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必修二化学知识点笔记归纳.docx
7页高二必修二化学知识点笔记归纳 1.高二必修二化学知识点笔记归纳 篇一 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a.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2.高二必修二化学知识点笔记归纳 篇二 化学电源 (1)锌锰干电池 负极反应:Zn→Zn2++2e-; 正极反应:2NH4++2e-→2NH3+H2; (2)铅蓄电池 负极反应:Pb+SO42-PbSO4+2e- 正极反应:PbO2+4H++SO42-+2e-PbSO4+2H2O 放电时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充电时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 (3)氢氧燃料电池 负极反应:2H2+4OH-→4H2O+4e- 正极反应:O2+2H2O+4e-→4OH- 电池总反应:2H2+O2=2H2O3.高二必修二化学知识点笔记归纳 篇三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常数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之比为一常数,叫电离平衡常数 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达到电离平衡时,电离出的H+越多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每步电离都有各自的电离平衡常数,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2)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以CH3COOHCH3COO-+H+为例 加水、加冰醋酸,加碱、升温,使CH3COOH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加入CH3COONa固体,加入浓盐酸,降温使CH3COOH电离平衡逆向移动4.高二必修二化学知识点笔记归纳 篇四 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5.高二必修二化学知识点笔记归纳 篇五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B可逆号zC,x+≠z)6.高二必修二化学知识点笔记归纳 篇六 1、状态: 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维生素、醋酸(16.6℃以下); 气态:C4以下的烷、烯、炔烃、甲醛、一氯甲烷、新戊烷; 液态:油状: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状: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气味: 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特殊气味:甲醛、乙醛、甲酸和乙酸;香味:乙醇、低级酯; 3、颜色:白色:葡萄糖、多糖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密度: 比水轻:苯、液态烃、一氯代烃、乙醇、乙醛、低级酯、汽油; 比水重:溴苯、CCl4,氯仿(CHCl3) 5、挥发性:乙醇、乙醛、乙酸 6、水溶性: 不溶:高级脂肪酸、酯、溴苯、甲烷、乙烯、苯及同系物、石油、CCl4;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与水混溶:乙醇、乙醛、甲酸、丙三醇(甘油)7.高二必修二化学知识点笔记归纳 篇七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8.高二必修二化学知识点笔记归纳 篇八 1、电解的原理 (1)电解的概念: 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2)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 总方程式:2NaCl(熔)2Na+Cl2↑ 2、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 阳极:2Cl-→Cl2+2e- 阴极:2H++e-→H2↑ 总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 (2)铜的电解精炼 粗铜(含Zn、Ni、Fe、Ag、Au、Pt)为阳极,精铜为阴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还发生几个副反应 Zn→Zn2++2e-;Ni→Ni2++2e- Fe→Fe2++2e- Au、Ag、Pt等不反应,沉积在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 阴极反应:Cu2++2e-→Cu (3)电镀:以铁表面镀铜为例 待镀金属Fe为阴极,镀层金属Cu为阳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 阴极反应:Cu2++2e-→Cu9.高二必修二化学知识点笔记归纳 篇九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10.高二必修二化学知识点笔记归纳 篇十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 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 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 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 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 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