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24408921
  • 上传时间:2022-07-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9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Summary:新课程改革,首要任务是改变教师,改变教师的角色,改变教师的教学策略,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改变教师的学习意识,让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最终推动新课改更好地向前发展Keys:新课程;改革;适应;转变;要求虽然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教育教学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也不能否认它在教育稀缺时代一定程度上也曾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但当人类迈进了21世纪的大门,当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照进地球的那一刻起,我们蓦然发现,我们的教育体制与别人相比还存在如许的不足和弊端,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世纪竞争的需要,也不能很好地促进我们下一代更健康地成长为了我们国家的未来,也为了我们民族的希望,我们的传统教育教学终于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一个众所期盼、强力推动的新课程改革的那一页也毅然掀开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成了必需的途径推动改革者——教师,却成了被改革者,并成了这次改革瞩目的焦点这场改革对于幼儿教师也不例外可以说,新一轮课程改革将使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为此,为了适应课程改革,教师应适应如下基本要求:一、教师要适应转换角色的要求在此次改革浪潮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它对幼儿教师做出了新的诠释,颠覆了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的师幼关系如,以前老师叫小朋友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听——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笑——春天来了,桃花笑了调皮——风很调皮,把云彩逗笑了说真的,孩子们说的这些话挺生动、传神,连我也被感动了但在课改之前这些话均受到老师的否定和批评你可以想一想,孩子们多少的创造和灵性均被一棍子打死了,要是放在现在课改中那是不可想象的事所以,新课改要求教师的角色是教学的理解者、合作者、引导者,而不能像以前那样高高在上,随便按照自己的需要来扼杀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二、教师要适应转变教学策略的要求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的教学策略也要发生改变具体如下:由重成绩向重能力转变;由重传授向重学习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同一化教育向差别化教育转变如,传统教学中,幼儿获取大奖,老师、园长很看重,现在则不然,奖不奖无所谓,关键是看幼儿在此过程中是否得到了锻炼;以前评价教师是你教了什么,现在则是侧重幼儿学到了什么;以前是问幼儿有没有和谁一样厉害,而现在是尽量鼓励幼儿有自己的创意。

      随着看问题的角度和评价的方法的不一样,教师教学策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推动了新课改向前发展三、教师要适应改变课堂教学行为的要求在课改中,教师的课堂教育行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首先是“尊重幼儿”尊重从教师对幼儿的称谓开始,如由“小朋友”到“孩子们”,其次是教师评价幼儿的语言也发生了变化如,以前是“你真乖”,现在常用“你真棒!”一字之差,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目标,“乖”是培养听话懂事的“乖孩子”,而“棒”是培养全面发展、健康向上的优秀孩子这里面渗透着“正面强化”的研究思想以往常说“你真聪明”,现在常用“你真能干!”反映出教师对幼儿教育目标的重点转移,由重“智”向重“能”发展其三是组织活动的语言和方式发生了变化,如“小手放膝盖;眼睛看老师;请你跟我这样做等组织活动时的用语,如今已经不多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悠扬的钢琴曲”和创编的“律动、儿歌”等四、教师要适应“终身学习意识”的新课改要求我们很感慨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也知道新课改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且现实生活中的教学方法也找不到一成不变的,但我们后退无路,只能毅然前行,因为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探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所以,此次新课程改革,首要任务是改革教师,改革教师什么呢?改变教师的角色,改变教师的教学策略,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改变教师的学习意识,让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最终推动新课改更好地向前发展Reference:[1]孟庆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07.[2]余文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四大支柱.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09.(作者单位 福建省永春蓬壶中心园)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