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土文学第二章湖北作家的乡土ppt课件.ppt
36页第二章 湖北作家的乡土小说,一、废名的田园风格乡土小说: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他的故乡是湖北省黄梅县,出生在县城内南门的一个大家庭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转入英国文学系,开始接触莎士比亚、艾略特、哈代的作品1922年开始在胡适主编的努力周报上发表短篇作品,1924年语丝在北京创刊后,他成为语丝社的成员他是师事周作人的,周作人对他的小说的田园韵味的形成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鲁迅的具有写意风格的作品同样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 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他将周作人的文艺观念引至小说领域加以实践,融西方现代小说技法和中国古典诗文笔调于一炉,文辞简约幽深,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奇僻之美1、废名的作品介绍 废名的第一个小说集竹林的故事能在一定程度上关心现代社会的问题,关心由于宗法社会关系渐趋解体给农民带来的凄苦命运他依然或多或少地保留着新文化运动发祥地北京大学的青年学生的朝气柚子回忆“我”与表妹柚子两小无猜,因祖母为我另缔婚约,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流露了对旧式婚姻制度的淡淡怨怼 浣衣母写李妈一生的慈爱和辛酸,对旧伦理道德提出批评,是一篇较有社会意义的佳作河上柳的陈老爹门口也有柳树,而且这株围抱不住的柳树是古朴乡风的象征物,它与古风扑人的陈老爹共着命运。
竹林的故事:作品以真挚、友好的感情,赞美一个纯洁优雅、生气勃勃的乡村劳动少女,从而成为初期新文学最富有诗情和青春气息的作品之一,它似一支悠扬的牧笛吹响在“五四”时期朝霞灿烂的晨空之下,清美而不落轻浮其中有一位最会说笑的,向着三姑娘道: “三姑娘,你多称一两,回头我们的饭熟了,你也来吃,好不好呢?”三姑娘笑了: “吃先生的一餐饭使不得?难道就要我出东西?” 我们大家也都笑了;不提防三姑娘果然从篮子里抓起一把掷在原来称就了的堆里桥的上篇共十八章,是写旧式缔婚的,作者赋予这种旧式缔婚以乡风古朴的浪漫诗情 桥的下篇共二十五章,写十年后程小林辍学返乡一切都是那样和谐、美丽,小林、琴子、细竹唯有看山赏塔,采花折柳,以此为“天下之务”了2、废名作品的特点 (1)废名小说的特点在于新鲜,不仅风格新鲜,而且某些艺术样式的创造往往与之相联系 他的小说在表现人物的情感美、道德美,在发掘自然的古朴美、意境美,在追求文字的质朴、凝炼和隽永等方面,都留下了一个早期探索者应该受到赞赏的某些成绩2)在那些最能代表他的田园牧歌情调的作品中,主要是探讨宗法制农村中的人性美的 :一方面他借歌颂这种人性美肯定了宗法制社会,带有避世的和守旧的倾向;另一方面,他所歌颂的这种人性美,又带有劳动人民传统美德或浓或淡的投影。
3)废名的写景精细而有时流于繁琐,但仍不失其诗趣与轻灵,往往体现为一种富有风情的宁静美大幅度地以自然景物入小说 废名的写景往往带有轻微的象征性,,菱叶差池了水面,约半荡,余则是白水太阳当顶时,林茂无鸟声,过路人不见水的过去如果是熟客,绕到进口的地方进去玩,一眼要上下闪,天与水停了脚,水里唧唧响水仿佛是这一个一个的声音填的!偏头,或者看见一人钓鱼,钓鱼的只看他的一根线一声不响的你又走出来了好比是进城去,到了街上你还是菱荡的过客 这样的人,总觉得一个东西是深的,碧蓝的,绿的,又是那么圆4) 废名的文笔是淡雅而朴讷的他以诗一般的语言,散文家的文章风貌,稀释了小说的情节,使情节单纯的作品于古朴无华的行文之中散发着飞扬的文彩 在创作实绩上,废名是不足以称大家的第二节 刘醒龙、陈应松的乡土小说,一、刘醒龙的乡土小说1、作家生平 刘醒龙,著名作家,1956年生,湖北黄冈人,党员1973年毕业于英山县红山中学历任英山县水利局施工员、阀门厂工人及文化馆创作员、创作室主任,黄田地区群艺馆文学部主任,赤壁季刊副主编,武汉市文联文学院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湖北省作家协会理事现任湖北省作协副主席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出版了痛失、弥天、圣天门口、威风凛凛、至爱无情、生命是劳动和仁慈等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凤凰琴、分享艰难等多卷本小说集刘醒龙文集及当代作家选集丛书刘醒龙卷中国经典乡土小说六家丛书大树还小等中篇小说挑担茶叶上北京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还有的作品获第四、五、六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第八届庄重文文学奖和首届青年文学创作成就奖中篇小说凤凰琴和秋风醉了被改编为电影凤凰琴和背靠背脸对脸,获国内外多种大奖长篇小说爱到永远被改编成大型舞剧山水谣获文化部戏曲文华奖 2005年出版的圣天门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提名 2009年出版的天行者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作品分析 刘醒龙的乡土小说以鄂东的大别山脉为背景,叙述了发生在那里的乡村故事,表现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乡村社会所发生的变革,人们在市场经济中思想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他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文坛所掀起的“现实主义冲击波”的主将之一他的乡土小说致力于“五四”以来的文学母题:城市与乡村、情感和理智的冲突,有一种“分享艰难”式的“悲剧效应”,新世纪以来,他的创作风格有一点变化,批判精神的加强,使得他的乡土小说产生了更加大的影响,将“现实主义”推向了新的高度。
刘醒龙的乡土小说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前期:1984年90年代初,代表作品有灵、凤凰琴、大火、人之魂等这些作品强调主体观照下的新乡村风情,展示了作者想象与构思中的乡土,并且以比较离奇的故事,魔幻般的语言展示扎扎实实的乡村生活和风情,让读者感受到乡土小说巨大的生命所在,体现一种悲情色彩和神性色彩中篇小说凤凰琴、长篇小说天行者讲述的是发生在地处大别山深处界岭一所乡村小学的故事 小说悲情色彩十分浓烈,写出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办教师和山区村民的生活虽然困苦,但却顽强地生存着、奋斗着,也道出了这些人的朴实、善良,充满了人文关怀之情中期:90年代初至90十年代末,代表作品有威风凛凛、分享艰难、“醉了系列”菩提醉了、秋风醉了、挑担茶叶上北京、黄昏放牛等这些作品深刻而真实地展现了20世纪末社会转型时期的世事艰难和社会矛盾冲突的尖锐复杂,反映了民生民意,表现了百姓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作家的责任感分享艰难,也体现了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分享艰难反映的是农村基层干部的艰难 这样的“分享艰难”,有点让人感到想不通因此有的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所表现的对犯罪的宽容,与法律不合,与情理不通小说中还写了有的干部为了跑官要官,而不顾百姓的生产,如送“冬茶”,反映了官场上的不正之风。
但小说对人性恶的批判很有力度黄昏放牛反映了农村在社会转型时期所面对的困境,农民种田还要倒贴,各种各样的名目繁多的税费使得曾经是劳模的胡长升精心耕种了一年,却因为卖粮难和“打白条”所收不多,使得曾经以田地为生命的农民也对种粮失去了信心挑担茶叶上北京可以说是分享艰难的姊妹篇,该小说重点反映了村组干部的艰难,也反映了有些干部为了自己的升迁而不顾农民死活的腐败行为,抨击了这种不正之风对干群关系的破坏这些作品,以现实主义的严肃态度,真实地表现了社会转型时期农村所碰到的问题,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促进后期:新世纪以来,刘醒龙的创作获得了更加大的丰收,所创作的长篇小说如弥天、痛失、圣天门口引起了大的反响圣天门口被推荐为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候选作品 刘醒龙经6年潜心创作完成的百万字长篇小说圣天门口是国内多年罕见的现实题材的长篇巨著小说从上个世纪初写到60年代末期,鄂东一个叫天门口的小镇上,雪家和杭家两个家族的遭遇,一共写了50多个人物,“是一群小人物的大命运史”有评论家称:“这是一部重构了中国20世纪历史的作品陈思和说:“圣天门口所揭示的家族纷争以及兴衰交替,不仅仅是一种政治权力争夺更替的图解,而是对一种暴力哲学的反思和否定。
山东大学吴义勤说:“小说成功地刻划了几十个充满鲜明个性魅力和人性魅力的人物形象,无论是革命者,还是反革命者,无论是农民还是知识阶层,无论是有产者还是无产者,作者都遵循在历史和生存面前的平等原则,重视对人的生命本能和生命意志的表现,力求把历史的进程与人性内涵结合起来,把人与人之间的爱恨情仇放大到了和历史平起平座的地位这使得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有了传奇性魅力,都有着令人过目难忘的悲剧内涵和命运内涵,从而极大地满足了读者对于长篇小说的人物期待尤其是杭九枫、阿彩、董重里、傅朗西、马鹞子等人物都可谓是当代文学人物画廊里不可多得的具有复杂阐释意蕴的典型形象该小说作为乡土小说来说,也具有了“三画四彩”的特点,在其中期小说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变化李鲁平这样评价:“圣天门口在某种程度上再次让我们读到了作家大别山系列作品中的那种神秘和空灵的民间文化氛围,”而且,小说还大段的引用和改造了流传在大别山区的“鼓词”,使得小说的民俗色彩特别浓郁作品特点 (1)独特的题材领域,关注现实生活,体现作者的责任感 (2)鲜明的有地方特色的语言鲜明的有地方特色的语言,构成了刘醒龙乡土小说的又一特点在刘醒龙乡土小说中,鄂东方言的恰当运用,民俗乡情融合无间,给小说增色不少。
3)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各具特点 在他的乡土小说中,涉及了农村各类人物,上至省级干部,中到县乡村基层,下到村民,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如孔太平、胡长升、傅朗西等;就是同类人物,性格也不相同 (4)表现了一种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和审美情趣二、陈应松的“神龙架系列”乡土小说 1、作者生平 陈应松,笔名:罗隐,出生于1956年1月,汉族,湖北公安人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73年赴乡村插队务农,后历任公安县水运公司职工、县文化馆创作员,湖北省文化厅艺术处干部,芳草杂志社编辑,湖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猎人峰、魂不守舍、失语的村庄、别让我感动,小说集松鸦为什么鸣叫、狂犬事件、马嘶岭血案、豹子最后的舞蹈、大街上的水手、黑艄楼、苍颜,随笔集世纪末偷想、在拇指上耕田、小镇逝水录,诗集梦游的歌手等20余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猎人峰、魂不守舍、失语的村庄、别让我感动,小说集松鸦为什么鸣叫、狂犬事件、马嘶岭血案、豹子最后的舞蹈、大街上的水手、黑艄楼、苍颜,随笔集世纪末偷想、在拇指上耕田、小镇逝水录,诗集梦游的歌手等20余部小说集黑艄楼获湖北省第三届文艺明星奖,长篇传记红星骁将获全国第四届优秀青年读物二等奖,小说归去来兮获1996年长江文艺万元大奖、大街上的手水获湖北文学奖及各种刊物奖20多次。
松鸦为什么鸣叫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还曾获首届全国环境文学奖、第六届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2004年人民文学奖、第一、二届湖北文学奖、2004湖北文化精品突出贡献奖,20012004连续四年进入中国小说学会的“中国小说排行榜”2、作品分析 (1)松鸦为什么鸣叫等作品分析 陈应松的松鸦为什么鸣叫以他厚重的生活积累和情感深度震撼了文坛,小说讲述了生活在神龙架深处的农民伯纬半辈子的故事 小说塑造的伯纬,“是一个与死亡打交道的人,他并不明白自己的苦难,也没有看清人类的愚蠢和贪婪,只是坚守在通往地狱的路口,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松鸦为死亡鸣叫,伯纬为生命拼搏,他拼搏的场面惊心动魄,他的命运轨迹令人同情,也引人思索陈应松的“神龙架系列”小说,还有诸如狂犬事件、火烧云等反映农村现状的作品,也有关注环保的豹子最后的舞蹈,还有表现人性冷酷,残忍的马嘶岭血案、独摇草、太平狗等这一些,使得他成为我国文坛最受关注的作家之一2)陈应松“神龙架系列”乡土小说的特点 主题深刻,富有感染力 风格独特,呈现魔幻性 语言个性,具有地方色彩 “早晨来时雾沉沉,只见锣鼓不见人,双手拨开云和雾,遍山都是种田人” “锄头两只角,薅草要过脚,吃的猪狗食,做的牛马活”,,十八姐儿二十岁的郎,一夜摇断九张床。
打一张铁床摇断榫,开一个地铺蹬倒墙 “岩包精”、“树精”、“麻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