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周青铜铭文]青铜觯铭文研究.docx
10页[商周青铜铭文]青铜觯铭文研究【关键词】青铜觯;铭文;时代性;族属;族群迁移【摘要】本文在系统收集青铜觯铭文材料的基础上,归纳出青铜觯铭文的自身特点,并利用这些特点,探讨相应铜觯的时代性和族属问题,以及商周时期的族群及商周王朝更替引发的族群迁移等问题本文的研究不限于铭文本身,希望通过分析铜觯上的铭文现象,为研究相关问题提供思路铭文是铜器研究的重要方面,其记述的内容往往是我们研究历史事件、礼仪制度等的重要材料同时,铭文可以帮助我们为铜器断代,确定铜器族属以及探讨相关族群及族群的迁移等问题本文主要从青铜觯的铭文材料入手,在系统收集铜觯铭文材料的基础上,归纳其铭文的自身特点,并且利用这些特点,探讨相应铜觯的时代性和族属问题,以及商周时期的族群及商周王朝更替引发的族群迁移等问题,希望可以为利用铜器铭文解决考古学的问题提供一种思路一、青铜觯铭文的内容青铜觯虽然体量不大,但现存仍有近半数的器物[1]上铸有铭文其铭文内容分述如下:1.日名、族徽者日名、族徽是青铜觯铭文中很常见的一类,其中有的仅有日名或族徽,有的两者同时存在,兹列举如下1)仅铸日名者仅铸日名的出土材料有:“父戊”(张家坡M106∶7)、“父癸”(长安孙家岩)、“父乙”(山东长清县南3号)、“父己”(1960年岐山M8)、“辛”(灵石旌介M3∶9)。
传世材料有:“癸”(日本泉屋博古馆)、“祖丁”(清宫旧藏)、“祖辛”(台北故宫博物院)、“祖戊”(刘体智、容庚旧藏)、“文祖丙”(陈承裘旧藏)、“父辛”(1995年富士比拍卖行)、“父甲”(苏州博物馆)、“父丁”(钱坫旧藏)、“父庚”(故宫博物院)、“父乙宝”(故宫博物院)、“母戊”(刘体智旧藏)、“丁母”(清宫旧藏)等[2]总体数量不是很多2)仅铸族徽者仅铸族徽的数量相对较多单一族徽的出土材料有:“妇好觯”(小屯M5∶783)[3]、“羊”(郭庄北M6∶2)、“戈”(郭家庄东南M1∶25)、“围”(侯家庄西北岗M1768)、“亚丑”(1936年青州苏埠屯)、“融”(苏埠屯M8∶9)、“”(山东长清15号)、“亚址”(郭家庄西M160∶126)、“”(灵石旌介M1∶9)、“马”(张家坡M28∶3)、“京”(1977年济阳刘台子)、“中”(宝鸡戴家湾)、“子”(戚家庄东M269∶78)、“息”(罗山后李M44∶9)、“”(鹿邑太清宫M1∶143)、“长”(鹿邑太清宫M1∶15)、“史”(前掌大M11∶58)、“庐”(前掌大M120∶20)、“子”(随州羊子山M4)、“�狻保�济阳刘台子M6∶11)。
传世材料有:“妇嫡”(美国麦克阿尔平氏藏)、“山妇”(故宫博物院)、“妇”(旅顺博物馆)、“妇”(1971年富士比拍卖行)、“母”(荣厚旧藏)、“鹈”(2008年澳门崇源国际春拍)、“鸟”(瑞士玫茵堂)、“光”(德国陶德曼)、“羞”(日本东马三郎氏)、“鸣”(华盛顿赛克勒美术馆)、“受”(清宫旧藏)、“�”(美国米里阿波里斯博物馆)、“”(孙壮旧藏)、“发”(旧金山亚洲美术馆)、“”(上海博物馆)、“”(广州博物馆)、“旅”(1995年富士比拍卖行)、“五”(图像集成10086)、“”(中国国家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纽约贝克曼氏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日本出光美术馆)、“万”(日本京都黑川古文化研究所)、“爻”(台北故宫博物院)、“巫”(陈介祺、罗振玉旧藏)、“”(美国戴维氏藏)、“亚”(故宫博物院)、“亚”(华盛顿弗里尔博物馆)、“亚”(南阳市博物馆)复合族徽的出土材料有:“马危”(大司空M303∶184)、“庚豕”(82小屯M1∶26)、“宁女”(苍山东高尧)、“羊”(正定新城铺)、“冉贯”(宝鸡竹园村BZM13∶5)、“羊册”(扶风庄白76FZH1∶72)。
传世材料有:“子弓”(台北故宫博物院)、“虫乙”(西安大白杨废品库)、“天豕”(1993年伦敦佳士得拍卖行)、“子龙(��汝子)”(美国卢芹斋)、“亚”(善斋)、“亚”(王辰旧藏)、“叔”(桓台县博物馆)、“册”(德国林登博物馆)、“”(1981年北京文物队拣选)、“北单”(刘体智、于省吾旧藏)、“舟”(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古物馆)、“告田”(端方旧藏)、“钺”(英国Ingrom氏藏)、“大丐”(刘体智旧藏)、“爰”(1945年富士比拍卖行)、“冉”(容庚旧藏)、“史农”(罗振玉旧藏)、“羊”(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弓”(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古物馆)、“妇亚”(哈佛大学福格美术博物馆)、“册享”(香港赵不波藏)、“西单”(纽约杜克氏藏)、“妇册”(刘喜海旧藏)等复合族徽中出土材料数量较少,主要为传世材料3)日名、族徽同时并存者日名、族徽同时存在的铜觯数量最多出土材料有:“邑祖辛,父辛,云”(小屯西地GM874∶8)、“小集母乙”(大司空村M53)、“父己”(1958年大司空村)、“母戊翌凤”(安阳高家楼M1∶4)、“守父己”(安阳大司空村0980)、“子钺乙”(刘家庄村北M1∶20)、“父癸”(刘家庄村北M9∶36)、“辰卫父己”〔安阳郊区(新博0171)〕、“己父毛(或释玉)”(正定新城铺)、“羊父丁”(张家坡M2∶6)、“冉父己”(鹤壁庞村)、“�O父癸”(殷墟西区77AGM793∶9)、“交父辛”(洛阳唐城花园C3M417∶25)、“门父辛”(潍坊博物馆后邓M1∶3)、“冉癸”(宝鸡竹园沟M13∶5)、“史乙”(前掌大M30∶11)、“饮祖己”(洛阳东车站M567∶15)、“榭父癸”(灵台白草坡M1∶6)、“榭父辛”〔陇县韦家庄(陇韦4)〕、“父癸”(灵台白草坡M1∶21)、“子父癸”(随县羊子山)、“覃父癸”(彭县竹瓦街)、“牧正父己”(彭县竹瓦街)、“亚父乙”(顺义牛栏山)、“戈父己”(泾阳高家堡91SJGM4∶11)、“保父丁”(泾阳高家堡91SJGM4∶12)、“鱼父癸”(岐山礼村)、“鸟父辛”(麟游后坪村)、“亚父丁”(前掌大M21∶3)、“亚父(癸)”(滕州庄里西M4∶3)、“父丁”(张家坡M2∶6)、“父己”(四川彭县竹瓦街)、“父乙”(黄陂鲁台山M28∶6)、“父乙”(随州叶家山M27∶11)、“父乙”(宝鸡纸坊头M1∶14)、“又父乙”(扶风庄白一号窖藏)、“史妣庚”(宝鸡嘴头BSM1∶2)、“保羽鸟母丁”(前掌大M38∶60)、“母此”(1972年周至解家沟)、“析父丁册”(大河口M1∶252)。
传世材料有:“冉丁”(吴云旧藏)、“冉戊”(故宫博物院)、“戈辛”(故宫博物院)、“子癸”(刘体智旧藏)、“齿兄丁”(罗振玉旧藏)、“兄丁”(博古6.21)、“兄(祝)父己”(综览・觯67)、“封祖乙”(罗振玉旧藏)、“史祖乙”(罗振玉旧藏)、“子祖己”(刘体智旧藏)、“子祖丁”(2000年富士比拍卖行)、“刀祖癸”(梁上椿旧藏)、“牧父己”(台北故宫博物院)、“父乙”(范季融藏)、“父乙”(上海博物馆)、“父丁”(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父丁”(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襄父丁”(吴宜常旧藏)、“子父己”(广州市博物馆)、“父己”(庐江李氏旧藏)、“木父己”(东平荣氏旧藏)、“父己”(刘体智旧藏)、“父己”(台北故宫博物院)、“子父庚”(陈介祺旧藏)、“竟父辛”(台北故宫博物院)、“戈父辛”(博古16.11)、“父辛”(刘体智旧藏)、“父辛”(台北故宫博物院)、“父辛”(上海博物馆)、“父癸”(王辰旧藏)、“爻父癸”(滕州市博物馆)、“重父癸”(罗振玉旧藏)、“()父癸”(庐江李氏旧藏)、“()父庚”(丁麟年旧藏)、“冉父甲”(善斋5.65)、“冉父丁”(1985年富士比拍卖行)、“万父甲”(普林斯顿大学美术博物馆)、“酋父甲”(中国国家博物馆、纽约大都会美术博物馆)、“天父乙”(宝鸡斗鸡台)、“翌父乙”(中华青铜器网、图像集成10405)、“父乙”(刘体智旧藏)、“父乙”(刘体智旧藏)、“辰父乙”(韩姆林寄陈柏弗罗科学博物馆)、“遽父乙”(罗振玉旧藏)、“父乙”(1970年富士比拍卖行)、“�O父丙”(图像集成10424)、“戈父丙”(上海博物馆)、“父丙”(1941年富士比拍卖行)、“父丁”(罗振玉旧藏)、“父丁”(图像集成10438)、“父戊”(善斋5.70)、“父己”(中国国家博物馆)、“父癸”(刘体智旧藏)、“父己”(天津市历史博物馆)、“父己”(日本京都黑川古文化研究所)、“父辛”(吴云旧藏)、“刺父辛”(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赆父辛”(陈介祺、刘体智旧藏)、“父辛”(罗振玉旧藏)、“弓父癸”(刘体智旧藏)、“父癸”(台北故宫博物院)、“亚大父乙”(孙壮旧藏)、“亚天父癸”(1969年富士比拍卖行)、“亚若父己”(故宫博物院)、“亚父乙”(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亚�父乙”(综览・觯107)、“亚�父辛”(曹秋舫、潘季玉旧藏)、“西单父乙”(故宫博物院)、“冉父乙”(徐同柏旧藏)、“子钺父辛”(上海博物馆)、“子父乙”(台北故宫博物院)、“齐豕丁父癸”(清宫旧藏)、“何父癸”(故宫博物院)、“亚祖辛”(罗振玉旧藏)、“尹舟父甲”(伦敦富士比拍卖行)、“天父乙”(台北故宫博物院)、“天父己”(吴云旧藏)、“大父乙”(潘祖荫旧藏)、“尹舟父丙”(美国费城宾省大学博物馆)、“遽徙父辛”(台北故宫博物院)、“宁册父丁”(台北故宫博物院)、“母朱戈”(李泰旧藏)、“母乙”(西安大白杨废品库)、“秉母戊”(台北故宫博物院)、“�嗄父付 保�伦敦大英博物馆)、“侯亚妣辛”(美国纽约魏格氏藏)、“父己,年,母壬,日壬”(西雅图美术博物馆)等。
从整体数量上看,日名、族徽并存的铜觯数量最多,其次为仅铸族徽的铜觯,相对较少的为仅铸日名的铜觯2.自作器或为某人作器者自名体铭文的一种,数量相对较少,且多是记作器或为他人作器的几字简单铭文已发现一定数量,传世材料相对较多列举如下:出土资料有:“伯作彝”(灵台白草坡M2∶6)、“作封从彝”(青州苏埠屯)、“�绮�作宝彝”(宝鸡竹园沟BZM4∶3)、“祖南�q作宝”(随州叶家山M27∶10)、“叔作新邑旅彝”(曲村M6214∶50)、“邑作宝尊彝”(洛阳北窑庞家沟M1∶5)、“伯作饮壶”(扶风庄白)、“伯作旅彝”(扶风庄白)、“史作父癸尊彝”(滕州庄里西M7∶9)、“作父乙彝,册”(宝鸡竹园沟M7∶9)、“其史作祖己宝尊彝”(北京琉璃河M253∶3)、“作父己宝”(洛阳北窑M418∶26)、“进作父辛,”(长安花园村M17∶38)、“应事作父乙宝”(平顶山M229∶4)、“小臣作父乙宝彝”(湖北江陵万城)传世材料有:“应公觯”(综览・觯102)、“��作父乙”(台北故宫博物院)、“作父庚”(上海博物馆)、“作��彝”(罗振玉旧藏)、“作宝尊彝”(伦敦大英博物馆)、“员作旅彝”(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季作旅彝”(清宫旧藏)、“冉作父己”(旅顺博物馆)、“��亘母作宝”(旅顺博物馆)、“�魍踝鞅σ汀保ㄉ虾2┪锕荩�、“丞仲作旅彝”(图像集成10589)、“徙作祖丁,齿”(丹麦哥本哈根国家博物馆)、“高作父乙彝”(台北故宫博物院)、“事作小旅彝”(清宫旧藏)、“伯作宝尊彝”(上海博物馆、旅顺博物馆)、“耳作御父辛”(刘鹗、罗振玉旧藏)、“祝儿作宝尊彝”(广州博物馆)、“彭妇作彝,父辛”(图像集成10611)、“��作父癸彝,舟”(旅顺博物馆)、“朕作父癸尊彝”(上海博物馆)、“疑作宝尊彝,”(故宫博物院)、“作父丙宝尊彝”(容庚旧藏)、“子达作兄日辛彝”(端方旧藏)、“伯作厥祖宝尊彝”(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中作妣己彝,亚址”(纽约大都会美术博物馆)、“太史作宗彝,濂季”(陕西耀县)、“作祖辛彝”(曹秋舫旧藏)、“作父戊彝,亚册”(上海博物馆)、“凡作父乙尊彝,狈”(博古6.8)、“亚及,谏作父乙尊彝”(博古6.25)、“遽仲作父丁宝,亚”(上海博物馆)、“舌仲作父丁宝尊彝”(伦敦大英博物馆)、“鼓作父辛宝尊彝”(周鸿孙旧藏)、“齐史疑作祖辛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