔1.078787216马鞍北 师好巷 云台里 回龙里 和义巷 怡乐里 杏花巷孝友东 观绿 七株榕 温良里 三元巷 福地巷 陶家巷祝寿巷 象牙北解放中路云台里26号人民1.517811815安业里 兴贤里 海珠石 果菜西 青兰里 靖海门 太平通津 木排头 石将军 大德中 大新中 玉带濠 三府前 状元坊一德西一德路154号北京1.277415013禺山 流水井 龙藏 盐运西 仙湖 高第 莲花井 财厅前都府 长胜里 雅荷塘 仁生里 广卫越华路7号东山2.886048314新河浦 培正 德安 小东园 寺贝 寺右 幸福 五羊北五羊东 五羊南 明月 达道南 达道北 乐景寺贝通津17号梅花村1.568766615福今 梅花村 水均 共和西 西元岗 共和 共和东 共和苑 中山一 东兴南 东兴中 梅东 东风二 环市东 杨箕梅花路6号农林1.08528388中山二路 马棚岗 执信南路 竹丝岗 竹丝岗二马路农林上路 东园新村 东风东路竹丝岗四马路9号黄花岗3.210111315永福 科苑 永泰 御龙 云鹤 空司 区庄 犀牛北 东环 菜寮 执信 农本 水荫 水荫南 水荫西水荫路33号华乐1.25354110青菜岗 青菜东 邮电 黄花新村 华侨新村 花苑 淘金 白云 天胜村 麓苑麓苑路49号二楼建设0.91661929六马路 中马路 二马路 大马路 黄华南 黄华塘 黄华北旧北园 麓湖路建设五马路18号大东19022716启明 新南 菜园东 长庚门 东源 东川 青龙里 元运街兴仁里 仁秀新 三角市 启正 东里 东贤里 荣华南 中山三东华东路东源东街17号大塘1.065647113东平 东皋 北横 豪贤 德政北 芳草 东方里 龙腾 秉政德政中 大塘 朝阳 文德中山三路东皋大道17号之一珠光0.926909814东沙角 广舞台 越秀南 定安里 东园路 珠江园 祖庙前新福里 清水濠 文德路 文明路 仰忠 爱家园 海傍珠光路54号白云3.25432339广九 筑南 永胜上沙 东湖新村 花园新村 东船上 海印大沙头 二沙岛白云路38号之一矿泉2.83483614机务段 机山巷 机新 王圣堂 兴隆 站西 铁通 松岗 瑶台 瑶池 瑶华 沙涌南 华泉 北站沙涌南洪荫围13号三楼登峰4.74923612童心 下塘 狮带岗 黄田 横枝岗 淘金北 恒福 西坑 云泉 清水塘 宝汉 金麓麓景东路55号【气候】 越秀区地处珠江三角洲,濒临南海,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海洋和大陆对越秀区气候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2014 年,越秀区天气气候具有“冷热异常高温多,极端降水致灾重,秋冬少雨台风少”的特点年平均气温21.7℃,比常年平均气温低0.7℃;月平均气温最低出现在12月,极端最低温度1.3℃,出现在1月23日;月平均气温最高出现在7月,极端最高温度37.2℃,出现在8月1日平均年降雨量2234.0毫米,较常年增长24.0 %,降水量最少是1月,降水量最多是5月是年,开汛早,汛期暴雨多,“龙舟水”偏重,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等各种灾害性天气给越秀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全年仅有1409号台风“威马逊”(超强台风级)和1415号台风“海鸥”(台风级)影响越秀区,且影响程度为近9年来最轻的一年年初年末冷空气频繁,2014年冬季平均气温为近30年最低,而年高温日数创历史新高,属一般气候年景是年,越秀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70天人口】 2014年末,越秀区户籍人口117.47万人,35.87万户其中,男性58.31万人,女性59.16万人,常住人口114.65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7.54‰,自然增长率为1.11‰,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48万人行政区划】 2014年,越秀区有流花、洪桥、六榕、光塔、人民、北京、东山、梅花村、农林、黄花岗、华乐、建设、大东、大塘、珠光、白云、矿泉、登峰18个街道,下设222个社区。
语言】 越秀区居民的主要方言是粤语粤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是汉族广府民系母语,含九声六调,较完整地保留古汉语特征,有完善的文字系统,是岭南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广州方言由古代汉语演变而来秦代以前,居住在广东、广西地区的是被称为“南越”(百越的一种)的少数民族,包括壮、瑶、黎族等秦始皇派兵戍守岭南,开启早期汉语与百越语言融合的先声;李新魁《广东的方言》认为:“粤方言最早的源头,应该是楚人南迁、楚语南来所导致的结果汉代至唐宋,中原汉人源源不断地迁徙岭南,促进粤语的发展和定型元明清以来,粤语的变化较小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发展,外来人口增加,普通话在学校教育、工商行业、政府办公、科学研究、新闻传媒、大众娱乐等方面得到推广和普及民族】 越秀区居民以汉族居多,还有壮族、回族、满族等41个少数民族区内少数民族人口1.53万人,其中,回族人口最多,壮族、满族次之宗教】 越秀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齐全至2014年底,全区宗教信徒约16万人,其中佛教信徒9.5万人,道教信徒1.8万人,穆斯林1.3万人,天主教信徒0.9万人,基督教信徒2.5万人;全区登记宗教活动场所19处,认定宗教教职人员340人,其中佛教僧尼279人,道教乾道、坤道15人,伊斯兰教阿訇10人,天主教主教、神父、执事、修女18人,基督教牧师、长老、传道18人。
全区辖内驻有全省性宗教团体6个,全市性宗教团体4个宗教院校1所,广东佛学院于2012年11月正式挂牌成立,总部设在广东省佛教协会,位于光孝寺内千年古城】 越秀区是广州市最古老的中心城区,因区内越秀山而得名秦统一岭南后,设南海郡,南海郡尉任嚣选中白云山与珠江之间一块负山阻海地域(在今越秀区域内)为郡治,筑番禺城2000年,考古发掘证明,番禺城旧址就在越秀区内沧海桑田,珠江江岸不断南移,内湖湮没,河涌淤塞,冲积平原不断扩大番禺城在其后各个朝代亦不断扩展,如汉代西拓其城,宋代多次扩城,筑子城,东、西翼城和雁翅城,明初合宋代三城为一,其后加筑新城,形成新旧两城格局,以越秀山作为屏障,筑北城墙于其上清代扩城至珠江岸,临江修砌翼城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最早派驻海关官员(唐代的市舶使)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设立海关(市舶司)的城市,广州延续千年的商业文明,在越秀区留下历史遗迹汉代,古兰湖边(今东方宾馆一带)为珠江内港码头,是珠江流域和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唐代,大批波斯人、阿拉伯人来华贸易,居住在今光塔路一带,海外贸易频繁,珠江岸边成为交易市场,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外国商船在光塔外码头泊岸交易,时称“番坊”“番市”。
宋代,东澳(今东濠涌口)、西澳(今南濠街一带)是广州最重要的内港和外贸码头广州传统中轴线】 北起越秀山,经中山纪念堂、广州市人民政府到海珠广场,是广州传统中轴线自秦朝在此设南海郡治起,西汉南越国在此建都,东吴设广州,唐置岭南道,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