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货币的本质和历史作用.ppt

69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76142470
  • 上传时间:2024-08-1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70KB
  • / 6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 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货币的起源:为什么我们需要货币?货币的本质:货币究竟是什么?货币的历史作用:货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参考书n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1-3章n杜亚斌,货币、银行业和货币政策,第1-2章n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六版,第1-3章22008-08-29 目录n第一节 商品及其价值n第二节 商品交换与货币的产生n第三节 货币的性质、形式和历史作用32008-08-29 目录n第一节 商品及其价值n商品n定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n价值n有用劳动和一般人类劳动n一般人类劳动和价值n价值量n社会必要劳动时间n马克思的价值模型n价值规律n第二节 商品交换与货币的产生n第三节 货币的性质、形式和历史作用42008-08-29 一、商品及其价值n商品与货币n商品和货币是市场经济的两个基本要素n货币具有神秘性:n具有支配一切商品甚至非商品的权力;n是当代一切经济活动的终极目标n““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来利往,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来利往,熙熙攘攘 (司马迁,史记,殖货志)n货币产生于商品交换n““农工商交易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农工商交易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司马迁,平准书)n货币本身也是商品n所以,研究货币,应该从研究商品开始。

      52008-08-29 一、商品及其价值-续n商品的定义n商品是用来交换的私有劳动产品n交换:所有权的转让n私有劳动:独立个体所从事的劳动n私有主体:原始公社或集体,自然人,法人n私有劳动:集体私有劳动,个人私有劳动,法人私有劳动n交换与私有劳动的关系n劳动的私有性,产生了对劳动产品的私人所有权n私人所有权决定了交换过程只能是所有权的相互转让过程n一方获得对方的劳动产品,以向对方转让自己的劳动产品为条件n没有对自己劳动的私有权,就没有对自己产品的私人所有权,因而也就没有商品交换62008-08-29 一、商品及其价值-续n产品是如何转化为商品的?n早期人类社会的产品生产n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是以原始公社为单位的产品生产n由于几乎没有剩余产品,原始公社之间几乎没有交换活动n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的产生n随着生产的发展,公社的产品开始有了一些剩余,原始公社之间开始偶尔交换它们的有用性不同的剩余产品n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环境和特长不同的原始部落之间出现了社会分工,剩余产品不断增多n原始公社之间交易也因此不断扩大n私有财产与商品生产n原始公社的劳动只有在不同公社相互对立时才具有私有性,所以在原始公社,劳动只是偶尔表现为私有劳动n剩余产品的增多导致对剩余品的争夺,结果是原始公社的解体和真正意义上的私有财产的产生n商品生产从而商品交换从此开始以普遍的私有财产为基础72008-08-29 一、商品及其价值-续n商品的两个属性n使用价值n商品首先是一个有用物,具有使用价值n交换价值n可以用来交换其他商品,具有交换价值n下面,我们将对商品的这两个属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将从中引出商品价值的概念82008-08-29 一、商品及其价值-续n商品的使用价值n使用价值指物的有用性n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n使用价值的特点n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的特有属性n任何有用物都有使用价值n谷物:充饥n井水:解渴n不同的使用价值不能相互比较n作为使用价值,我们不能说:n谷物=井水n充饥=解渴n物的使用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92008-08-29 一、商品及其价值-续n商品的交换价值n交换价值首先指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n或一单位商品所能交换的其他商品的数量n一把斧头可以交换2件上衣n则2件上衣就是一把斧头的交换价值n1把斧的交换价值=2件上衣n在两种异质物之间可以划等号吗?n只有同质的事物才能相互比较n斧头和上衣只有作为劳动产品才具有同质性,是同质的物n上述等式实际表达的是:n生产1把斧耗费的劳动=生产2件上衣耗费的劳动n下面,我们进一步分析生产商品的劳动102008-08-29 一、商品及其价值-续n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两种属性n有用劳动n生产一个有用物,或一个使用价值n一般人类劳动n形成商品的价值112008-08-29 一、商品及其价值-续n有用劳动n生产商品的劳动首先表现为某种特殊的有用劳动n正如俗语所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n种瓜和种豆是两种不同的有用劳动n定义:n“由自己产品的使用价值……来表示自己的有用性的劳动,我们简称为有用劳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55页n一般人类劳动n但是,抽去商品的特殊有用性,也就抽去了其劳动的特殊有用性n这时,生产活动就只表现为一般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包括体力和脑力的耗费122008-08-29 一、商品及其价值-续n一般人类劳动与商品的价值n从一般人类劳动耗费的角度看,商品“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马克思)n商品作为一般人类劳动的结晶,就是价值n交换价值与价值n可见,商品之所以有交换价值,即之所以下面的公式可以成立:1把斧头=2件上衣n是因为斧头和上衣都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都是价值n因此,交换价值只是价值的表现形式132008-08-29 一、商品及其价值-续n总结:n劳动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生产使用价值n劳动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生产价值n因为商品中有自己的劳动耗费,所以,每个人只有在能得到补偿的条件下,才愿意放弃自己的商品n另外n只有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才是劳动,形成价值,因为只有人才有自我意识和主体性,才会把劳动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来进行n而牛马只是役畜n谁听说过一只耕牛圈占一块荒地然后为自己耕种玉米的事?142008-08-29 假定土地是无限可得的……n假定一群人突然发现一个广袤的新大陆,原始土地因此供给无限n这时,任何未被开垦的土地,还有交换价值吗?n这时,已开垦土地与未开垦土地,有本质区别吗?n这时,你能否以土地的供给无限为理由,把他人已开垦土地据为己有呢?152008-08-29 科学家的劳动创造价值吗?n不!n这里的科学家,仅指在非营利机构从事基础研究的人n因为价值是商品的属性,而科学家并不生产商品n科学家所创造的,是属于全人类的精神财富n科学家的工资是其劳动的报酬,不是其劳动产品的价值n工资相同的科学家,对人类精神进步所做贡献的差别,有时大得难以想象n但是,出售专利的发明家和出售投资方案的咨询师,其劳动生产商品,从而创造价值162008-08-29 一、商品及其价值-续n价值量n商品价值量的大小由什么决定?n“因为劳动形成商品价值,所以,劳动时间长短,决定商品价值的大小”。

      这个观点是否成立?n如果真是这样,岂不是一个人的劳动越不熟练,在生产上耗费的时间越长,其创造价值反而越大?n事情当然不是这样n决定商品价值 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自然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72008-08-29 一、商品及其价值-续n价值量-续n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定义n“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马克思)n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要素n社会正常生产条件(社会普遍使用的生产资料和正常的自然环境)n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n社会平均劳动强度n简单地说,这些要素是:n劳动效率(自然环境,技术水平,劳动熟练程度)n劳动强度(劳动的紧张程度)182008-08-29 马克思的价值模型等抽象劳动耗费线2等抽象劳动耗费线1劳动时间T劳动强度IB1B*B2等抽象劳动耗费线3T2=VI1I2I3T3T11.横坐标I代表劳动强度(Labor Intensity)2.纵坐标T代表自然劳动时间(Labor Time)3.等抽象劳动耗费线代表抽象劳动的耗费量,其高度由劳动效率决定其他因素相同,劳动效率越高,生产同一商品耗费的抽象劳动越少,等抽象劳动线在坐标上的位置越低4.在同一等抽象劳动线上,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提高劳动强度可以减少劳动时间,反之亦然5.B1, B*和B2代表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三种组合,以及等同的抽象劳动耗费192008-08-29 马克思的价值模型-续等抽象劳动耗费线2等抽象劳动耗费线1劳动时间T劳动强度IABC等抽象劳动耗费线3T2=VI1I2I3T3T11.假定A, B, C分别代表三个具有不同劳动效率的企业2.三个企业可以调整其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组合,从而使A、B和C各自沿等抽象劳动曲线移动到不同的位置3.但是,不论T和I如何组合,总有:A的抽象劳动耗费>B的抽象劳动耗费>C的抽象劳动耗费4.各等抽象劳动耗费线间的距离,代表由劳动效率引起的企业间在抽象劳动耗费上的差别202008-08-29 马克思的价值模型-续等抽象劳动耗费线2等抽象劳动耗费线1劳动时间T劳动强度IB1B*B2等抽象劳动耗费线3T2=VI1I2I3T3T11.在等抽象劳动耗费线2上从事生产的企业,其抽象劳动耗费都等于社会必要劳动耗费,从而都全部形成价值2.但是,只有在B*点上,企业的自然劳动时间才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为这时企业劳动强度也达到了社会平均强度的水平3.在B1点从事的生产的企业,劳动时间长但劳动强度低;4.在B2点从事的生产的企业,劳动时间短但劳动强度高;5.但它们生产单位商品的抽象劳动耗费,却与在B*点上生产的企业相等6.从理性角度看,B1的小时工资应低于B*,B2应高于B*212008-08-29 马克思的价值模型-续等抽象劳动耗费线2等抽象劳动耗费线1劳动时间T劳动强度IABC等抽象劳动耗费线3T2=VI1I2I3T3T11.假定A、B、C三个企业的劳动强度相同,但劳动效率不同,从而生产1单位同一商品的劳动时间也不同。

      2.其他条件相同,B的自然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抽象劳动耗费全部得到补偿3.A的自然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时间,其没有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耗费=T1-T24.C的自然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时间,其劳动形成的价值大于其抽象劳动耗费,这一差额=T2-T3222008-08-29 劳动生产率国别差异的一个例子2006年年我国一汽集团我国一汽集团日本丰田集团日本丰田集团职员(本土)13.23万6.765万生产汽车(本土)468.6万销售汽车166.57万人均生产(销售)汽车8.8辆69辆n我国汽车业与日本汽车业在人均产出上的差距,是由国别劳动强度和国别劳动效率(包括技术水平)等因素造成的n这说明我国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还有许多路要走!232008-08-29 价值规律和按劳分配n价值规律:n指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规律n按劳分配n价值规律就是按劳分配的规律n这里的劳动指社会必要劳动n生产条件好或劳动技能高的生产者,其单位劳动时间代表了更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能形成更大的价值,从而为自己带来更多的财富n反之,生产条件差或劳动技能低的生产者,其单位劳动时间只能折合成较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只能给自己带来较少的财富n即使没有掠夺、奴役和不平等交换,社会的贫富差别也会由此而生n勤奋和技术n勤奋指用更多的劳动时间和使用更大的劳动强度来耗费自己的脑力和体力n技术指借助自然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n人的勤奋受人的生理因素制约,而技术的发展却是无止境的n因此,按照价值规律,在商品生产社会,勤奋在创造财富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n通过技术使自己生产商品的单位劳动耗费低于社会平均耗费,是为自己创造更多财富的最重要手段242008-08-29 目录n第一节 商品及其价值n第二节 商品交换与货币的产生n商品的内在矛盾与商品交换的必要性n商品交换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n第三节 货币的性质、形式和历史作用252008-08-29 目录n第一节 商品及其价值n第二节 商品交换与货币的产生n商品的内在矛盾与商品交换的必要性n商品交换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n第三节 货币的性质、形式和历史作用262008-08-29 二、商品交换与货币的产生n商品存在四个内在的矛盾n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n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n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的矛盾n私有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272008-08-29 二、商品交换与货币的产生-续n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n对商品生产者而言,其产品不能同时既是有用物又是价值物n如果产品对商品生产者是有用物或使用价值,它就会被生产者自己消费掉,从而失去交换价值或价值n如果产品对生产者是交换价值或价值,它就会被用来交换他人的使用价值,从而不能用于生产者自己的消费n商品对他人是使用价值,对生产者只是交换价值或价值n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是为了换回一个对自己有用的使用价值,因此,其商品对自己只是交换价值或价值,但是,商品要作为交换价值或价值实现,必须对他人有用或对他人是使用价值282008-08-29 二、商品交换与货币的产生-续n有用劳动和一般人类劳动的矛盾n对生产者而言,生产商品的劳动不能同时既是有用劳动,又是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n如果劳动对生产者自己是有用劳动,那它就是在为生产者生产使用价值或消费品,因而不具有创造交换价值或价值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属性n如果劳动被用来形成交换价值或价值,那它就是在为他人生产使用价值,因而只对他人才是有用劳动n总之,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一般人类劳动,又是有用劳动;但是,这一劳动只是对他人才是有用劳动,对自己只是一般人类劳动或抽象劳动292008-08-29 二、商品交换与货币的产生-续n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的矛盾n人格n即自由意志n在古代社会,奴隶没有人格,被看作是会说话的牲口,在实践中表现为没有自由意志,不能对主人说“不”,不能拥有财产n财产权是对物进行自由支配和处置的权利,以人的自由意志为前提n物的人格化n物具有人的主体属性,即具有主观目的和意志,而人则受物支配,成为物的代表n人格的物化n即人的自由意志和主体性对象化在物中,或外在化为一个物n个人不是依赖自己的社会属性获得自由意志或人格,而是依赖一个物获得人格或自由意志302008-08-29 二、商品交换与货币的产生-续n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的矛盾-续n市场经济中物的人格化n在任何社会,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受社会的经济关系的约束n在市场经济中,基本经济关系是私人所有权下的社会分工关系和交换关系n这一关系被对象化在商品中n结果,社会关系对人的支配,现在表现为商品对人的支配n商品生产者在市场上,不是作为具有内在主体性的个人出现,而是作为物(商品)的代表出现,物的命运决定了人的命运n市场经济中人格的物化n在市场经济中,个人支配社会财富的自由意志,不是来自他作为社会成员的身份,而是来自一个物n当他的商品被社会需要时,他就有了自由意志,即有了人格,或者说,其法律人格才具有了现实性312008-08-29 二、商品交换与货币的产生-续n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的矛盾-续n矛盾n商品既是物的人格化,又是人格的物化n但是,商品的这两种属性不能同时直接地存在n在商品还没有卖出去之前,商品是支配人的物,是一种主体化和人格化的存在;人格的物化只是其潜在的属性n在商品出售时,商品是支配物的物,赋予其所有者自由意志,使其法律上的空洞的人格变为现实的人格;其对人进行支配的属性已被扬弃322008-08-29 二、商品交换与货币的产生-续n私有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n私有劳动n独立的个人和组织为自己的私利所从事的劳动n社会劳动n对社会有用的劳动n劳动的社会性即劳动的社会有用性n直接社会劳动和间接社会劳动n不需交换就被社会承认为有用的劳动,是直接社会劳动n需要通过私人交换来证明其社会有用性的劳动,是间接社会劳动n如果是直接社会劳动,则个人只要从事了劳动,就有权从社会财富中取走一份供自己消费n如果是间接社会劳动,则一个人即使整日辛劳,也可能因为产品卖不出去而一贫如洗332008-08-29 二、商品交换与货币的产生-续n私有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续n商品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n生产商品的劳动,必须是社会有用劳动,这样商品生产者才能从社会中换回自己所需要商品n但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直接形态只是私人劳动,其劳动是个人的私事,与社会无关n因此,商品生产者要想通过劳动来实现自己的私人利益,必须扬弃自己劳动的私人性,通过交换来证明自己劳动的社会有用性n只要商品还没有卖出去,生产商品的劳动直接形态就始终是私人劳动,不是社会有用劳动n一旦商品被卖出去,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私人性就被扬弃,该劳动也就转化社会有用劳动342008-08-29 二、商品交换与货币的产生-续n商品内在矛盾解决的前提n商品要作为价值或占有社会财富的手段来实现,就必须对他人有用,对他人是使用价值n生产商品的劳动要作为创造价值的人类一般劳动实现,就必须对他人是有用劳动,能为他人生产一个有用物n商品生产者要想借助商品来获得自由意志或人格,必须扬弃商品的主体性或自己作为商品的人格化代表的属性n商品生产者要想使自己的劳动具有社会有用性,就必须扬弃自己劳动的私人性,自觉地使其成为社会分工的一个有效部分352008-08-29 二、商品交换与货币的产生-续n商品的内在矛盾决定了商品交换的必要性n因为商品对生产者来说只是价值或把他人产品据为己有的手段,不是有用物,因此,只有把商品卖出去,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n交换的结果n商品生产者得到一个他人的产品,这个产品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有用物,只是用来满足私人福利的手段,不再包含原来存于在商品中的各种对立n商品的内在矛盾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激化n在原始社会,商品的内在矛盾不发达,商品卖不出去,可以在生产者手中直接转化为消费品,生产者自己将其作为使用价值消费掉。

      n在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商品内部的对立高度发展n商品生产者完全依靠交换来取得基本生存资料n这时,交换已经“成为商品所有者的惊险跳跃商品卖不出去,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马克思)362008-08-29 目录n第一节 商品及其价值n第二节 商品交换与货币的产生n商品的内在矛盾与商品交换的必要性n商品交换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n第三节 货币的性质、形式和历史作用372008-08-29 二、商品交换与货币的产生-续n物物交换公式n1斗米(商品)=10尺布(等价物)n商品的价值表现:n质的关系n商品的价值通过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n米是商品,布是等价形式或价值物,用来表现商品米的价值n量的关系n商品的价值量借助等价形式的数量表现n布用自己的数量表现米的价值量n1斗米的价值量就是10尺布382008-08-29 二、商品交换与货币的产生-续n物物交换公式-续n1斗米(商品)=10尺布(等价物)n等价物的属性:n其劳动具有直接社会性,已被商品(大米)生产者承认为社会有用劳动,是价值的代表n直接表现商品(大米)的价值,是价值尺度;n可以直接与商品(大米)交换,是实现自由意志支配社会财富的手段。

      n是货币的史前形式或货币的胚芽392008-08-29 二、商品交换与货币的产生-续n物物交换的本质n商品同时作为使用价值和价值实现n交换过程,既是自己商品的出售过程,又是他人商品的购买过程n商品出售是自己的商品作为使用价值(消费手段)实现的过程n商品购买是自己的商品作为价值(交换手段)实现的过程n物物交换的困难n自己商品的使用价值对他人有用,同时他人的商品对自己有用,n由于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交换才能发生n因此,物物交换缺乏效率402008-08-29 二、商品交换与货币的产生-续n买卖分离的优点n交易分为买卖两个过程:n卖: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实现,转到消费者手中n买:商品作为价值实现,换回一个自己所需的使用价值n每次交易的实现只需要一个条件n卖:对方需要我的商品n买:我需要对方的商品n价值独立存在的必要性和货币的产生n在物物交换中,价值与使用价值始终结合在一起n商品既是消费手段,又是购买手段n要实现买卖分离,价值必须有自己独立的存在形式n这种价值的独立存在形式,即货币412008-08-29 二、商品交换与货币的产生-续1斗米10尺布1/4只羊1/10个奴隶=1两银子1/25头牛……......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422008-08-29 二、商品交换与货币的产生-续n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的特点:n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用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数量来表现n所有商品的价值都有了统一的表现n商品的内在对立转化为外在对立:n内在对立:商品对他人是使用价值,对生产者是价值n外在对立:商品=使用价值,货币=价值n交换以货币为媒介n商品A——商品Bn转化成:n商品A——货币——商品Bn商品交换分为两个阶段:n卖,商品转化为价值:商品——货币n买,价值转化为商品:货币——商品432008-08-29 目录n第一节 商品及其交换的必要性n第二节 商品交换与货币的产生n第三节 货币的性质、形式和历史作用442008-08-29 三、货币的性质、形式和历史作用n货币的性质n货币是一般等价形式n作为一般等价形式,货币是价值的独立存在形式,与所有作为使用价值的商品对立n作为一般等价形式,货币可以直接与任何商品交换,而商品则不能直接与货币交换n货币是财富的抽象形式或绝对形式n货币作为财富不需要其他条件n而各种商品则是财富的具体形式和相对形式n商品如果不能作为价值实现,不能转化为货币,就不再是财富452008-08-29 三、货币的性质、形式和历史作用-续n货币形式的演变n间或充当货币的商品:布匹、农具等n金属和非金属货币:贝币,铜币,银币,金币n纸币n电子货币:电子汇款等n数字货币:借记卡,数字钱包等n货币形式发展的历史趋势n价值形式与使用价值不断分离,变得越来越纯粹n现代货币除了执行货币职能外,几乎不再具有其他使用价值n货币形式的非实物化462008-08-29 从字源看我国文明之初的货币n货n说文解字:“貨,财也,从贝”n币(幣)n说文解字:“幣,帛也,从巾”n钱(錢)n說文解字:“錢,銚也,古田器”n辞源(卷四):“銚,田器,即大锄”n管子海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2008-08-2947 三、货币的性质、形式和历史作用-续n我国的金属货币n产生于周朝后期,之前我国长期使用贝币 盐铁论:““教与俗改,币与世易。

      夏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教与俗改,币与世易夏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n秦朝统一货币,铜钱成为铜币的一般形式 史记,平准书:““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n唐代出现不以重量命名的铜币n秦半两和汉五铢以钱的标重命名,24铢为一两n唐代的开元通宝的货币名称与金属重量分离,其重1钱n元代以后,银币开始流行n银币采取银锭形式,形如马鞍元三年(1266)始称银锭为元宝2008-08-2948 三、货币的性质、形式和历史作用-续n我国的金属货币-续n清朝和民国时期的银币n咸丰年间(1831-1861),沿海一些城市先后仿铸洋银在广州称广板,福州称福板,杭州称杭板n光绪12年(1886),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创办广东钱局,购进英国机器开始铸造名为“光绪元宝”的银元n1914年,民国政府开始铸造有袁世凯头像银币,这是我国历史上发行量最大和流通最广的银币2008-08-2949 三、货币的性质、形式和历史作用-续n我国的纸币n唐代飞钱n又称便换,产生于唐宪宗(公元778-820)时期,是一种商业汇票,不是完全意义的货币,但具有一定的信用货币职能n当时的商人在销售货物后,可以用销售收入购买官方或私人汇兑商发行的汇票,即所谓飞钱,然后再到发行商的外地分店将其兑换成现金n宋代交子n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纸币,产生于北宋时期1023年的成都n交子由我国古代的原始银行即所谓“交子铺户”发行n当时的商人将现金存入交子铺户,换得一张存款单,即所谓的“交子”,铺户对每一贯存款收取30文钱的保管费n这些存款单后来逐渐被当作货币流通,交子铺户也利用存款余额发行交子n交子具有现代纸币几乎所有的特征:n固定的面值,印制精美,图案复杂,内藏暗记,有发行者的签章2008-08-2950 三、货币的性质、形式和历史作用-续n我国的纸币-续n民国政府的纸币n1935年11月,民国政府宣布禁止银元流通,实行纸币制,所发纸币称为法币n法币与英镑挂钩,1元法币值英镑1先令2.5便士n1936年5月,民国政府与美国缔结《中美白银协定》,又将法币与美元挂钩,规定法币1元等于0.2975美元n1948年7月,法币的发行额为604万亿元,是3年前的一千多倍,物价较6个月前上涨500万倍n1948年8月,民国政府开始发行金元券n到1949年6月,金元券发行额为130万亿,是10个月前的24万倍n金元券的最高面值达100万元;62.5斤大米时值4亿多元2008-08-2951 三、货币的性质、形式和历史作用-续n我国的纸币-续n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币n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开始发行人民币n我国货币当局在人民币发行之初,即宣布人民币不与黄金和外币挂钩n1948年6月上海解放时,1元人民币兑换10万元的金圆券n1948年12月,人民币正式发行,最高面值为5万元n1955年2月,第二套人民币发行,与第一套的兑换比例为1:10,000n其后我国又发行了3期人民币,新币与旧币在票面额上等值n在改革开放以前,人民币发行准则是国家每增加8元的产出,就增发1元货币2008-08-2952 为什么我国古代长期用铜做货币材料?n东晋的孔琳曾对此有很好的说明n孝武元年(公元378年),东晋发生通货紧缩,物价持续低迷。

      大臣桓玄主张禁用铜币,用谷物和布匹代做交易媒介n孔琳对此提出反驳他首先指出,国家应该禁止百姓把货币作为活动的目标,但不应该禁止货币本身n然后他又分析了以铜做货币的好处:““制无用之货,以通有用之财,既无毁败之费,又省难运之苦,制无用之货,以通有用之财,既无毁败之费,又省难运之苦,此钱所以嗣功龟贝,历代不废者也此钱所以嗣功龟贝,历代不废者也””(见晋书,下同)(见晋书,下同)n即铜币的好处是:n本身无使用价值(属无用之货,另当时铁器已经普及,铜本身的使用价值也在下降);n坚固耐用,价值能长期保存,可以任意分割而价值不损(无毁敗之费)n便于携带(省难运之苦)n这就是铜币能代替古代的龟贝壳充当货币的原因n(战国以前,铁器不是没有就是很少,铜广泛用于祭祀品、武器和农具的生产,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这是贝币流行的原因之一)2008-08-2953 为什么我国古代长期用铜做货币材料?-续n接着他又分析了以粮食和布匹做货币的坏处:““谷帛为宝,本充衣食,分以为货,则致损甚多又劳毁于谷帛为宝,本充衣食,分以为货,则致损甚多又劳毁于商贩之手,耗弃于割截之用,商贩之手,耗弃于割截之用,””n即谷物布匹货币的坏处是:n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充当货币,会使社会消费减少(本充衣食,分以为货,则致损甚多)n容易损坏,价值难以保存,不便携带(劳毁于商贩之手)n不能在保值条件下分割为标准单位(耗弃于割截之用)n铜币的最大弊端是容易掺假和被削薄,但对谷物和布匹作弊更容易:n““巧伪之人,竞湿谷以要利,制薄绢以充资巧伪之人,竞湿谷以要利,制薄绢以充资””n因此,使用铜币的额外好处是减少国家打击犯罪的费用n魏朝曾经禁止铜币流通,对湿谷和薄绢者施以酷刑,但仍然无法禁止这类事情发生““是以司马芝以为用钱非徒丰国,亦所以省刑是以司马芝以为用钱非徒丰国,亦所以省刑””2008-08-2954 我国古代的贝币和金属货币2008-08-2955贝币铜贝币刀币布币秦半两五铢钱开元通宝金龟币 我国古代银币和纸币,及民国银币2008-08-2956宋代交子袁大头银元宝 三、货币的性质、形式和历史作用-续n市场经济中商品崇拜和货币崇拜n在宗教中,神是人脑或观念的产物,这些观念不仅被人赋予生命,还被人赋予对人自己进行统治和生杀予夺的权力。

      n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和货币是人手的产物,但在人们的观念中,被表现为有生命的、并对人实施统治的主体,决定着人的成败生死n由于有这种类似,马克思把市场经济中认为商品和货币具有人格的观念,称之为商品崇拜和货币崇拜 n“货币崇拜之谜就是商品崇拜之谜”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111页n因此,下面我们重点讨论商品崇拜572008-08-29 三、货币的性质、形式和历史作用-续n商品的神秘性n物作为使用价值毫无神秘性n例如,笔记本电脑作为物就是一个高级的拥有图形界面的计算器n物一旦作为商品,就变成一种可感觉同时又超感觉的对象性n一个经营笔记本电脑的人,可以和我们一样用触觉感知其经营的商品,但是却无法用触觉感知其价值及其变化n然而,正是其中的价值及其变化,决定他事业的成败582008-08-29 三、货币的性质、形式和历史作用-续n商品神秘性产生的原因n劳动产品之所以一旦成为商品就有了神秘性,是由于以下原因n1. 一般人类劳动转化成价值,而价值又用物一般人类劳动转化成价值,而价值又用物(货币货币)来表来表现自己现自己n商品作为价值的同一性,来自生产商品的劳动的同一性n货币生产以后,货币成为商品同一性的代表:各种商品都等于一定的货币n而货币又采取了物(金银)的形式n结果:n似乎不是因为各种商品具有同质性(人类劳动的耗费)和价值,我们才可以用货币来表现其同质性和价值n而是因为有了货币(金银),各种商品才具有了同质性和价值592008-08-29 三、货币的性质、形式和历史作用-续n商品神秘性产生的原因-续n2. 劳动耗费采取了价值量的形式,而价值量又采取了劳动耗费采取了价值量的形式,而价值量又采取了货币数量的形式货币数量的形式n生产上的劳动耗费,其自然的计量尺度是劳动持续时间n但是在商品上,这种耗费却采取了银元或者人民币等实物计量的形式。

      n结果:n似乎商品价值量的大小不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n而是由商品所能交换的银元或者人民币数量决定的602008-08-29 三、货币的性质、形式和历史作用-续n商品神秘性产生的原因-续n3. 私人劳动与社会总劳动的关系,转化为物与物之间的私人劳动与社会总劳动的关系,转化为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或者商品与货币之间的交换关系社会关系,或者商品与货币之间的交换关系n在商品生产中,私人劳动是否对社会有用,需要私人之间的商品交换来证明n结果,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商品交换关系,即物与物之间的关系n在市场经济中,人的社会关系对象化在物中,即商品和货币之中n人的社会关系对个人的支配,表现为物的交换关系对人的支配n商品和货币因此主体化了,神秘化了n对商品和货币的崇拜由此产生612008-08-29 三、货币的性质、形式和历史作用-续n货币的社会历史作用n货币与社会平等n在市场中,人与人的对立转化为物与物的对立n与商品对立的,是货币,而不是持有货币的人不论货币所有者地位如何,都必须为同一商品支付相同的价格n个人权力来自其货币,而非身份n因此,货币是现代平等观念的经济基础当所有人都必须首先得到货币才能得到基本消费资料时,平等观念就成为社会的基本意识形态。

      n货币与社会自由n货币可以直接转化为任何商品,持有货币,等于获得了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任何社会财富手段因此,货币又是现代社会自由观念的经济基础622008-08-29 三、货币的性质、形式和历史作用-续n货币作为抽象财富的内在矛盾及其社会作用n货币作为财富,在质上是无限的n货币是财富的抽象形式,代表了一切物质财富n货币作为价值,可以和任何商品交换n货币作为财富,在量上是有限的n任何货币量都是财富的有限积累n任何货币量都是一个有待突破的界限n货币作为财富在质上无限量上有限的矛盾,驱使人们无休止地追求货币n结果n一方面是无尽的勤劳和创造,是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n另一方面是无尽的贪欲,是“普遍的犯罪和普遍的腐败”(马克思)632008-08-29 三、货币的性质、形式和历史作用-续n货币对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解体作用n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财富的基础是奴隶或农民生产的剩余农产品n因为传统农业不是建立在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基础上,因此,人均剩余农产品的增加极为缓慢n货币作为财富在质上无限量上有限的矛盾,首先会导致统治阶级对货币的无限贪婪,进而导致其对农民的残酷剥削n结果是周而复始的农民起义和皇朝更迭n资本主义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创造利润,因此,雇佣者的生活必需品与资本家的剩余产品可以一起增加n所以,对货币的追求本身不会导致资本主义解体642008-08-29 东汉王朝灭亡前的最后疯狂n汉灵帝时,汉王朝已是风雨飘摇,摇摇欲坠,而皇帝和官僚对货币的疯狂追求和腐败,则加速了东汉的灭亡n灵帝认为其前位皇帝恒帝执政的最大教训,就是没有“私蓄”,一身贫困,“故于西园造万金堂,以为私藏故于西园造万金堂,以为私藏”。

      n万金堂私藏钱的第一个来源当然是各地上交的税赋,第二个来源,则是太监的私钱仅这两项,就使其“家至巨亿”n但是灵帝还嫌不够,又开辟了私藏的第三个来源,这就是卖官:“于是悬鸿都之榜,开卖官之路,公卿以降,悉有差等于是悬鸿都之榜,开卖官之路,公卿以降,悉有差等”n廷尉(司法部长)出钱500万可以买司徒(汉代宰相)刺史(中央住省特派员)和太守(省长)到任和提升,须“助治宫室钱,助治宫室钱,大郡至二千万钱,不毕者或至自杀大郡至二千万钱,不毕者或至自杀” (晋书食货志)n公元220年,灵帝死后31年,汉朝正式灭亡2008-08-2965 东汉王朝灭亡前的最后疯狂-续n再举一个官吏疯狂贪污的例子n汉献帝时,由于李、郭之乱,国家发生了饥荒是时谷一斛(是时谷一斛(1010斗)五十万(枚铜钱),豆麦二十万,人相食啖,斗)五十万(枚铜钱),豆麦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盈积,残骸余肉臭秽道路白骨盈积,残骸余肉臭秽道路””n于是献帝下令用官仓中的粮食熬粥赈济灾民n然而,无限的贪欲已使官吏的人性全无,这些用来救命的粮食居然全部被负责熬粥的官员窃走赈灾许多天后,饿死者不见减少,反而增加n献帝““乃亲于御前自加临给,饥者人皆泣曰:乃亲于御前自加临给,饥者人皆泣曰:‘‘今始得耳今始得耳’”’”2008-08-2966 三、货币的性质、形式和历史作用-续n我国古代抑制货币解体作用的制度建设n我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家很早就发现货币对封建社会有解体作用,因此积极主张对货币的作用进行限制n用来限制货币作用的一个制度是“礼”n礼是一种等级制度,因而也是一种分配制度n孔子希望统治阶级严格按照礼的规定获取社会 财富,不要因自己的无限贪欲而导致自己的统治瓦解n另外,礼也被用来对商人的消费从而其货币权利进行限制n这种制度的有效性,已由历史给出了答案672008-08-29 三、货币的性质、形式和历史作用-续n货币分割财产的作用n货币的可分属性,使货币可以用来分割任何物质财产n货币的这一属性在共有财产解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n没有货币,一个家庭成员不可能将其共有财产,如一条耕牛,私有化(分掉);一个上市公司的老总也不可能将公司的巨额财产非法据为己有n但是,有了货币,家庭成员私分不能从物质上分割的家产,上市公司老总侵吞公司的巨额财产,就是可能的了n100辆总价值1000万的小汽车,最终变成公司经理国外私人账户上的一笔存款,并不是不可能的事n因此,货币的存在,为共有财产的解体,既提供了主观刺激,又提供了客观手段682008-08-29 三、货币的性质、形式和历史作用-续n货币本身作为共同体n货币在一国的居民之间建立起直接的经济联系n只有在使用统一货币情况下,一个地区的居民的劳动才有统一的价值表现,他们的社会权力才有统一的外在形式n人民币只有在中国,才是价值的独立存在形式,才能直接与市场上的任何其他商品交换,才赋予个人直接支配社会财富的权利n因此,货币本身就是一个共同体n秦始皇刚一统一中国,就着手实施各种物质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即各地的度量衡和货币的统一n苏联的解体,既带来新的国家,也带来新的货币n欧元产生的过程,就是欧元区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就是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这一地区自由流动的过程n把几个国家的货币统一为单一货币的困难,就是在一个多民族的大国维持单一货币的困难692008-08-29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