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一则西汉早期铜镜铭文所折射的汉人精神世界.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19614472
  • 上传时间:2017-11-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0.09KB
  • 关于一则西汉早期铜镜铭文所折射的汉人精神世界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 关于一则西汉早期铜镜铭文所折射的汉人精神世界关于汉代诗歌,从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刘勰《文心雕龙》以及钟嵘《诗品》等叙述来看,此一巨大时间跨度之内,五言诗十分沉寂,似乎尚未出现,因此钟嵘《诗品序》感叹“吟咏靡闻”此三者本着诗歌史的意识,来努力发掘前代抒情诗歌的成就,但是所面对的四百年诗史,却大致是一片空白(不知名的乐府和古诗除外)这令人产生疑惑,为什么汉代在《诗经》、《楚辞》文学的基础上,诗歌却没有得到继续的开拓和发展?制约诗歌类韵文成长的内在原因又是什么?这有待于作深入的探讨前辈学者早已注意到汉代青铜镜铭文所具有的文学史价值,并已有所论述,此或许能为解释上述原因提供佐证李学勤先生《海外访古记》五《英国》记载布里斯托市收藏一西汉早期蟠螭镜,为较晚的昭明镜和精白镜铭之祖,镜铭共四十八字其铭内圈曰: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心葱(忽)外圈曰:扬而愿忠,然壅塞而不泄怀糜(靡)美之穷皑,外承欢之可说慕窔兆之灵景,愿永思而毋绝李先生指出:“这首诗在文学史上也应有一定地位 ① 这是颇有见地的意见关于两汉镜铭的文学价值,颇引起研究者的兴趣,譬如***林素清先生曾撰《两汉镜铭所见古语研究》②,对于出土汉代镜铭作了较详细的搜罗和分类。

      常见昭明镜完整的铭文是: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心忽扬而愿忠,然壅塞而不泄 ③精白镜铭文是:洁清白以事君,怨阴欢之弇明焕玄锡而流泽,恐志疏(或作疏远)而日忘,慎(或作怀)靡美之穷皑,外承欢之可说慕窈窕于灵泉(或作景),愿永思而毋绝④因年代遥远,今人阅读时会遇到一定的障碍林氏文章认为上述昭明镜、精白镜铭所常见铭文乃“皆借镜之洁净光明为喻,说明忠君有坚贞之志”然两汉铜镜铭文一般都表达思念和祈求富贵长寿,汉初自高祖以至文帝,集权政治、君权权威还未确立,而在此时却出现以“忠君”为主题的镜铭,并且已渗透到世人日常生活用品,这不符合历史实际,因此,林氏此种理解有所不妥首先,此与汉初时代精神不合按雷从云《楚式镜的类型与分期》⑤研究结论,出土数量最多的楚式镜均无铭文,铜镜铭文的出现,大致滥觞于战国末期,而铜镜较普遍地出现铭文则要从汉代开始,此除了铸造工艺、社会风气因素之外,也与汉人的思想有直接关系,或者说,镜铭反映出汉人的精神世界西汉初年,所谓“忠君”观念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论语·学而》中孔子讲“主忠信”;《管子》第三卷《五辅》说:“为人臣者忠信而不党所谓“忠信之道”从战国以至汉初成为争论的焦点。

      《史记》本传称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郭店楚简《忠信之道》对此作了最接近屈原时代本义的诠释,其中定义“忠”和“信”曰:“忠,仁之实也;信,义之期也⑥忠信必须体现仁义的真精神,绝对不是逢迎主上,并且这里所强调的是作为独立个体应具的美德,屈原的“忠”和“信”正体现出他在君权面前凛然的人格风范 ⑦ 郭店楚简《鲁穆公问子思》说:“鲁穆公问于子思曰:‘何如而可谓忠臣?’子思曰:‘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在汉初,激烈的反秦、反法家思潮是主旋律,青铜镜当时属于私人用品,它是否可能出现以忠君为题旨的铭文,实在令人怀疑其次,青铜镜的使用,在汉人具有吉祥辟邪的意味,其祈愿一般表达出既企慕天国的永生、又希望得到俗世满足的心理,譬如日光镜铭有一则曰:“镜气清明,服者君卿延年益寿,安乐未央⑧ 显然“镜气清明”与“延年益寿”有直接的关联根据孔祥星、刘一曼著《中国古代铜镜》介绍上世纪出土的一些铜镜常置于人骨架的腰部或胸部⑨;按《满城汉墓发掘报告》叁《二号墓》二《出土器物》介绍三件铜镜,分别出于主室漆盒、棺内漆奁和墓主窦绾玉衣左手中,而且棺内漆奁中的蟠螭纹规矩镜还有十五字铭文曰:“大乐富贵,得所好,千秋万岁,延年益寿。

      ⑩此实质上与先秦两汉人佩玉的风习十分相类,表达出世人对于富贵长寿的渴求此对于理解上述昭明镜、精白镜铭颇有启发,其铭文是以明镜来比拟持镜者,或寄寓以明镜降福持镜者之意按《国语·周语》说:“祓除其心,精也;考中度衷,忠也;昭明物则,礼也;制义庶孚,信也然则长众使民之道,非精不和,非忠不立,非礼不顺,非信不行此是内史过对于周襄王的告诫之辞,其中“精、忠、礼、信”四者,作为周襄王乃是向内的道德修养,其中“精”又是第一位的,“忠”、“礼”与“信”只是从属于“精”,个体惟反身有“精”,才能够焕发出“忠”、“礼”与“信”种种美德,所以对照上述镜铭“内清质以昭明”,联系“昭明物则,礼也”,也必然需以内在的“精”为前提汉文帝时的贾谊《新书》是与此镜铭差不多同时期的文献,作为参照,可有助于对此镜铭的理解《新书》卷第八《道德说》说:德有六理何谓六理?曰:道、德、性、神、明、命,此六者德之理也诸生者,皆生于德之所生;而能象人者,独玉也……神者,道、德、神、气发于性也,康若泺流不可物效也变化无所不为,物理及诸变之起,皆神之所化也,故曰“康若泺流谓之神”,“神生变,通之以化”明者,神气在内则无光而为知,明则有辉于外矣。

      外内通一,则写得失,事理是非,皆职于知,故曰“光辉谓之明”,“明生识,通之以知”……物所道始谓之道,所得以生谓之德……故曰“忠者,德之厚也”……故曰“信者,德之固也”……《书》者,著德之理于竹帛而陈之令人观焉,以著所从事,故曰“《书》者,此之著者也”《诗》者,志德之理而明其指,令人缘之以自成也,故曰“《诗》者,此之志者也”《易》者,察人之循德之理与弗循而占其吉凶,故曰“《易》者,此之占者也”《春秋》者,守往事之合德之理与不合而纪其成败,以为来事师法,故曰“《春秋》者,此之纪者也”《礼》者,体德礼而为之节文,成人事,故曰“《礼》者,此之体者也”《乐》者,《书》、《诗》、《易》、《春秋》、《礼》五者之道备,则合于德矣合则欢然大乐矣,故曰“《乐》者,此之乐者也”人能修德之理,则安利之谓福……德毕施物,物虽有之,微细难识夫玉者,真德写也六理在玉,明而易见也是以举玉以谕,物之所受于德者,与玉一体也11其中“明者,神气在内则无光而为知,明则有辉于外矣外内通一,则写得失,事理是非,皆职于知,故曰‘光辉谓之明’,‘明生识,通之以知’……物所道始谓之道,所得以生谓之德……故曰‘忠者,德之厚也’……故曰‘信者,德之固也’……”《史记·五帝本纪》之张守节《正义》有曰:“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

      《尚书大传略说》“孔子曰‘心之精神是谓圣’”12,两者或有渊源关系对照昭明镜铭文说所谓“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显然“明”和“光辉”是指一种人的心理及生理状态,而以玉作比喻,诚如《礼记·玉藻》所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此在先秦成为传统,正表明在此种状态下,非但生命力饱满,而且智慧优裕紧接对于“明”和“光辉”的诠释,又曰“明生识,通之以知”,《新书》卷第八《道术》说:“爱利出中谓之忠,反忠为倍……期果言当谓之信,反信为慢……深知祸福谓之知,反知为愚可见“忠”、“信”分别是德之“厚”与“固”,而所谓“知”,在贾谊思想中侧重于个体独立的修养,尤其“深知祸福谓之知”,隐约透露出《老子》的祸福观,足见对于个体自我生命价值的珍惜,远要凌驾于他者之上,故“心忽扬而愿忠”实际上与后世所理解的效忠君主无涉李学勤先生《先秦儒家著作的重大发现》一文,已经谈及“贾谊《新书》的《六术》篇曾引据《五行》,这是马王堆帛书整理者已经指出的《六术》和与之连接的《道德说》也引据了见于郭店简的《六德》看来《五行》、《六德》实同出一源”13郭店楚简《五行》讲“仁”、“义”、“礼”、“智”、“圣”,然其具体呈现为“玉色”和“玉音”,确实与贾谊以玉象人德之“六理”具有相同的渊源,而且与先秦时期的“精气”养生说有直接的关联。

      清孙诒让《周礼正义》卷十二《玉府》曾对玉在古代社会生活里的重大意义作了赅博的阐释 14,在人类生死两界,玉都被视作具有神奇作用的器物《史记·孝武本纪》之《索隐》引《三辅故事》说:“建章宫承露盘,高三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但是古人是否真的食玉,孙诒让则表示怀疑《管子》第十二卷《侈靡》说:“珠者,阴之阳也,故胜火;玉者,阳之阴也,故胜水,其化如神《庄子·外物》中有“儒以诗礼发冢”的讽刺,述及墓主口中含珠;按《荀子·正论》说:“若是,则有何尤抇人之墓,抉人之口而求利矣哉?”两者恰好可以互相印证贵人重厚葬,金缕玉衣则是最高规格的葬仪,按《说文解字·玉部》,颇反映此种葬俗,如解释“琀”谓“送死口中玉也”,《汉书·杨王孙传》杨王孙说尸体“口含玉石,欲化不得”;又如解释“珥”谓“以玉充耳”,《荀子·礼论》说:“充耳而设……反生术也这充分证明玉不仅关乎人的养生,并且在给死者送葬器物中,玉也凸现着其重要的作用 15这正说明贾谊以玉比喻德之“六理”,也隐含着精气说的意思,此为将上述镜铭置于精气说语境来领悟,提供了有益的启迪至于镜铭“然壅塞而不泄”,今人比较难以理解林素清先生上述论文引《楚辞·九辩》所说“路壅塞而不通”来作解释,认为是屈、宋感喟奸人当道,自己忠心不得上达 16。

      然而按照这样的理解,此镜铭似乎具有某种社会政治批评的意味,士人将其现实中“不遇”的愤懑抒发于镜铭之上,如此泛政治化,政治似乎已到无孔不入的地步,然作如此解读的镜铭内容,与铜镜纹饰所流露的尚美求仙意识不谐和,在汉初不存在这样的可能性这里“壅塞”与“不泄”似是意近之词,可理解成像“壅塞”一样“不泄”按《史记·万石张叔列传》记载“(周)仁为人阴重不泄”《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说霍去病“为人少言不泄”《索隐》曰:“案:孔文祥云‘谓质重少言,胆气在中也周仁“阴重不泄”,其行亦同也’不泄”就并没有贬义词的意味泄,大致有两个意思,一则,贾谊《新书》卷第九《大政下》说:“故曰刑罚不可以慈民,简泄不可以得士注释者以“简泄”为“简慢”,引《荀子·荣辱》注说:“泄,与媟同,嫚也另则,《管子》第四卷《宙合》说:“故曰:欲而无谋,言谋不可以泄,谋泄菑极则指无形的计谋借言语泄露出去,《管子》第十三卷《心术下》说:“气者身之充也而气之泄,其意正与“谋泄”之“泄”意近湖北江陵张家山汉简《引书》曰:“人生于清(精),不智(知)爱其气,故多病而易死人之所以善蹶,蚤(早)衰于阴,以其不能节其气也能善节其气而实其阴,则利其身矣。

      17 所谓“节其气”也就是不泄的意思汉初陆贾《新语》卷下《怀虑》第九说:“养气治性,思通精神,延寿命者,则志不流于外《怀虑》又说:“心佚情散,虽高必崩,气泄生疾,寿命不长,颠倒无端,失道不行故气感之符,清洁明光,情素之表,恬畅和良,调密者固,安静者详,志定心平,血脉乃强18 《淮南子·原道》说:“故夫形者,非其所安也而处之则废,气不当其所充而用之则泄,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此三者,不可不慎守也疾病都是由于“气泄”所引发,而若要长寿,必须防止“气泄”,《管子》第十四卷《四时》甚至认为人若顺乎四时节律,“地乃不泄”,意指地气不致跑泄,此与养生意同,这是当时一般卫生健体的共识,反映于镜铭,正是所谓“壅塞而不泄”的意思李学勤先生所述镜铭下半节文字:“怀糜(靡)美之穷皑,外承欢之可说慕窔兆之灵景,愿永思而毋绝联系常见昭明镜完整的铭文之下半段:“洁清白以事君,怨阴欢之弇明焕玄锡而流泽,恐志疏(或作疏远)而日忘,慎(或作怀)靡美之穷皑,外承欢之可说慕窈窕于灵泉(或作景),愿永思而毋绝显然上边铭文是下边铭文的简写,其发端“洁清白以事君”,此存在两种情形,假使持镜者是女子,则其主语显然就指镜子的女主人,而女子与镜子则可以是一体同功者,在社会生活里,女子与镜子都可扮演“事君”的角色,在男性主导的社会,其主语理解作为人之妻妾,也是顺理成章的;假如持镜者是男子,因为这里不存在王权政治的君臣关系,其主语也不可能是为人臣者,而是“铜镜”,“铜镜”又比拟持镜之人——“君”,铜镜不经常擦拭,就会蒙上阴影,就如人情欲失去节制,也会掩却人心之“明”,人鉴于镜,则会生“洁清白”自。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猜您喜欢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 关于《罗生门》最后结局的探讨.doc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最赞的.doc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 江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8周周练地理试题(重点班).doc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词语盘点、日积月累汇总.doc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 江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8周周练政治试题(文科零点班、实验班、重点班).doc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心得体会.doc 关于【菜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doc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本中的写作手法16.docx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 从世博游看上海城市旅游游憩策划.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下期语文期末测试题.doc 江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8周周练生物试题(潜能班).doc On the Bill of Quantities mode of construction contract audit points(的工程量清单模式下施工合同审计点).doc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doc On the biological practice students build a platform for creative thinking(生物实践学生创造性思维构建一个平台).doc 关于七夕的诗词整理.docx 江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8次周练化学试题(实验、竞赛班).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