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2教案1.2《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pdf

2页
  • 卖家[上传人]:专***
  • 文档编号:252293310
  • 上传时间:2022-02-1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35.23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课题 2 人工固氮技术 -合成氨相关素材一、哈伯和哈伯法合成氨19 世纪以前,一些有远见的化学家指出:考虑到将来的粮食问题,为了使子孙后代免于饥饿,我们必须寄希望于科学家能实现大气固氮因此将空气中丰富的氮固定下来并转化为可被利用的形式,在20 世纪初成为一项受到众多科学家注目和关切的重大课题哈伯就是从事合成氨的工艺条件试验和理论研究的化学家之一利用氮、氢为原料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曾是一个较难的课题,从第一次实验室研制到工业化投产,约经历了150 年的时间 1795 年有人试图在常压下进行氨合成,后来又有人在50个大气压下试验,结果都失败了19 世纪下半叶,物理化学的巨大进展,使人们认识到由氮、氢合成氨的反应是可逆的,增加压力将使反应推向生成氨的方向:提高温度会将反应移向相反的方向,然而温度过低又使反应速度过小;催化剂对反应将产生重要影响这实际上就为合成氨的试验提供了理论指导当时物理化学的权威、德国的能斯特就明确指出:氮和氢在高压条件下是能够合成氨的,并提供了一些实验数据法国化学家勒夏特列第一个试图进行高压合成氨的实验,但是由于氮氢混和气中混进了氧气,引起了爆炸,使他放弃了这一危险的实验在物理化学研究领域有很好基础的哈伯决心攻克这一令人生畏的难题。

      哈伯首先进行一系列实验,探索合成氨的最佳物理化学条件在实验中他所取得的某些数据与能斯特的有所不同,他并不盲从权威,而是依靠实验来检验,终于证实了能斯特的计算是错误的在一位来自英国的学生洛森诺的协助下,哈伯成功地设计出一套适合于高压实验的装置和合成氨的工艺流程,这流程是:在炽热的焦炭上方吹入水蒸汽,可以获得几乎等体积的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和气体其中的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一步与水蒸汽反应,得到二氧化碳和氢气然后将混和气体在一定压力下溶于水,二氧化碳被吸收,就制得了较纯净的氢气同样将水蒸汽与适量的空气混和通过红热的炭,空气中的氧和碳便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而被吸收除掉,从而得到了所需要的氮气氮气和氢气的混和气体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及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氨但什么样的高温和高压条件为最佳?以什么样的催化剂为最好?这还必须花大力气进行探索以楔而不舍的精神,经过不断的实验和计算,哈伯终于在1909 年取得了鼓舞人心的成果这就是在600的高温、 200 个大气压和锇为催化剂的条件下,能得到产率约为8的合成氨8的转化率不算高,当然会影响生产的经济效益哈怕知道合成氨反应不可能达到象硫酸生产那么高的转化率, 在硫酸生产中二氧化硫氧化反应的转化率几乎接近于100。

      怎么办?哈伯认为若能使反应气体在高压下循环加工,并从这个循环中不断地把反应生成的氨分离出来,则这个工艺过程是可行的于是他成功地设计了原料气的循环工艺这就是合成氨的哈伯法当哈伯的工艺流程展示后,立即引起了早有用战争吞并欧洲称霸世界的野心的德国军政要员的高度重视,为了利用哈伯,德国皇帝也屈尊下驾请哈伯出任德国威廉研究所所长之职而恶魔的需要正好迎合了哈伯想成为百万富翁的贪婪心理从1911 年到 1913 年短短两年内,哈伯不仅提高了合成氨的产率,而且合成1000 吨液氨,并且用它制造了3500 吨烈性炸药TNT.到 1913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哈伯为德国建成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合成氨工厂,为侵略者制造了数百万吨炸药因而导致并蔓延了这场殃祸全球的世界大战当事实真相大白于天下时,哈伯受到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猛烈抨击,尤其当他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时,更击起了世界人民的愤怒二、我国合成氨工业的发展情况:解放前我国只有两家规模不大的合成氨厂;1949 年全国氮肥产量仅0.6 万吨;1982 年达到 1021.9 万吨,成为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合成氨新法 电合成最近,两位希腊化学家 Thessaloniki 的阿里斯多德大学的George Marnellos和 Michael Stoukides,发明了一种合成氨的新方法(Science,2.Oct. 1998, p98 ) 。

      在常压下,把氢气和用氦稀释的氮气分别通入一个加热到570oC 的以锶 -铈-钇-钙钛矿多孔陶瓷 (SCY) 为固体电解质的电解池中,用覆盖在固体电解质内外表面的多孔钯多晶薄膜的催化,转化为氨,转化率达到78%;而几近一个世纪的哈伯法合成氨工艺通常转化率为10-1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