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烛之武退秦师》中郑伯、佚之狐、烛之武的特点.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93103180
  • 上传时间:2022-05-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4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烛之武退秦师》中郑伯、佚之狐、烛之武的特点    刘增明《烛之武退秦师》的篇幅不长,但是作者却将事件的起因、经过及结果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并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各个人物的形象特征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在秦国和晋国欲合力攻打郑国之时,郑国的烛之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劝退了秦师,瓦解了秦晋联盟,使郑国免于亡国的故事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刻画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下面,笔者就分析一下郑伯、佚之狐、烛之武这三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一、郑伯:审时度势、能屈能伸作者在文章开篇写道:“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秦国和晋国强强联手,要一起攻打郑国起兵的原因是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朝三暮四,在依附晋国的同时也依附着楚国两国军队师出有名,来势汹汹,“郑国危矣”在“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的背景下,郑国的君主郑文公必然是焦头烂额他和大臣必须想出良好的对策,化解此次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朝中的文武大臣均不敢贸然出头此时,佚之狐说:“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这句话如此绝对,寻常人一定不会相信佚之狐的话而郑伯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同意派遣烛之武去劝退秦国的军队要知道,此时的烛之武已年逾七十,且之前一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但在生死存亡之际,郑文公却敢于放手一博,最终为郑国赢得了一线生机。

      之后,他屈尊降贵亲自去请烛之武烛之武却抱怨道:“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这句话的意思是臣年轻的时候尚且都不如别人,现在垂垂老矣,又怎么能担此重任郑伯能屈能伸,马上承认自己没有识人之才,是“寡人之过”,最终为烛之武解开心结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一国之君能放下自己的尊严,不顾自己的面子,勇于承认错误,是非常难得的二、佚之狐:临危不乱、胸藏韬略佚之狐是郑国的大夫,他聪明睿智,谋略出群春秋五霸时期,秦晋二霸企图联合将小小的郑国灭掉在众人急得团团转时,佚之狐临危不乱,向郑伯推举了一个好的人选——烛之武临危不乱是一种哲学,更是一种处世之道欧阳修曾说过:“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真正的智者在遇到困难时往往不会自乱阵脚,而是靠冷静的头脑解决问题,在关键时刻震慑全场烛之武之所以能受到郑伯的关注,临危受命,主要得益于“伯乐”佚之狐的赏识和举荐佚之狐的“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成功说服郑文公起用当时根本不出名的老叟烛之武其他人都不了解烛之武,而佚之狐却知道他的长处,可见身为郑国的大夫,佚之狐有识人之明正因为有他这个“伯乐”,烛之武这匹“千里马”才能被君王赏识。

      也正如佚之狐所说的,烛之武见了秦君,果然瓦解了秦晋联盟,解了郑国之困三、烛之武:聪明机智、洞若观火仔细品读烛之武所说的那些话,我们可以发现他虽然一直未受到君王的重用,但对各个国家的情形都了如指掌,在劝退秦穆公的过程中摆事实,讲道理,分析得头头是道如此有才华的人,却一直未得到重用据史料记载,他在被遣去见秦国的国君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佝偻,步履阑珊”岁月虽染白了他的头发,却也磨练了他的心性他深知打蛇需打七寸,所以他一开始就从秦穆公最看重的利害关系入手,直接言明:灭掉郑国对秦国并无好处,反而会让晋国由此壮大起来然后通过离间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一步步瓦解他们的联盟,最终成功劝退了秦穆公在整个过程中,烛之武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为秦穆公分析了目前的局势以及攻打郑国后产生的影响,最终化解了郑国的危机总而言之,作者仅用寥寥数语就为读者展现了春秋时期诡谲多变的战局,让我们认识了审时度势、能屈能伸的郑伯,临危不乱、胸藏韬略的佚之狐,聪明机智、洞若观火的烛之武1329500511389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