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微生物检查课件 第25章-肠道病毒-11检本.ppt
59页1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s) 属微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粪-口途径传播. 耐酸,可通过胃进入肠道内增殖. 可进入血液, 到达各种器官, 一般不引起胃肠道症状,所致疾病多在肠道外, 如中枢神经系统、心肌损害、手足口病等.2分类与命名 肠道病毒属分为4个病毒种,67个血清型 不同型别的病毒可引起相同的临床综合征,同一型病毒亦可引起几种不同的临床疾病3 人类肠道病毒v脊髓灰质炎病毒(型).v柯萨奇病毒A组(A1A22, A24)和B组(B1B6)v埃可病毒(人肠道致细胞病变孤儿病毒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 ECHO) (31型, 1-9, 11-27, 29-33).v新肠道病毒6871型.4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 脊髓灰质炎是将被消灭的第二个病毒病 经粪-口传播,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引起肢体的迟缓性麻痹,多见于小儿,故又称为小儿麻痹症5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结构v球形、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的小病毒(直径2730nm)v简单的病毒衣壳单正股RNAv衣壳含有4种蛋白质(VP1VP4),呈20面体立体对称678 VP1、VP2、VP3均暴露于病毒体的表面,是与中和抗体Fab段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
VP4存在衣壳内部与RNA相连,另一作用是关闭宿主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脊灰病毒的受体:细胞间吸附分子(ICAMs),表达在脊髓前角细胞、脊根神经结、运动神经和少数其他细胞910111213142.血清型:v、三型,血清型稳定,可用中和试验明确定型3.培养特性v肠道病毒均可用细胞培养增殖,能在猴肾、人胚肾、人羊膜细胞、HEp-2、HeLa等细胞内增殖v生长最适温度为3637,培养35天可出现CPE154.抵抗力 较强,在污水和粪便中可生存数月 对酸稳定,不易被胃酸和胆汁灭活,耐乙醚 对紫外线、干燥、热均敏感,5630min可灭活 各种强氧化剂甲醛和氧化汞等也可灭活16二、临床意义 致病性1.传染源:脊髓灰质炎患者、无症状带毒者(隐性感染,无麻痹患者)2.传播途径:粪-口传播3.所致疾病:脊髓灰质炎171).无症状感染:表现为隐性感染或轻症感染,后期咽部有病毒排出,可经呼吸道传播2).顿挫型脊髓灰质炎:不发生神经系统病变3).无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引起无菌性脑膜炎4).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约1%2%的病人出现麻痹型脊髓灰质炎严重者可因延髓麻痹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病毒咽部、肠系膜淋巴组织内病毒增殖90%终止于此,隐性感染第一次病毒血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增殖第二次病毒血症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头痛发热恶心顿挫感染侵入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神经细胞轻:暂时性肌肉麻痹重:肢体弛缓性麻痹后遗症;12%侵入延髓:呼吸障碍、心衰、死亡19During acute polio infection.20.invasion of motor neurons by poliovirus produces degeneration of the affected neurons.21.with resultant denervation of associated muscle fibers. In this diagram, one of the neurons has been infected by the poliovirus, while its neighbor has not22Destruction of the infected neurons results in axonal degeneration and denervation of the muscle fibers they supply23If this process occurs on a large enough scale, it can result in loss of muscular function, and thus cause weakness or paralysis244.诱因: 过度疲劳,受凉,扁桃体摘除,局部创伤,免疫缺陷,促使麻痹发生 免疫性:v同型牢固的免疫力:v中和抗体: IgG、IgA、IgM2526三、微生物学检查1.检验程序2.标本采集与处理v标本: 主要有CSF、血液、尿液、粪便、直肠拭子、咽喉拭子、鼻腔洗液等。
血清学检查双份血清v及时接种v低温保存vPCR检测的标本注意保护病毒衣壳的完整273.抗原与核酸检测:可用ELISA法测病毒特异性抗原,核酸杂交检测病毒核酸 4.病毒分离与鉴定:v分离:可用人或猴肾原代细胞或用Hep-2、Hela等二倍体细胞分离病毒,于2448h可出现典型CPE,细胞圆缩、坏死脱落v鉴定:标准血清进行中和试验,还可用IF法或ELISA法快速鉴定28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29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s) 直接法: 间接法:30 一般只报告检出肠道病毒,不分血清型 但对儿科病人例外(特别是2岁以内),从喉部或粪便中分离出肠道病毒,应做血清型鉴别,并判断脊髓灰质炎野毒株和疫苗株 区分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其他肠道病毒可用中和试验、PCR、IF试验315.抗体检验 中和试验或ELISA:中和抗体(IgG)在早期升高,持续数年或终生,有特异性,但繁琐费时 发病早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意义32 防治: 1.防:v人工主动免疫:6m4Y的易感儿童.死疫苗(IPV, Salk苗):肌注;.减毒活疫苗(OPV, Sabin苗):口服;进入肠道后增殖并随粪便排出,从而既保护个体,又保护群体,并可干扰野毒株(自然感染得到的病毒株)。
33Sabin苗保存期:室温(20):10天;210:20天;服Sabin苗注意:冷链运输,冷开水口服;冬季(12月5日,1月5日);防干扰,三次三价口服Sabin苗(TOPV);连续两年,以获得牢固的免疫力;2.治:对症3435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 识别的受体在组织和细胞中分布广泛,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心、肺、胰、粘膜、皮肤和其他系统,因而引起的疾病谱复杂 致病特点:病毒在肠道中增殖,却很少引起肠道疾病36一、微生物特性 柯萨奇病毒、ECHOv这些病毒的形态结构、生物学性状及感染、免疫过程与脊髓灰质炎相似v均有小RNA科的基本性状,病毒呈球形,核心为+ssRNA,核衣壳20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3738 培养特性:v柯萨奇病毒与埃可病毒除少数几个型别必须在乳鼠中增殖v柯萨奇-A和-B的区别:A组病毒:诱发新生乳鼠弥漫性骨胳肌炎,导致驰缓性麻痹B组病毒:诱发新生乳鼠局灶性骨胳肌炎,导致痉挛性麻痹v细胞培养:猴肾、人胚肾、人羊膜细胞、HEp-2、HeLa等细胞内增殖39二、临床意义1、无菌性脑膜炎和轻瘫:柯萨奇病毒和大部分埃可病毒2、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A组某些血清型引起3、手足口病:由柯萨奇A16引起,肠道病毒71型也引起过多次流行4、流行性胸痛:柯萨奇B组5、心肌炎和心包炎:柯萨奇B组6、眼病:柯萨奇A24型引起急性结膜炎7、新生儿疾病:柯萨奇病毒感染4041三、微生物检验 标本直接检查:vPCR:测核酸。
病毒分离与培养:v乳鼠分离柯萨奇A组最敏感,也可用于柯萨奇A、B组的鉴别v细胞培养:原代或传代猴肾细胞或Hela或HEK细胞等v鉴定:中和试验、CF试验42(三)补体结合反应(complement fixation test, CFT) :指示系统: 绵羊红细胞 +溶血素 +补体待检系统 :已知Ag+未知Ab 或已知Ab+未知Ag43补体结合反应待测Ag待测Ab补体SRBC抗RBC不溶血, 阳性44补体结合反应待测Ab补体SRBC抗RBC溶血,阴性待测Ag45 抗体检测:ELISA和免疫印迹试验vIgM抗体()提示近期感染 多数情况下,实验室只报告检出肠道病毒,特殊情况下鉴定到血清型 检出肠道病毒与疾病的相关性判断时,应结合标本采集部位及时间46新肠道病毒6871型 69型:对人不致病 68型:儿童毛细支气管肺炎 70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v接触传播 71型:无菌性脑炎脑膜炎v粪-口途径传播v密切接触47标本(粪便, 咽洗液, 脑脊液, 尸检组织)血清学试验(中和试验, ELISA, 双份血清查抗体效价)分离, 鉴定(组织培养)快速诊断(查核酸:核酸杂交,RT-PCR. 查抗原:IF, ELISA)猕猴肾细胞人胚肾, 人羊膜, WI-38CPECPE脊灰病毒抗体中和试验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脊灰病毒(分型)血清48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用疱疹病毒抗体作中和试验, 以排除疱疹病毒乳鼠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腺病毒局灶病变(B组)广泛病变(A组)腺病毒补体结合试验腺病毒ECHO病毒中和试验轮状病毒(Rotavirus, RV) 人类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HRV)v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
成人腹泻轮状病毒(ADRV)分类 属于呼肠病毒科,轮状病毒属 分为个组v组主要引起婴儿腹泻v组引起成人腹泻v组少数可致人感染v组只引起动物腹泻微生物特性 形态结构vRV呈球形,直径6080nmv核心含双链RNAv双层衣壳:内层核衣壳的壳粒呈放射状排列,负染色后在电镜可见如车轮状的外形 基因结构v由11个基因节段组成. 抗原结构:vVP6: 具有组及亚组特异性,分为AG 7个组vVP4: 型特异性,是病毒的血凝素,与毒力有关vVP7: 中和抗原,具有特异性. 培养特性v常用原代猴肾细胞和传代猴肾细胞 抵抗力v较强,v耐乙醚、耐酸碱(在PH3.510仍具有感染性)v56,30min可被灭活,对消毒剂敏感:甲醛、酚等临床意义 传播途径:v粪-口、接触传播,水源污染可致ADRV的爆发流行 所致疾病:v组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患者以4m2y婴幼儿多见,严重的可危及生命v组引起成人腹泻微生物检验 标本采集与处理v发病早期(天内)采集粪便v制成10的悬液,离心,取上清液 标本直接检验v电镜和免疫电镜: 观察车轮状的病毒颗粒v抗原检测: ELISA双抗夹心法、胶乳凝集试验vRN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
v核酸检测:核酸杂交、PCR技术 病毒分离培养v用原代猴肾细胞和传代非洲绿猴肾细胞v一般不出现CPE。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