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例头孢类抗菌药引起药物热的病例分析.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186225267
  • 上传时间:2021-07-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7.19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例头孢类抗菌药引起药物热的病例分析 1.病例资料:患者,女,14岁,因“发热伴咽痛5天”于2021年3月10日入院患者诉于2021年3月5日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最高39.7℃,伴头晕、咽痛,无咳嗽、咳痰,无鼻塞、流涕,无盗汗,无胸闷、心悸,无晕厥、抽搐,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等症状,病后至我市妇幼保健院输液治疗(具体不详),症状稍好转,但仍反复发热2021年3月8日开始出现咳嗽、咳痰,呈阵发性咳,咳少许绿色粘痰,9日到我院门诊予头孢唑林、热毒宁输液、布洛芬口服治疗患者平素健康,无特殊病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查体:T37.4℃,P107次/分,R22次/分,BP107/62mmHg咽充血,扁桃体I度肿大,未见脓苔,双肺呼吸音粗,右上肺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心律齐,腹平软,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CRP17.34mg/L,门诊胸部CT示:考虑右肺上叶炎症入院诊断“1.社区获得性肺炎2.脓毒症”2.治疗经过:3.10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经验性抗感染予头孢他啶2g,q12h,ivdrip治疗;予热毒宁20ml,qd,ivdrip清热解毒等治疗患者夜里仍有发热,T 40.2℃,予注射液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mg抑制过度炎症反应。

      3.11患者咳嗽、咳痰症状较前减少,血沉21.00mm/h,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类风湿因子、血液疟原虫检查未见异常3.12患者仍反复发热,最高T 39.6℃,予地塞米松静滴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复查CRP17.05mg/L,考虑抗感染效果欠佳,今日停用头孢他啶,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g,q8h,ivdrip抗感染,余治疗同前3.14患者仍反复发热,最高T 38.6℃,伴有肌肉酸痛痰液一般细菌培养及鉴定未见异常,呼吸道感染病原体11项、结核抗体均为阴性3.15患者凌晨发热,T 39.3℃,发热时伴有肌肉酸痛,予注射液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mg,LS,ivdrip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偶有咳嗽、咳痰,咽痛较前好转查体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复查血象WBC正常,N76.00%;3-14复查肺部CT与3-9CT对比,右肺上叶病灶较前吸收减少抗感染有效,考虑药物引起的发热,今停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热毒宁输液治疗观察3.18患者近3日来已无发热,咳嗽、咳痰症状明显减少,已无咽痛症状血培养+真菌培养未见异常;抗风湿八项及抗双链DNA检查均阴性患者目前病情好转、稳定,体温正常,准予出院图1患者住院期间体温及心率的变化3.讨论:3.1抗感染方案分析本病例患者有发热,9日来我院门诊予头孢唑林、热毒宁输液治疗未见好转,考虑抗感染不佳。

      患者肺部感染明确,咳有少许绿色粘痰,入院后临床医师虑有铜绿感染,经验性选择广谱对铜绿有效的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故该患者抗菌治疗方案合理3.2患者发热可能原因:引起经典型发热待查的病因可以归纳为以下4类[1]: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其他疾病1)感染性疾病:长期以来一直是引起发热待查的最主要的病因,以细菌感染占多数,病毒次之2)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成人still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是年轻发热待查患者的常见病因;而老年发热待查患者中,风湿性多肌痛/颞动脉炎等的发病率日渐上升,值得注意的是,类风湿关节炎等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虽为该类型疾病中的常见疾病3)肿瘤性疾病:血液系统肿瘤、实体肿瘤中的肾上腺样瘤、胃肠道肿瘤(尤其是结直肠肿瘤)和中枢系统肿瘤相对常见4)其他疾病:约占10%,包括药物热、肉芽肿性疾病、栓塞性静脉炎、溶血发作、隐匿性血肿、周期热、伪装热等结合患者平素身体良好,无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无肿瘤、痛风及SLE病史,且抗风湿八项及抗双链DNA检查均阴性,所有可以排除患者本身引起的发热患者入院肺部感染明确,3-15复查血象WBC 正常,N76.00%(患者高热使用激素,考虑是激素应激引起升高);呼吸道感染病原体11项均阴性,血培养+真菌培养提示无细菌、真菌生长;3-14复查肺部CT与3-9CT对比,右肺上叶病灶较前吸收减少。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评估患者感染性疾病得到控制,可以排除感染加重所导致的发热综合以上分析,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考虑患者的发热为药物热可能性大药物热,顾名思义就是由药物本身所引起的发热,是与用药有关的发热反应药物热的发生机制[2]: ①改变体温调节机制,许多药物能干扰体温调节机制通过增加热量的产生或限制热量的消散引起发热;②给药方式引起药物热,也是直接引起发热的原因可能是药物受污染;静脉给药致热率最高是因于药物静注时引起静脉炎诱发炎症免疫应答,释放细胞热原引起发热;③药物自身的药理作用引起发热;④特异质反应,在特定的人群中特异性药物引起发热归因于遗传基因的因素;⑤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体液免疫异常,可伴发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增多药物热的临床特点:(1)发热时间与热型:一般于用药后7-10天出现,短者仅48-72小时,热度高而全身中毒症状轻,热型不固定,有张弛热、稽留热、间歇热、不规则热等2)退热时间:一般停药后24-72小时热退,但退热时间与药物代谢和排泄速度有关3)伴随症状:常见皮疹、关节肌肉疼痛、淋巴结肿痛、相对心动过缓、实验室检查可有异常等3.3药物热的诊断:药物热[3]目前无特异性很强的诊断标准,它是一种排它性的诊断,特别是抗生素所致的药物热,与感染性疾病本身引起的发热难以鉴别,尤其是用药前已有发热的患者,诊断更加困难。

      首选需要排除发热的所有可能原因,再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用药史、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评价,做出最后判断该患者肺炎感染明确,使用抗菌药物后原有疾病症状改善,复查患者血象WBC、CRP、肺部CT与入院时对比,病灶较前吸收减少停止药物输液后体温迅速下降,观察48-72小时患者未再发热等现象,因此患者发热判定为药物热可能性大3.4导致药物热的可能药物:药物热常见于抗菌药物、抗结核药、中药制剂、酶类及生物化学药等,其中以抗菌药物特别是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最常见[4]热毒宁[5]为中药制剂,由青蒿、金银花和栀子3味常用中药精制而成, 具有清热、疏风、解毒的功效,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咳嗽及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目前未有相关热毒宁引起发热的相关报道,因此可以排除热毒宁引起发热的可能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史等,考虑为头孢类药物引起的药物热可能性大原因有下面几点:(1)患者出现发热,但复查实验室炎症指标较前明显下降,肺部CT病灶较前吸收2)排除患者无其他引起发热的疾病3)患者体温波动在38.6~40.2 ℃4)患者停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次日体温恢复正常,并观察48-72h期间未给予任何输液治疗,患者体温正常。

      因此考虑头孢类药物引起发热可能性大3.5药物热的治疗治疗药物热最有效方法是停用可疑药物,一般停药后1-2天体温即可恢复正常[6]对高热或超高热患者可同时应用皮质激素和物理降温在未找到可疑致热药物前尽量避免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类抗炎药,因为这些药物本身也是引起药物热的常见药物之一预防药物热最好的方法是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不滥用药物,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4.小结: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头孢类药物引起药物热,临床药师应在此例病例中总结经验,当高热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或原病情已改善且无继发感染,体温突然再次升高或持续存在,应考虑药物热的可能综上所述,临床药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好地参与临床,最大化帮助解决临床问题,及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参考文献:[1]张文宏,李太生. 发热待查诊治专家共识[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17,11:641-655.[2]朱允和,沈学远,陈力,向小勇. 浅谈药物热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疗[J]. 中国医药指南,2011,18:226-227.[3]苏长海,王星. 药物热概述[J]. 中国药师,2011,03:422-424.[4]申永玉,申永淳. 药物热的临床表现和诊断[J]. 实用全科医学,2004,04:340-363.[5]莫霞,李瑶. 热毒宁注射液的国内专利分析[J]. 科技风,2020,10:211.[6]薛晓燕,孙梦茹,王大明. 2例抗菌药物引起的药物热分析[J]. 上海医药,2017,19:70-72+77.-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