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庐山白鹿洞书院课件.ppt
22页庐山白鹿洞书院,三、宋明理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创立:北宋五子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宋明理学,,(一)创立背景:儒学在困境中发展,,困境,,表现:,汉末、魏晋、唐末五代地位进一步动摇,原因,,佛教、道教的兴起与传播,儒学本身日益沦为笺注之学,受到质疑,发展,,唐中后期,、李翱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北宋的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产生奠定基础,,汉代末年,儒学权威性削弱,资 料,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宋)陈颐河南陈氏遗书,,资 料,韩愈在原道和论佛骨表中,对佛教进行了尖锐的抨击他指出佛教耗费大量财富,加重了百姓负担,使“民不穷且盗”又指出“佛本夷狄之人”,佛徒“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让佛教凌驾于儒学之上,有被同化为夷狄的危险他认为佛教自外与天下国家,灭弃封建伦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韩 愈,,(二)创立过程,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1.创立: “北宋五子”,的思想,,哲学思想:,伦理观:,政治思想:,“天理”是万物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发挥“仁”的学说,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程 颐,程 颢,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程颢像,理学的宇宙观 “理”是世界的本原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物如绝对精神、上帝的意志程颐像,材料二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理学的方法论 怎么才能通达“理”? 格物致知2.成熟:,,主要思想,,哲学思想:,伦理观:,政治思想:,理气浑然一体,先有理后有气,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道统论”、“正君心”,评价:,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做为官方正统儒学,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到了重要作用,,朱熹(11301200),材料三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理学的社会政治观: 存天理,灭人欲,阅读材料,思考朱熹所谓的“理”指什么,“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文集卷七读大纪 朱熹认为“理”是事物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在社会生活中理还指儒家的“三纲五常”、仁义道德3.发展:陆王心学,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哲学思想:,伦理观:,政治思想:,心即理,修养的关键在于“致良知”、“知行合一”,进一步发挥“仁”的思想,,陆九渊,,课堂活动1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 材料二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 ”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慧能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王守仁,一次,王阳明和朋友赏风景,朋友指着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说,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并无关系,你认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并不存在 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三)历史影响,1.积极:对于维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促进中国古代文化、教育进一步发展有重要作用; 2.消极:强化“三纲五常”,进一步禁锢人们思想,对封建社会后期的变革起了一定阻碍作用理;仁、礼;高调的道德主义,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存在的;,理是内在的“心”,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1.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2.程朱理学认为把握“理”的方法是 A.接受经验 B.学习理论 C.实践感悟 D.内心反省,3.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A.程颢 B.朱熹 C.程颐 D.陆九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