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pdf
59页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制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制 2007 年年 6 月印月印1 目 录 前言 ................................................2 第一部分 中国气候变化的现状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4 一、中国气候变化的观测事实与趋势 ...................... 4 二、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 6 三、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与成就 ...................... 7 第二部分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与挑战 ................. 14 一、中国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基本国情 ..................... 14 二、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 14 三、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挑战 ....................... 19 第三部分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 23 一、指导思想 ......................................... 23 二、原则 ............................................. 23 三、目标 ............................................. 25 第四部分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 29 一、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 ....................... 29 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 ........................... 44 三、气候变化相关科技工作 ............................. 49 四、气候变化公众意识 ................................. 50 五、机构和体制建设 ................................... 52 第五部分 中国对若干问题的基本立场及国际合作需求 ..... 54 一、中国对气候变化若干问题的基本立场 ................. 54 二、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需求 ............................. 56 2 前前 言言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
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 也是发展问题, 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以下简称《气候公约》 )指出,历史上和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仍相对较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排放中所占的份额将会增加, 以满足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气候公约》明确提出,各缔约方应在公平的基础上,根据他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为人类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发达国家缔约方应率先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 《气候公约》同时也要求所有缔约方制定、执行、公布并经常更新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成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机构,并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作为履行《气候公约》的一项重要义务,中国政府特制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本方案明确了到 2010 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中国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方案》中提出的各项任务,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保护全球气候继续做出贡献。
3 《气候公约》第四条第 7 款规定: “发展中国家缔约方能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履行其在本公约下的承诺,将取决于发达国家缔约方对其在本公约下所承担的有关资金和技术转让承诺的有效履行,并将充分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消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缔约方的首要和压倒一切的优先事项” 中国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与国际社会和有关国家积极开展有效务实的合作,努力实施本方案 4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中国气候变化的现状和应对气候中国气候变化的现状和应对气候 变化的努力变化的努力 近百年来,许多观测资料表明,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中国的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的总趋势基本一致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通过实施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加强生态建设以及实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一、中国气候变化的观测事实与趋势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近 50 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近百年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有关中国气候变化的主要观测事实包括: 一是近百年来,中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 0.5~0.8℃, 略高于同期全球增温平均值,近 50 年变暖尤其明显从地域分布看,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气候变暖明显,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显著;从季节分布看,冬季增温最明显从 1986 年到 2005 年,中国连续出现了 20 个全国性暖冬二是近百年来,中国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区域降水变化波动较大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在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开始逐渐减少, 平均每 10年减少 2.9 毫米,但 1991 年到 2000 年略有增加从地域分布看,华北大部分地区、西北东部和东北地区降水量明显减5 少, 平均每 10 年减少 20~40 毫米, 其中华北地区最为明显;华南与西南地区降水明显增加,平均每 10 年增加 20~60 毫米三是近 50 年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出现了明显变化华北和东北地区干旱趋重,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地区洪涝加重1990 年以来,多数年份全国年降水量高于常年,出现南涝北旱的雨型,干旱和洪水灾害频繁发生四是近 50 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年平均上升速率为 2.5 毫米,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五是中国山地冰川快速退缩,并有加速趋势 中国未来的气候变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中国科学家的预测结果表明:一是与 2000 年相比,2020 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将升高 1.3~2.1℃,2050 年将升高 2.3~3.3℃全国温度升高的幅度由南向北递增,西北和东北地区温度上升明显预测到 2030 年,西北地区气温可能上升 1.9~2.3℃,西南可能上升 1.6~2.0℃,青藏高原可能上升 2.2~2.6℃二是未来50年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将呈增加趋势, 预计到2020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将增加 2%~3%,到 2050 年可能增加5%~7%其中东南沿海增幅最大三是未来 100 年中国境内的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可能性增大,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四是中国干旱区范围可能扩大、荒漠化可能性加重五是中国沿海海平面仍将继续上升六是青藏高原和天山冰川将加速退缩,一些小型冰川将消失 6 二、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 ,1994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40.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扣除碳汇后的净排放量为 36.5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30.7 亿吨,甲烷为 7.3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氧化亚氮为 2.6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据中国有关专家初步估算,2004 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为 61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扣除碳汇后的净排放量约为 56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 50.7 亿吨,甲烷约为 7.2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氧化亚氮约为 3.3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从 1994年到 2004 年,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4%,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由 1994年的 76%上升到 2004 年的 83% 中国温室气体历史排放量很低,且人均排放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研究结果,1950 年中国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7900 万吨,仅占当时世界总排放量的 1.31%;1950~2002 年间中国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占世界同期的 9.33%,人均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 61.7 吨,居世界第 92 位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2004 年中国化石燃料燃烧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3.65 吨,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87%、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33% 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同时,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根据国际能7 源机构的统计数据, 1990 年中国单位 GDP 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 5.47kgCO2/美元(2000 年价),2004 年下降为 2.76kgCO2/美元,下降了 49.5%,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只下降了 12.6%,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下降了 16.1%。
三、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与成就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自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中国政府率先组织制定了《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并从国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一,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中国政府更加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将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推进清洁生产、防治工业污染作为中国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一系列产业政策,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调整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使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1990 年中国三次产业的产值构成为 26.9:41.3:31.8,2005 年为12.6:47.5:39.9,第一产业的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电信、旅游、金融等行业,尽管第二产业的比重有所上升,但产业内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机械、信息、电子等行业的迅速发展提高了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较大的节能效益 1991-2005 年中国以年均 5.6%的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支持了国民经济年均10.2%的增长速度,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约为 0.55。
8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制定了“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方针,确立了节能在能源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通过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相关法规,制定节能专项规划,制定和实施鼓励节能的技术、经济、财税和管理政策,制定和实施能源效率标准与标识,鼓励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与推广,引进和吸收先进节能技术,建立和推行节能新机制,加强节能重点工程建设等政策和措施,有效地促进了节能工作的开展中国万元GDP能耗由1990年的2.68吨标准煤下降到2005年的1.43吨标准煤(以 2000 年可比价计算),年均降低 4.1%;工业部门中高耗能产品的单位能耗也有了明显的下降:2004 年与1990 年相比,6000 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供电煤耗由每千瓦时 427 克标准煤下降到 376 克标准煤,重点企业吨钢可比能耗由 997 千克标准煤下降到 702 千克标准煤,大中型企业的水泥综合能耗由每吨 201 千克标准煤下降到 157 千克标准煤按环比法计算,1991~2005 年的 15 年间,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中国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约 8亿吨标准煤如按照中国 1994 年每吨标准煤排放二氧化碳2.277 吨计算,相当于减少约 18 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第二,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加强了水能、核能、石油、天然气和煤层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