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引——应收账款.pdf
19页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引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引—应收账款应收账款 一、会计记录概况一、会计记录概况 ABC 股份有限公司应收账款期初账面余额为 340,400,885.46 元,期末账面余额为 509,808,969.37 元; 坏账准备期初账面余额为 24,592,456.97 元, 期末账面余额为 35,866,901.00 元具体数据见 “应收账款明细表”(底稿见 ZD002) 二、审计步骤二、审计步骤 第一步:获取企业的明细账、总账(或科目余额表) 、账龄分析表、企业资产减值准备 管理办法、坏账损失核销管理办法、关联方名录等; 第二步:获取或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并复核; 第三步:应收账款函证; 第四步:对大额、异常项目及未能收到回函的项目进行替代测试; 第五步:检查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是否正确; 第六步:关联方往来检查; 第七步:与相关科目核对,编制交叉索引; 第八步:与报表附注进行核对; 第九步:其他需执行的程序 三、审计程序及审计过程介绍三、审计程序及审计过程介绍 (一)审计程序:(一)审计程序:获取或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 审计目标:审计目标:计价和分摊 审计过程:审计过程: 1、获取或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对于客户已经编制了明细表的,取得外勤主管分拆的 本科目明细表,并转换为底稿版;对于客户未编制明细表的,按照外勤主管下发的模板填写 本科目明细表(底稿见 ZD002) ; 2、复核加计正确,与总账、报表核对相符,标记相应的审计标识; 3、对存在贷方余额的项目,应根据函证结果并结合检查明细账、原始凭证等分析贷方 余额形成的原因,必要时作重分类调整,并在审定表审计说明中写明调整分录(底稿见 ZD002) ; 4、结合其他应收款、预收账款等往来项目的明细余额,检查有无同一客户多处挂账、 异常余额或与销售无关的其他款项。
如有,应作出记录,必要时进行调整; 5、在明细表上标识重要的欠款单位,如余额较大、发生额较大、关联方往来或账龄较 长的明细项目,作为函证及进一步检查的对象(底稿见 ZD002) ; 6、对于有外币余额的明细账户,应注明外币余额和折算汇率,或单独编制外币余额明 细表检查其使用折算汇率是否为 2008 年 12 月 31 日的外汇牌价,及折算是否正确; 75 7、填列明细表应同时关注各债务单位有无与企业经营业务无关的单位,存在疑问的可 检查应收账款明细账并追查至有关原始凭证,以查证确认是否存在不属于结算业务的债权 如有应视款项性质建议被审计单位作适当调整(底稿见 ZD002) 审计结论:审计结论:经审计,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 提示:提示: 1、 应收账款明细表分为按账龄列示和按类别列示两张表格, 如果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 则两张明细表均要编制,否则只编制按账龄列示的应收账款明细表; 2、由于大部分企业采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应收账款明细表可根据其生成的相应 报表直接编制, 但应注意部分财务软件在生成财务报表时会将应收账款中的贷方余额明细项 目自动进行重分类调整 审计人员在遇有财务报表与应收账款明细余额表不符时, 应查明原 因进行相应调整; 3、大额的贷方余额,必须查验相关合同和凭证,确认是预收账款,方可重分类调整。
须确认是否存在货物已发出并收回货款但未开发票或者发票已开出未进行账务处理的隐瞒 销售行为; 4、检查若发现对同一客户分别于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等多个往来科目同时挂账的,应 查明原因, 甄别是否应将各科目的款项进行合并 若企业是因为核算不同业务或因将对应同 一客户的不同部门的往来款项分别科目进行核算不便调整的, 应注意在向该客户函证时应保 证数据的完整性 (二)(二)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检查涉及应收账款的相关财务指标 审计目标:审计目标:计价和分摊 审计过程:审计过程:存在、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1、复核应收账款借方累计发生额与营业收入是否配比,如存在差异,应说明原因(底 稿见 ZD002); 2、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等指标,并与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指标、 同行业同期相关指标对比分析,对存在重大异常的,应说明原因 审计结论:审计结论:经审计,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 提示:提示: 1、若应收账款借方累计发生额与营业收入之间存在差异的,差异的原因可能为预收账 款结转收入影响:公司以货币资金收付的销售款项未通过应收账款核算 2、结合对企业进行的风险评估,分析其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等指标是 否存在重大异常。
(三)审计程序:(三)审计程序:获取或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 审计目标:审计目标:计价和分摊 审计过程:审计过程: 76 1、向企业索取应收账款账龄明细表,若为连续审计,将填制的期初账龄分析表与上年 的审计报告相核对, 存在差异的应查明原因, 并据以检查各明细项目期末账龄填制是否正确; 若为首次接受委托审计,还应对企业提供的期初账龄做必要的复核(底稿见 ZD002); 2、对重大项目的账龄划分有疑问的应检查原始凭证,如销售发票、运输记录等,测试 账龄核算的准确性 审计结论:审计结论:经审计,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 提示:提示: 1、账龄分析是否正确一方面关系到应收款项可收回性,一方面关系到坏账准备计提金 额(各账龄段分别按不同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 2、账龄分析参照财政部财会[2002]18 号问答(一)7,在存在多笔应收款项、且各笔 应收款项账龄不同的情况下, 收到债务单位当期偿还的部分债务, 应当逐笔认定收到的是哪 一笔应收款项;如果确实无法认定的,按照先发生先收回的原则确定剩余应收款项的账龄 (四)审计程序:(四)审计程序: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 审计目标:审计目标:存在、权利和义务、计价和分摊 审计过程:审计过程: 1、选取函证项目,编制拟发函单位联系方式一览表(底稿见 ZD005),请被审计单位 填写相关信息; 2、填写询证函(底稿见 ZD005-1); 3、编制“应收账款函证结果汇总表”(底稿见 ZD004),对函证结果进行评价;核对回 函内容与被审计单位账面记录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分析不符事项的原因,检查销售合同、 发运单等相关原始单据, 分析被审计单位对于回函与账面记录之间差异的解释是否合理, 编 制“应收账款函证结果调节表” (底稿见 ZD006),并检查支持性凭证;如果不符事项构成 错报,应进行审计调整。
审计结论:审计结论:经审计,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 提示:提示: 1、函证对象选择应选取所有超过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 50%的应收账款明细项目, 且覆盖率(指细节测试的金额达到该科目余额的比率)要达到 50%以上,同时对金额较小 但款项异常或为关联方单位款项的也应进行函证; 2、底稿 ZD005-1 所提供的询证函格式为标准格式,审计人员在实务中可根据情况对询 证函的格式进行调整,如增加对发生额的函证等; 3、函证由审计人员亲自收发,回函均是被函证方直接寄给事务所;也可以亲自到被函 方实施函证函证方式必须在底稿中描述并有实施该程序审计人员签字; 4、审计人员为节省现场审计时间,发函可先向对方发送,并要求对方尽快回复 然后再将函证原件寄送函证对象,函证采用挂号信的方式,并将邮寄凭据作为底稿保存,待 收到对方寄回的询证函原件可将件替换; 5、回函收到件直至整理底稿未能收到原件的,若是本所号收到的一般不需补 充实施替代程序,若是客户的号收到的,需要在件上注明“本人直接接收”;若该项 77 往来(尤其资产方)余额超过报表层重要性水平的,应当补充实施替代测试 (五)审计程序:(五)审计程序:应收账款替代审计程序。
审计目标:审计目标:存在 审计过程:审计过程: 1、针对最终未回函的账户实施替代审计程序(底稿见 ZD007),替代测试首先应关注 期后收款情况应关注期后收款日期,确认应收账款入账日期是否合理;若期后出现减免应 收账款、销售退回等情况,应检查应收账款交易相关的原始凭证,确认应收账款是否真实; 2、检查与交易有关的原始凭证,如销售合同、销售订单、销售发票副本、发运凭证及 回款单据等, 以验证与其相关的应收账款的真实性 并将应收账款发生额与合同中的合同执 行进度、收款进度等主要条款进行核对 审计结论:审计结论:经审计,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 提示:提示: 1、替代测试表是针对每个明细客户的,不能将一个科目编制一张替代测试表; 2、对长期挂账无法函证也无法进行替代测试的项目,应请企业说明款项性质、形成原 因及长期未能收回的原因,并关注企业对该款项的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充分 (六)审计程序:(六)审计程序:对应收账款中的大额、异常项目重点复核 审计目标:审计目标:存在 审计过程:审计过程: 1、对于应收账款中的大额或异常及关联方款项,即使函证相符,在审计中也须检查其 销售合同、发票、运输凭证、出库单等原始凭证,以确认交易的真实性、合法性(底稿见 ZD007); 2、关注其期后收款情况,结合对资产负债表日前后销售退回和赊销水平的检查,确定 是否存在异常迹象,若存在重大、异常的应收账款减免或销售退回情况,应进一步检查该项 交易是否存在(底稿见 ZD011)。
审计结论:审计结论:经审计,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 (七)审计程序:(七)审计程序:评价坏账准备计提的适当性 审计目标:审计目标:计价和分摊 审计过程:审计过程: 1、取得或编制坏账准备计算表,复核加计正确,与坏账准备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 对相符(底稿见 ZD008); 2、结合对公司的内控测试检查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和核销的批准程序是否完备,取 得书面报告等证明文件 检查公司董事会决议、 股东大会决议中披露的会计政策或公司制定 的资产减值管理办法,评价计提坏账准备所依据的资料、假设及方法;复核应收账款坏账准 备是否按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批准的既定方法和比例提取,各会计年度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其计算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底稿见 ZD008); 78 3、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本期计提数与资产减值损失相应明细项目的发生额核对是否相 符(底稿见 ZD009); 4、 对采用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准备的, 应审核计提依据, 取得相关证据 (底稿见 ZD009) ; 5、实际发生坏账损失的,检查转销依据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审批程序是否完备,会计 处理是否正确; 6、已经确认并转销的坏账重新收回的,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以及前期将其作为 坏账转销是否合理; 7、通过比较前期坏账准备计提数和实际发生数,以及检查期后事项,与授信部门经理 或其他负责人员讨论金额较大, 账龄较长的款项的可收回性, 并复核往来函件或其他相关信 息,评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的合理性(底稿见 ZD008); 8、选取应收账款中账龄较长,长期未发生往来交易的款项,检查公司的对账记录、催 收记录, 并向公司法律部门核实公司已完结及尚未完结有关经济纠纷案件的审判情况, 核实 是否存在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 以其破产财产或者遗产清偿后仍无法收回, 或者债务人长期 未履行偿债义务的情况,判断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提是否充分。
审计结论:审计结论:经审计,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 提示:提示: 1、注意核对坏账准备发生额与资产减值损失是否相符; 2、对本期坏账准备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需要关注变更是否有为满足管理当局调节利 润的需求 对变更的影响一般采用未来适用法, 需要单独按原有会计政策重新计算计提坏账 准备与现行政策之间的差异,并评估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3、在审计中应检查企业实际转作坏账损失的项目是否经税务部门批准,只有经批准方 能在所得税前列支 (八)审计程序:(八)审计程序:检查应收账款减少有无异常 审计目标:审计目标:存在 审计过程:审计过程:抽查明细账发生额,检查原始凭证与账面记录是否相符,检查资金流入来 源是否正常(底稿见 ZD011) 审计结论:审计结论:经审计,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 (九)审计程序:(九)审计程序:关联方往来及交易检查 审计目标:审计目标:存在、完整性、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