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剖析课件.ppt
9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吴敬梓与儒林外史,一、吴敬梓的生平,(17011754),,,字敏轩,自号秦淮寓客,晚年又自称文木老人二、诗、文、词创作:,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大部亡佚诗说七卷,亦亡儒林外史使吴敬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作家1,儒林外史,一、成书时间:,寓居南京之时,二、儒林外史的版本,1、早期抄本,2、其它:,五十回本,五十五回本,五十六回本,六十回本,2,儒林外史的主题思想概述,1、以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为中心,描绘了儒林及官僚、豪绅、恶霸、商人、流氓、恶棍、妓女、风水先生等等社会各阶层人物,广泛而真实地刻画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世相,揭露出整个社会腐朽没落的倾向2、同时通过对一批所谓“真儒”的刻画,也寄托了作者企图以恢复古礼古乐来改变堕落的世风的理想3,儒林外史思想内容分析,一、儒林外史首先真实地写出了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不合理1、科举制度造成了知识分子灵魂的丑恶、命运的悲惨,周进、范进,2、科举制度被坏了社会风气,疯狂追求举业,自缚手脚与思想,己被害又去害人,丑态百出马二、鲁翰林、匡超人,3、科举制度造就了假名士,娄三、娄四等,二、揭露和批判官场的腐败和政治的黑暗,王惠、汤知县、严氏兄弟,三、揭露封建道德虚伪、残酷,荀玫、王德、王仁、王玉辉,4,儒林外史思想内容,四、肯定和歌颂的正面人物,以寄托社会理想,杜少卿吴敬梓的影子:,异端思想+阶级和时代烙印,民主思想+封建思想,虞育德、庄绍光、迟衡山,批判现实、同情民众,有标准的儒家思想,沈琼枝、季遐年、王太、盖宽、荆元,自食其力的市井细民+封建士大夫的印记,5,儒林外史艺术特色,一、讽刺性,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敬梓之所描写者即是此曹(指“制艺而外,百不经意”的书生),既多据自所闻见,而笔又足以达之,故能烛幽索隐,物无遁形,凡官师、儒者、名士、山人,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声态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史略举出范进中举后,又逢丧母之痛,在汤知县的宴请中,则专在燕窝里拣大虾圆子往嘴里送作为例子对这种手法赞曰:“则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诚微辞之妙选,亦狙击之辣手矣6,儒林外史艺术特色,2、理解:,(1)讽刺必须“秉持公心”:,能用“公心讽世”作者对社会人生深有所感,用不偏不倚的态度去攻击时弊,(2)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取材及细节俱真实把那些常见的,谁也不觉得奇怪的生活场景捕捉下来,如实的加以描绘一些可鄙可笑的现象自然流露出来,而达到了讽刺目的,(,3)讽刺态度含蓄婉曲:,表面上是无一坏话,客观描写,但情伪之态毕露,所达至的讽刺效果甚大,7,儒林外史艺术特色,二、独特的结构形式,1、鲁迅:,惟全书无主干,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迄,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但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因亦娱心,使人刮目矣2、理解:,(1)没有中心人物、情节,截取生活横断面暴露社会。
外形松散,内在紧联2)继承话本、传奇的传统,又反映了文人独立完整的构思8,儒林外史艺术特色,三、富有表现力的文学语言:,1、在口语基础上提炼而成的白话,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讽刺意味,2、文言语汇、职业行话适合人物不同的身份和性格,3、风格:,朴素、精确、明快、幽默,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