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第一书记观后感(精选多篇).docx

71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484908259
  • 上传时间:2022-08-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8.98KB
  • / 7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3年第一书记观后感(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第一书记观后感 《第一书记》观后感 《第一书记》这部影片讲述了原安徽省财政厅干部沈浩,被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任第一书记期间的感人事迹影片真实、客观地记录了沈浩同志在小岗村近6年的工作、生活经历工作期间,沈浩同志一言一行中透出的责任感,一个共产党员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沈浩在去小岗村之前,在省财政厅工作时,每年的考核都是基本称职,和全国大多数公职人员没有区别,他并不是多么与众不同的人物2023年2月,他积极响应安徽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在小岗村干了三年又三年按照现代人的标准,他有车有房,有一个好的工作,生活安定、舒适,本可以随波逐流,按部就班地享受他的小康生活,但沈浩同志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小岗,这种选择意味着压力,承担着责任他把下乡挂职锻炼,看成是人生"干点事业"的一个机会,他把小岗村作为一个新的创业舞台,要利用"小岗村这张名片",既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同时创造社会的价值沈浩同志放弃相对优越的城市生活,投身基层,扎根小岗六年,把汗水和真情留在了小岗村,把爱和希望留在了小岗村,为小岗的发展鞠躬尽瘁,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沈浩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无愧天地和百姓的奋斗,给我们心中不曾离去的奋斗史诗中,增添了"第一书记"崇高的形象 他把到小岗村工作看成是组织的信任和赐予,看成是花钱买不到的责任和荣誉他解放思想,坚持原则,解决矛盾,干事创业,带领小岗村民进行二次改革,给小岗村民带来了盼头大包干精神在新时期新阶段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他官不大,责任却很大,他对人民群众有感情,扑下身子和小岗村民一道吃苦,把几千号人的吃穿住行当作责无旁贷的责任和奋斗的动力,用一片真心换来小岗村民的一片真情 他上有老母,家有贤妻和挚女,常年不能和家人团聚,爱家却不能顾家他三年又三年,以任劳任怨、无私无畏地为百姓干好事、干实事来弥补自己对家人的心灵愧疚"我们离不开沈书记"„„能够让人民群众感到离不开,这是何等的境界,这是生命何等的光辉! 他将有限的生命化为对人民、对事业无尽的奋斗,他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的同时,也使他的名字在我们心中永远不会离去,沈浩--第一书记 “当官的不一定做事,做事的不一定当官”,这句感慨不是无奈也不是不平,不是自嘲也不是不屑,而是他真真正正意识到当官的意义不是居高位,不是谋私利,而是为人民做实事。

      而且如果所有人都做守着坑等着官位的萝卜,把精力用在邀功争权,专门比空洞的政绩的话,还能有精力真正的为群众办事吗而沈浩到了小岗,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有了用武之地,一心扑在工作中,这样才是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个人价值,也真正为村民办了实事 做为一个共产党人、做为一个基层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踏踏实实为人民工作,要有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始终把群众的事挂在心上,这样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与支持 推荐第2篇:《第一书记》观后感 做人要做大写的人 ——观《第一书记》有感 (中建五局土木公司 彭云涌) 近段时间连续观看了三部影片《焦裕禄》《郭明义》《第一书记》,看后深有感触,尤其是那部《第一书记》, 整部电影引起了很多共鸣,也引发了很多思考从屏幕上我看到一个真实的沈浩,一个感人的沈浩,一个无愧共产党员称号的沈浩 当我提笔想写点东西的时候一些电影情节依然清晰:沈浩媳妇一句听似可笑、实际寓意很深的经典台词“没坑时萝卜在,有坑时萝卜不在了”,沈浩回到省财政厅联系业务,他的同事升任省财政厅副厅长,而沈浩感慨“当官的不一定做事,做事的不一定当官”。

      这句感慨不是他无奈也不是不平;不是自嘲也不是不屑是他真真正正意识到当官的意义不是居高位,不是谋私利,而是为人民做实事沈浩到了小岗,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有了用武之地,这样才是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个人价值,也为村民带去了万世福音 整篇电影所表现的其实就是沈浩这一村委书记的“三颗心” 一是时刻保持“平衡之心”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平衡心理某人赚了钱,某人升了官,某人买了车,某人盖了别墅等等,我本来比他们强、比他们工作早、资历比他们老,可我现在却不如他们风光体面!对比产生了心理不平衡,而这种心理不平衡又驱使着人们去追求一种新的平衡,于是就会产生消极怠工,贪污腐败等等不良习气但是影片中的沈书记不一样,他却能以一颗“平衡心”“沉下去”,从条件优越的省城到条件极其艰苦的小岗村,一干就是6年,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正如财政厅的一位同事所说:“让一个省直机关干部下到农村最基层,不要说像沈浩这样为地方为百姓干了这么多事,就是能在村里住上三年他就是了不起了这些尤其值得我们这些基层的中层干部学习,要沉下去,不能好高骛远,不能贪图享受,要真真正正的为了公司前途和发展尽职尽责 二是时刻追求“责任之心”。

      沈浩书记能够一如既往地凭着对自己人生选择的崇高责任感用心做事,用心地去践行自己的承诺2023年2月,沈浩到小岗村一个多月,就把全村108户跑了两遍,摸清了小岗的家底解决了影响小岗村经济和谐发展的修路和保护村集体财产的两家大事接着,办起了各种企业、旅游服务业等等带领着全村人民走向致富的道路正如胡锦涛总书记的一句话:“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三是时刻坚守“为民之心”沈浩割舍了对老母和妻女的爱,却把“一腔的爱”都给了小岗的父老乡亲正因为有了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胸怀,沈浩才能在小岗呆上一届又一届,6年春秋,沈浩用实事向小岗村人民证明了自己的初衷:他是来扎根基层,来为民办实事而作为基层干部,我们是不是对每位员工的心声和索求是不是了如指掌,是不是真真正正关心过他们每个人背后的生活和故事,这些都值得我们每一位基层干部去反思 写到这里我不禁又想起了我们公司的陈超英——陈阿姨很多东西是多么的相似,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都是再平凡不过的小事:为已经离退休的党群系统老员工发节日问候短信、为一时糊涂而犯错的年轻员工伤心落泪、为远在非洲艰苦环境的项目员工背去扣肉、为伤病的农民工募集捐款、为80高龄的老母亲洗脚按摩等等„„事情虽小但折射出陈超英同志情系群众、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她那矢志不渝的信念、公而忘私的情操、是非分明的品格、以苦为乐的境界、言行一致的作风和关爱群众的美德永远留驻我们心中她的精神更是在这样一个容易忘却责任、忘却信念的时代,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点亮了希望她的事迹将时刻鞭策着后人,让我们记住,不论何时何地,身为一名共产党员,都要活的堂堂正正,光明磊落! 焦裕禄、沈浩、陈超英等等都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我们所有党员都应该和他们对照,想一想自己应该如何对待群众?如何对待组织?如何对待人生?我作为一名老党员,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像他们那样真正地为民着想,像他们那样对自己的工作一丝不苟,时刻保持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努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与担负好自己的责任 最后让我们听着《做人》,在音乐中永远的悼念那些为了祖国伟大事业而逝去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们"红手印映出一个大写的人,万世根本是做人,做大写的人„„" 推荐第3篇:《第一书记》观后感 《第一书记》观后感(2篇) 篇1 “八旬奶奶红薯当饭,9岁孙女挖地养家 “爸爸,电视上的小女孩张枝红真厉害,她才9岁,身体柔弱比我还小,就能挑水、做饭,撑起照顾79岁奶奶的重担,比我懂事多了。

      12月日晚上,当我噙着眼泪观看XX卫视《第一书记》节目入迷之时,儿子突然说出了这句让我和爱人感动一阵子的真心话 罗云作为XX区XX镇贫困村屯利村的“第一书记”,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他结合屯利村的实际,经过市场调研和不懈努力,终于摸索找到了牛大力、油茶种植这两个“致富宝”,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使用传统手艺压榨茶油,亩产值达4-万元,拓宽了屯利村民的脱贫致富之路由于罗云“真扶贫、扶真贫”扶到了点子上,引起了XX区扶贫办的重视和支持,明确表态优先把屯利村的油茶种植列入明年扶贫开发项目 罗云书记是我市“第一书记”的成功典范在帮助贫困村找到致富路子的同时,他还悉心为曾XX、张XX等弱势群体排忧解难,通过媒体的力量,引起了社会爱心人士对困难人员的关注和扶持,“众人拾柴暖”得到了较好体现罗云向困难群众播洒了“第一书记”真心为民的真诚情怀,传递了“第一书记”正能量 “我要保护好棚子,保护好奶奶在专注观看“祖孙俩俭吃俭用,破布棚难挡台风”章节之时,当14岁的曾丽敏说出这句让人心酸的话时,我和现场观众一样为之动容是啊,困难群众生计艰难、“户外做饭”、“破布棚难挡台风”度日如年,太需要大家伸出援助之手了。

      笔者有幸担任XX镇贫困村XX村“第一书记”,要从罗XX记身上吸取成长的营养,无愧于“第一书记”的称呼和荣誉,牢记“第一书记”抓稳定、抓党建、抓文明、抓服务、抓清洁乡村等“五抓”的光荣职责,继续抓好马朗村甘蔗、油茶、穿心莲种植、淡水鱼养殖等扶贫产业的申报和验收,组织指导好群众搞好“清洁乡村”活动,持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用卓越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努力为建设“美丽XX·生态乡村”奉献“第一书记”的微薄之力 篇2 弘扬主旋律的影片>描写的是:安徽XX县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同志无私奉献感人的模范事迹在他身上体现出的共产党员的闪光点,在当今社会更显难能可贵沈浩同志放弃了城里舒适、优越的环境和工作,自愿深入到贫困、落后、艰苦的农村最基层工作,发扬了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实践着“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誓言看到小岗村的老百姓三次集体按手印挽留沈浩同志,看到沈浩同志在小岗村六年中为老百姓铺路架桥,办实事、办好事,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模范事迹,深深感动了我们 银幕上呈现的是沈浩同志为小岗村老百姓谋福利的一桩桩一,而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更多的像焦裕禄、孔繁森、雷锋以及老前辈这样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沈浩同志用他年仅4岁的年轻生命,谱写了新时代的为人民服务的新篇章而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一位老前辈也是用48岁的短暂一生,为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为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为北平(北京)的和平解放;在鲜为人知的隐蔽战线上,为党和国家做出了杰出的和重要的贡献在新中国的建设中,鞠躬尽瘁、无私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60年—1962年,我国面临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农村遭灾、粮油减产他临危受命被调到农业部粮油生产管理局任局长当时粮食、油料就是全国人民的生命线我那时虽然上小学四年级,但清楚的记得党中央发出“全国人民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号召,这位局长掌管全国的粮油生产,忧国忧民的精神压力难以想象,肩上的重担是巨大的他经常深入重灾区安徽省,视察灾情,现场指导生产自救,及时给中央提供第一手情况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严重的透支着他的身体但他坚持和当地老百姓同吃同住老百姓没有粮吃,吃的是瓜代菜、白薯梗、白薯叶掺上麦麸等这位局长同样也吃这些县里领导、村里干部心疼他,有时给他弄些还能称得上是粮食的东西给他吃,但都遭到这位局长的拒绝听他爱人说,有一次村干部给他弄来一碗杂面条让他吃,但他看到房东家嗷嗷待哺的孩子,他流着眼泪把面端给了孩子。

      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和严重的营养不良,损害了他的身体最后一次从安徽灾区回北京时,他是被担架抬下飞机直接送进了医院最终因积劳成疾,身患癌症,英年早逝看了沈浩同志的事迹使我联想起这些,难以抑制的心痛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父辈生活的年代,所做的工作与沈浩同志大不相同,但他们全心全意、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共产党员的高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