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9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ppt
11页1989年诺贝尔 生理及医学奖 “发现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来源”,张志东,获奖者,毕晓普(M.Bishop):美国微生物学家,毕业于哈佛大学,毕业后在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GH)作了2年住院医师,然后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研究病毒1962年毕晓普获医学博士学位现在美国西岸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Levintow领导的实验室工作至今 瓦尔默斯(H.E.Varmus):美国微生物学家,初学文学,后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1966年到国立卫生研究院学习细菌学1970年到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与毕晓普共同用劳斯氏病毒研究癌基因的起源,认为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控制生长、分裂的基因被侵入的病毒整合入其基因组中后或经化学致癌物的作用可变成癌基因瓦氏对逆转录现象还进行过广泛研究1982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教授研究背景,逆转病毒是一类能在动物身上产生肿瘤的R N A 病毒早在1 9 1 6 年, R o us 就从鸡的肉瘤滤出液中发现了第一种逆转病毒, 后来称为R o u s S ar co m a V ir us ( R S V )然而, 一直到5 0 年代, 逆转病毒的致癌特性才重新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 R o su 也因此获得19 6 6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逆转病毒的一个特点是其生活周期中有一将基因组R N A 逆转录成D N A 的过程 对逆转录过程的研究, 终于导致D.B al it m or e 和H.MT e m in 等于1 9 7 0 年分别从R S V 中分离出逆转录酶这一发现补充了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流向, 也为遗传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工具酶他们获得了1 9 7 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主要是由于逆转录酶的工作1 9 7 0 年GM ar it n 获得转化功能缺失的R S V 温度敏感变种, 从而证明R S V的致癌能力来自基因组中的一个基因应该说M ar t in 是第一个瞥见了癌基因的人很快,第一个癌基因就被许多人相继从R SV 中鉴定出来B s h o p 和V ar m us 的工作证明了:基因的细胞起源, 从而导致一大批细胞癌基因的发现实验假说,在70年代初期,多数人同意Rboert Huebner和George Todaro的致癌基因假说,他们设想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组中携带的逆转录病毒样基因在一般情况下是静止的,但是被致癌物激活时,具有使肿瘤形成的作用.少数人,尤其是Steve Martin,Robin Weiss和Peter Fischinger认为,被激活的是正常细胞基因.它们也是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的起源。
1970年毕晓普同H.E瓦尔默斯合作,他们支持少数派的观点,开始着手验证这样一个假说--正常体细胞里也有一些静止的病毒癌基因,一旦被激活,它们可以致癌实验过程,用已知可以在鸡中致癌的劳斯肉瘤病毒(既是前述Rous病毒)作为实验材料,他们发现,在健康细胞中也存在一个基因,其结构同病毒中的致癌基因相似. 他们研究证明:病毒是由正常细胞得到这个致癌基因.病毒感染细胞并开始复制时,它把这个基因整合到自身的遗传材料中去.以后的研究还表明,这样的基因可通过几种方式致癌.甚至没有病毒的参与,这种基因也可被某些化学致癌物转化,成为造成细胞不受限制地增生的形式.,终于在19 7 6 年B i s h o p 和V a r m u s 与D.S t e h e l i n 和P.V o g t 共同发表于《N a t u r e 》的一篇论文, 为逆转病毒癌基因的细胞起源提供了充分的证据他们指出, 病毒癌基因不是真正的病毒基因, 而是细胞基因, 是病毒在宿主细胞复制时获得并遗传下来的这一结论乍看起来似乎令人惊奇, 其实在此之前已有证据提示其来源例如, 逆转病毒的复制并不需要癌基因, 因此, 难以想象癌基因是与病毒其余的基因一起进化而来的; 又如不同的逆转病毒诱发的肿瘤具有多样性, 而且每种病毒引起一种或一类特定的肿瘤, 这种特异性和D N A 肿瘤病毒的致癌性明显不同。
1 9 7 6 年以来, 大量的实验证明几乎每种病毒癌基因都来自一个正常的细胞基因, 即原癌基因意义,因为毕晓普和瓦慕斯发现的机制似乎为一切癌瘤的发生所共有,所以他们的工作对于癌瘤研究贡献极大.至1989年科学家已在动物中鉴定出40个以上的具有致癌潜能的基因. 从而他们也否定了以前的看法 癌基因必然源自病毒 毕晓普与H.E 瓦尔默斯一起,说明了位于细胞核内的原癌基因正常情况下是不活跃的,不会导致癌症;当受到物理、化学、病毒等因素的刺激后被激活,成为致癌基因,即原癌基因被激活后转化为致癌基因的复制过程,并发现动物的致癌基因不是来自病毒,而是来自动物体内正常细胞内所存在的一种基因──原癌基因,即逆转录病毒癌基因的起源,因而了荣获1989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毕晓普和瓦尔默斯获得诺贝尔奖后,关于癌症的研究仍在继续新发现的原癌基因许多原来都是正常细胞生长所必需的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由于发生基因突变、扩增、重排,细胞生长的正常限度便被冲破,导致肿瘤的形成机体还是具备另一套控制基因,防止正常细胞过度生长这些基因的突变、丢失,也会破坏细胞生长的平衡调节,使细胞生长失控 目前已识别的原癌基因有100多个由于原癌基因的发现与研究,加深了人们对癌症的认识。
人类为什么会患上癌症? 众多医学研究及临床试验揭开了病魔的面纱:人体细胞电子被抢夺是万病之源,活性氧(自由基ROS)是一种缺乏电子的物质(不饱和电子物质),进入人体后到处争夺电子,如果夺去细胞蛋白分子的电子,使蛋白质接上支链发生烷基化,形成畸变的分子而致癌该畸变分子由于自己缺少电子,又要去夺取邻近分子的电子,又使邻近分子也发生畸变而致癌这样,恶性循环就会形成大量畸变的蛋白分子,这些畸变的蛋白分子繁殖复制时,基因突变形成大量癌细胞,最后出现癌症 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看到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2000年在巴黎召开了一个世界肿瘤高峰会议,在这个会议上规定每年的2月4日为世界癌症日,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同步开展肿瘤防治的宣传,包括科普宣传、康复宣传等工作旨在倡导新的方法促进各组织间的合作,加快癌症研究、预防及治疗等领域的进展,为人类造福思考、启示,1.事实证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2.对任何事情抱有质疑的态度3.坚持不懈,耐得住寂寞,几十年如一日,敢于挑战难题(癌症)最重要的一点,生物技术专业以后还是不错的,要脚踏实地,万一哪一天你就获得诺贝尔奖了呢?,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