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战日本战列舰大全图文版.doc
144页金刚 Kongo比睿 Hiei榛名 Haruna雾岛 Kirishima扶桑 Fuso山城 Yamashiro伊势 Ise日向 Hyuga长门 Nagato陆奥 Mutsu大和 Yamato武藏 Musashi“金刚”号(Kongo)“金刚”号(こんごう)是日本海军战列巡洋舰金刚级的 1 号舰经过 2 次大幅度改装后变成高速战列舰,并在太平洋战争中表现活跃也是是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使用唯一的外国制造的主力战列舰舰名的出处是按照巡洋舰命名方式以大阪府的金刚山来命名日本海军命名惯例是参照日本舰船命名惯例的日俄战争结束后的 1907 年决定建造,最初计划是装甲巡洋舰但有鉴于英国 1906 年计划的革命性设计的战列舰无畏号战列舰完成,及其后1909 年比無畏級更强的超级无畏級戰艦猎户座級动工,因此于 1911 年金刚改为建造成战列巡洋舰而当时日本海军于 1907 年计划的國産战列巡洋舰河内级正在建造中,但在构想和技术上的均落后于欧美海军列强建造的战列舰,因此金刚建造过程中同时有引进英国技术和设计的目的,日本日后还依据随金刚引进的设计图自力建造了 3 艘同级舰原本是作为轻防御的巡洋戦舰,但在第一次改装时虽然强化了防御力但仍并不充分。
而在日德兰海战以后、面对远距离炮战中大口径炮弾呈大角度落下的状况,防御更明显薄弱亦因为其他日本战列舰为舰体的主要部分作重点的防御,而显得金刚级不论甲板的全体防御、装甲都是普遍薄弱(简单来说,由于吸取了需强化金刚级水平防御的教训,所以其后在其他的日本战列舰中开始设置有效的水平防御) 但是,本级在改装后成为日本战列舰中唯一能超过 30 节的高速,因而最适合成为空母机动部队的随伴舰,4 只同级舰亦是在参战中以舰龄最老的战列舰身份活跃金刚在太平洋战争开战时与与同级舰榛名共同执行南方攻略部队的支援任务,并与进出新加坡的英国海军最新锐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对峙但没有交战的机会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攻防战中与日本战列舰榛名初次炮击亨德森机场飞行场,令飞行场一时间不能正常运作在马里亚纳海海战以作为机动部队的护卫出击,而在莱特湾海战中在萨马耳岛遭遇敌舰队并向其攻击,当中其最大贡献是击沈护卫空母甘比尔湾号由于在莱特湾海战有所损伤,因而回航日本,但在台湾海峡被美国潜艇海狮号的鱼雷攻击沈没当时金刚舰龄己有 30 数年且不断老化,而为了高速回避潜艇(引擎损害轻微) ,令水中铆钉铆接破损部分的裂痕慢慢伸延,结果仅仅2 枚鱼雷就令岛崎利雄舰长、铃木义尾司令及以下 1300 名乘员与舰一起沉没。
在日本战列舰中唯一被潜艇击沈 (但,有说武藏亦是因潜艇而沈没) 其慰灵碑位于长崎县佐世保市的旧海军墓地东公园1913 年正在试航的“金刚” 号战列舰1929 年早期的“金刚” 号战列舰,可以注意到第一座烟囱和第二座之间的探照灯塔,另外第一座烟囱为了防止烟雾影响舰桥而加装的导流板摄于 1929 年改造前的“金刚”号战列舰改造后的“金刚” 号战列舰,可以看到其改造后舰桥上层的观察塔和以前有所不同20 年代改装后的“金刚” 号战列舰1929 年改造后的“金刚” 号战列舰1944 年 6 月 20 日,在菲律宾海域“金刚”号战列舰和“ 千代田 ”号航母正在遭受美军 38 特混舰队的攻击1945 年 6 月,美国海军情报部门所绘制的“金刚”级战列舰图鉴“比睿”号(Hiei)比睿(ひえい)战列舰(建造时为战列巡洋舰) ,金刚级战列舰 2 号舰其命名取自日本佛教圣山比睿山1911 年 11 月 4 日,于横须贺海军工厂起工1912 年 11 日 21 日下水、1914 年 8 月 4 日竣工一段时期中,由于华盛顿裁军条约的影响舰种变更为练习战列舰,撤去 4 号主炮及其装甲,而引擎亦有所变更其结果,舰上腾出了余裕的空间,担任了多次天皇御召舰的任务。
华盛顿裁军条约终结后,在比睿复活成战列舰之际,与其他金刚级战列舰进行一次、二次的改装其后,成为大和级战列舰的测试舰,将舰桥上的主炮指挥所及测距仪的位置与之前的配置替换等,因此与其他姊妹舰在舰影上有多少差异偷袭珍珠港期间,负责南云机动部队的护卫任务,其后,从事空母部队的护卫1942 年 11 月 13 日,于第三次所罗门海战在交战中大破,其后亦被美军机空袭而损伤除舵机外引擎亦有损伤,舰只已经无法挽救最终打开隔水仓阀门,并由驱逐舰射击鱼雷,作自沈处分负责指挥该舰的阿部俊弘因下令比睿自沉而被山本五十六指责为“没有指挥军舰的资格”,并撤职顺带一提,本舰是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第一只丧失并沉没的战列舰大分县竹田市的广濑神社拥有比睿第二次改装时拆下来的船桅1913 年 9 月 20 日,在横须贺(Yokosuka)装配的“比睿”号战列巡洋舰1914 年 3 月 23 日,离开横须贺(Yokosuka)前往吴港( Kure)的“比睿”号战列巡洋舰1914 年 8 月 24 日,在横须贺(Yokosuka)的“比睿”号战列巡洋舰1915 年 12 月 21 日,停泊在佐世保(Sasebo) “比睿”号战列巡洋舰航行中的早期型“比睿” 号战列巡洋舰1926 年 6 月,在佐世保的(Sasebo) “比睿”号战列巡洋舰1927 年 10 月 24 日,在东京湾南部奄美大岛(Oshima Island)进行训练的“比睿” 号战列巡洋舰,可以留意到“比睿” 号在高速行进中开火射击1933 年 7 月 25 日,在横须贺(Yokosuka)的“比睿”号战列巡洋舰1935 年 4 月 2 日为了纪念到访的满洲国溥仪到访而出版的日本邮票,可以留意下邮票上的“比睿”号战列舰和后面背景处的辽阳白塔。
30 年代作为训练舰的“比睿” 号战列巡洋舰30 年代的“比睿” 号(被误认为金刚号)战列巡洋舰和“ 加贺 ”号(被误认为赤城号) ,右侧远处的为高雄级重型巡洋舰30 年代的“比睿” 号战列巡洋舰30 年代训练中的“比睿” 号战列巡洋舰,可以看到其主桅杆上升起了海军少将旗帜30 年代早期航行中的“比睿” 号(被误认为“金刚”)战列巡洋舰可以留意其甲板上已经支起遮阳篷1939 年 12 月 5 日,正在高速航行中的“比睿”号战列巡洋舰1942 年在东京湾航行的“比睿”号战列巡洋舰1942 年在东京湾航行的“比睿”号战列巡洋舰1942 年 11 月 13 日,正在所罗门群岛的萨沃岛以北海域规避美军第 11 轰炸大队 B-17 攻击的“比睿”号战列巡洋舰“榛名”号(Haruna)1912 年 3 月 16 日,根据英国提供的图纸, “榛名”由川崎神户船厂承建,这也是民营船厂首次自力承担海军主力舰的建造任务1913 年 12 月 14 日下水华盛顿条约签署后,舰体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改装,着重改善水平装甲及水下防护,改装锅炉,加装水上飞机设施1930 年伦敦条约签署后,舰体再度进行改装,改善观瞄装置和航空设施,更换轮机组、延长舰艉。
两次改装后榛名在外观、性能和使用思路上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舰种也相应变成高速战列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榛名”随第 2 航空战队参加了进攻荷兰东印度群岛和印度洋的作战莱特湾海战中,隶属于第 3 战队的“榛名”号编入栗田中将的第一游击部队,通过圣贝纳迪诺海峡后在萨马岛海域遭遇一支美军护航航母编队,此战失败后,幸存的榛名号作为吴镇守府的警备舰停泊于吴港充当防空炮台1945 年 7 月 28 日,在美机的大规模空袭被命中 13 弹,坐沉于小用港,1946 年打捞后解体Haruna, as a battlecruiser, running trials, 19151915 年正在高速航行中的“榛名”号战列巡洋舰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的“榛名”号战列巡洋舰,甲板上已经支起了遮阳篷航行中的“榛名” 号战列巡洋舰31 年改造后正在海上航行的“榛名”号战列巡洋舰30 年代改造后正在海上航行的“榛名”号战列巡洋舰30 年代结伴航行的“榛名” 号(右侧)战列巡洋舰和“ 山城 ”号(左侧)战列舰1935 年,在横须贺(Yokosuka)的“榛名”号战列巡洋舰1945 年 7 月 28 日在吴港(Kure)内遭受美军第三舰队战机鱼雷和航空炸弹联合攻击的“榛名”号战列巡洋舰,照片是由美军“企业” 号航母上的战机拍摄1945 年 7 月 28 日在吴港(Kure)内遭受美军第三舰队战机鱼雷和航空炸弹联合攻击的“榛名”号战列巡洋舰,照片是由美军“企业” 号航母上的战机拍摄1945 年 10 月坐沉在吴港(Kure)内的“ 榛名”号战列巡洋舰“雾岛”号(Kirishima)“雾岛”号,是开工时作为战列巡洋舰建造的金刚级战列舰的 4 号舰。
舰名的出处是以日本宫崎县与鹿儿岛县一带的雾岛山来命名日本海军的命名惯例是参照日本舰船命名惯例的本舰于 1912 年 3 月 17 日在三菱长崎造船所动工1913 年 12 日 1 日下水,1915 年 4 月 19日服役舰籍佐世保镇守府于 1927 年、1934 年经过两次大幅度改装后变成高速战列舰在太平洋战争中频繁随航空母舰机动部队出击,表现活跃先后参加了偷袭珍珠港,印度洋作战,中途岛海战,第二次所罗门海战(美方称所罗门以东海战) ,第三次所罗门海战(美方称圣克鲁斯海战)1942 年 11 月 13 日, “雾岛”随“ 比睿 ”参加支援瓜达尔卡纳尔岛并炮击亨德森机场的作战在凌晨与美军巡洋舰舰队的混战中, “比睿”遭重创后自沉,雾岛撤回1942 年 11 月 15 日, “雾岛” 返回瓜达尔卡纳尔岛炮击亨德森机场,在与美军舰队交战中,“雾岛”号与日本其他军舰集中火力射击,取得重创美军 BB-57“南达科他”号战列舰的战果(“雾岛”号两枚主炮炮弹命中了“ 南达科他”号) 其后午夜时分由于“ 雾岛”号打开探照灯照射“南达科他”号暴露了自己,在八千码的距离上遭到美军舰队中未被发现的另一艘战列舰BB-56“华盛顿” 号的打击。
“雾岛 ”号起火,两座主炮塔被摧毁,舵机受损船舵卡住,水线部被打穿进水导致舰体左倾15 日凌晨三时, “雾岛”号被放弃,在萨沃岛西南处沉没 (亦有说法称“雾岛”并非自沉,而是因无法控制进水而被美军击沉)在 12 只参加太平洋战争日本战列舰中,是在战列舰炮战中被击沉的第一艘战列舰本舰是当时拥有最大螺旋桨的舰船同年 12 月 20 日除籍,在近年的海洋考察中发现了雾岛完全覆转的船体1913 年 12 月 1 日,在长崎三菱海军船厂(Mitsubishi Naval Shipyard in Nagasak)正准备下水的“雾岛”号船体Japanese battlecruiser Kirishima at Sasebo, Japan , 21 Dec 19151915 年 12 月 21 日,停泊在佐世保(Sasebo)港湾的“雾岛 ”号战列巡洋舰1921 年 5 月 4 日,正在九州佐世保(Sasebo, Kyushu)维护中的 “雾岛”号战列巡洋舰1932 年,在九州岛别府(Beppu, Kyushu)附近海域的“ 雾岛”号战列巡洋舰1937 年 5 月 10 日,在能登湾(Tsukumo Bay)现代化改造后的“雾岛”号战列巡洋舰30 年代改造后的“雾岛” 号战列巡洋舰30 年代改造后的“雾岛” 号战列巡洋舰1938 年 10 月 21 日,在中国厦门(Amoy, China)海域的 “雾岛” 号战列巡洋舰,这张照片是由美国海军 DD-227“皮尔斯贝利”(Pillsbury)号驱逐舰拍摄1938 年 10 月 21 日,在中国厦门(Amoy, China)海域的 “雾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