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常识》考点整理.docx
7页《经济学常识》考点整理“二轮”复习(四川省中江中学政治教研组)(1)亚当•斯密与看不见的手1 .内容①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②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2. 斯密对商品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关系的理解① 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有时是指使用价值,有时是指交换价值斯密认为,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叫做交换价值② 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③ 他科学地理解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④ 但未能理解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3. 评价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① 进步性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并科学地理解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准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② 局限性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星二元的未能理解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二)斯密的阶级结构1. 划分依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来划分阶级的2. 三大阶级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3. 意义大致符合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具有历史进步性。
三)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1. 内容①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壑星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② 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斯密认为一个国家的全部产品要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个部分)关于工资与利润的来源斯密一方面认为,资本出现后,劳动者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被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另一部分支付雇主的利润另一方面,斯密又认为,工资是雇佣工人劳动的价格,利润是对资本家垫付的自身生活资料的补偿,是他实际费用的一部分斯密一方面认为,地租是劳动产品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认为,地租是地主借给农业资本家使用的自然力的产物,其大小取决于想象上的自然力的大小°)2. 实质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关系3. 评价斯密关于三种收入来源的理论斯密关于三种收入来源的理论是二元的①他的“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的观点,科学地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② 他的“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观点,则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考点二:理解斯密关于市场作用与自由放任的基本观点(-)斯密的分工理论1. 国民财富的增长的两个主要途径,①国民财富的增长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②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分工;重要途径是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2. 斯密的分工理论① 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② 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由于:A.分工能够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水准;B.分工能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C.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③ 斯密认为,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所以,他认为应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评价斯密的分工理论:①斯密意识到了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这是非常可贵的②但他颠倒了分工与交换的关系实际上是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二) 利用市场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1 .斯密认为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又一重要途径2. 市场能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活动中即时、灵活地传递供求信息,引导资本的投向,从而强调市场的作用这对摆脱封建势力的束缚,促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3. 要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必须反对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自由放任,实行经济自由。
总结:斯密认为增加国民财富的途鱼一是扩大社会分工,二是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而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必须反对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自由放任,实行经济自由三) .通过“看不见的手”实现社会利益的增进:1. 内容:①斯密从自然秩序思想出发,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②人们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社会利益的实现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③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市场发挥作用的机制是自由竞争④斯密主张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来增进社会利益,反对国家干预经济2. 评价:①斯密理解到了商品生产者为了把商品卖掉以实现其赚钱的目的,会把他掌握的资源投到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的部门中去;理解到了市场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积极作用②斯密未理解到市场存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四) .斯密对国家的职能和政府职能的认识:斯密极力主张限制政府的作用,在他看来,国家的职能只限于保卫本国不受侵犯、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以及建设和维护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三个方面守夜人)考点三:了解斯密的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1. 自由贸易是自由放任的重要内容。
斯密认为,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不只限于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同样可以给参与国带来利益2. 为了论证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3. 绝对成本学说的主要内容:①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②如果各国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获得好处4. 评价:① 各国多获得的利益,是由国际分工带来的这一学说揭云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②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社会资源不可能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③ 从根本上看,这一学说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对外贸易进行对外扩张的迫切愿望2)大卫-李嘉图与比较成本理论考点一:了解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1. 李嘉图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认识继承了斯密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的观点,批判了斯密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有交换价值的观点,提山没有使批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了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
2. 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是一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的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决定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李嘉图将劳动价值论推到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考点二:了解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1. 李嘉图认为,增加资本积累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国家总收入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而资本积累来自利润,所以他主张降低地租的方式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2. 收入分配理论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他认为工资、利润、地租都来自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这是从他的一元劳动价值论必然得出的结论李嘉图的上述认识,从质的方面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3. 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①在经济学说史上,李嘉图第一个提出相对工资这一概念②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得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较的工资③雇佣工人的相对工资下降,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的国民收入中,工人阶级所占的份额下降,工人阶级与其他阶级收入差距拉大④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4..李嘉图的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的观点① 资本家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给工人的货币量,是工人获得的名义工资;工人用获得的货币工资所能购得的生活必需品,是工人获得的实际工资② 名义工资上涨,实际工资不一定增加③ 评价真实反映雇佣工人生活水平的应该是实际工资,而不是名义工资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这是他的一大贡献把工人实际工他的下降归因为人口的增长,表明他对此问题委能作出科学的回答考点三:理解李嘉图的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1李嘉图发展了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2. 比较成本学说的内容:①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②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3. 评价: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①比较正确地反映了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对指导不IHD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增进各自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②但这一学说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到底能否给自己带来好处,取决于许多方面的因素,处理不好会给本国发展带来严重危机。
③ 对现在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注意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注意:①开放观念和②③风险意识)④ 实际上,它同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 一样,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向外扩张、建立世界霸权的愿望专题三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1)罗斯福新政考点一: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1. 新政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33年3月开始,主要任务是实现调整与复兴;第二阶段,自1935年5月开始,主要任务是选行改革2. 显著特点通过法律形式,讲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是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3. 内容罗斯福新政强调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干预① 整顿金融业整顿银行,恢复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减少银行破产;禁止银行从事股票和债券交易,处理联邦储备保险公司,防止金融投机和灾难性挤兑现象;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和有节制的通货膨胀,提高物价、刺激生产、扩大出口② 恢复和稳定农业稳定农业经营收入现金补贴限制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政府贷款帮助农业经营者储存余粮③ 复兴工业要求企业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工作条件、废除童工、承认工会、提高工资,以实现工业复兴,促进工业生产的增长。
④ 建立宽泛的社会保障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以工代赈,给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通过社会保障法为65岁以上的人提供退休收入等,保障全体公民的最低生活考点二: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是通过法律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①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美国原本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②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与垄断组织相结合的经济制度得以形成;③罗斯福新政对其他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④罗斯福新政“以巨额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发展”的方针也为美国此后连年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播下了种子实践证明,罗斯福新政并没有找到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灵丹妙药2)凯恩斯革命与新自由主义考点一:理解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凯恩斯认为,由于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君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三大心理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