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及检测.ppt
34页渐开线圆柱齿轮 精度及检测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最主要的传动形式之一,它在现代机械中应用极为广泛本章主要研究影响齿轮传动精度的齿轮或齿轮副的偏差项目§11.1 概 述1、适用范围广;2、效率高;3、传动平稳、结构紧凑;4、工作可靠、寿命长一、齿轮传动的主要特点:二、齿轮传递运动要求:(用途) 1.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齿轮转一圈,最大的转角误差 在一定范围内Ø 对于传动比: Ø 转角误差—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 i0齿轮传递运动要 求2.传递运动的平稳性:要求齿轮的瞬间传动比变化 不大(在一定范围内)i03.载荷分布的均匀性:要求齿轮啮 合时,齿面接触良好齿轮传递运动要求4.传动侧隙合理:侧隙的作用?侧隙太大或太小会有什么影响?针对不同的使用场合,对使用要求的侧重点不同测量齿 轮、高速齿轮、重载齿轮需要限定哪些使用要求?§11.2 齿轮加工误差及其检测一、影响运动准确性的误差:(4个)(GB/T 10095.2-2001)1.切向综合总偏差Fi’(△Fi’):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齿轮单 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转一圈内,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 之差的总幅度值Fi’fi’影响运动准确性的误差2.齿距累积总偏差Fp(△Fp):在分度圆上,任意两同侧齿面 间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的最大差值。
Fi’是以分度圆弧长计算的,原理图见图11-57Ø 齿距累积偏差Fpk (△Fpk):在分度圆上,k个齿距间 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的最大差值影响运动准确性的误差第2~6个齿的齿距累积偏差是多少? 3. 径向跳动Fr (△Fr):齿轮一转范围 内,测头 与齿高中部 双面接触, 测头相对于 齿轮轴线的 最大变动量影响运动准确性的误差4.径向综合总偏差Fi”(△Fi’’):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测 量齿轮双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转一圈内,双啮中 心距的最大变动量二、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4个)1.一齿切向综合偏差fi’(△fi’):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齿轮 单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转一齿距角内,实际转角与公 称转角之差的最大幅度值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fi’ 是以分度圆弧长计算的, 用单面啮合仪测量fi’ 是和哪个指标同 时测出来的?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2.一齿径向综合偏差fi ’’(△fi ’’):被测齿轮与理想 精确测量齿轮双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转一齿 距角内,双啮中心距的最大变动量双啮仪 )fi ’’ 是和哪个指标同 时测出来的?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3.齿廓总偏差 (齿形误差△ff):齿轮端截面上,齿形 工作部分内包容实际齿廓(齿形)线的两条设计齿廓线 间的距离。
齿廓形状偏差齿廓倾斜偏差4.单个齿距偏差fpt (齿距偏差△fpt ) :在分度圆上,实际 齿距与公称齿距之差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前面哪个参数还用到齿距?有何区别?7p 基节偏差△fpb:实际基节与公称基节之差Ø 基节:基圆切线所截两相邻同侧齿廓的交点沿切线 方向的距离Ø 基节偏差不可过大或过小,规定:-fpb ≤△fpb ≤+fpb 相互啮合的一对齿轮基节应当是什么关系?△fpb 的符号?p 公法线长度变动Fw:齿轮转一圈内,实际公法线长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测量公法线长度——当用公法线千分尺在齿轮上跨过k个齿时, 两卡脚与齿廓相切于AB两点,两切点间的距离——公法线长度, 用W表示跨齿数k为: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误差三、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误差:(直齿1个)(齿向误差: )bFDbF螺旋线总偏差 (齿形误差:△ff)齿廓总偏差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误差在分度圆柱面上,齿宽有效部分范围内,包 容实际螺旋线(齿向线)的两条设计螺旋线间的距离bF螺旋线总偏差螺旋线形状偏差螺旋线倾斜偏差评定指标 评定指 标对传动 性 能的主要影响轮 齿 同 侧 齿 面 偏 差齿距 偏差单个齿距偏差 径 向 综 合 偏 差 与 径 向 跳 动径 向 综 合 偏 差径 向 综 合 总 偏 差齿距累积偏差 齿距累积总偏 差 齿廓 偏差齿廓总偏差齿廓形状偏差一 齿 径 向 综 合 偏 差齿廓倾斜偏差 切向 综合 偏差切向综合总偏 差 一齿切向综合 偏差 螺旋 线偏 差螺旋线总偏差螺旋线形状偏 差径向跳 动 螺旋线倾斜偏 差齿轮传动使用要求的评定指标(单个齿轮)§11.3 齿轮副误差及其评定指标应当避免产生哪种情况(哪种 情况最危险)?为什么?齿轮副的安装误差2.齿轮副的中心距偏差 fa:1.轴线的平行度偏差f 、f (两轴线公共平面内的、垂直平面内的 )新国标中未给出中心距的允许偏 差,可参照88年国标齿轮副精度指标齿轮副的精度指标Ø 齿长方向:接触痕迹的长度b’’ (扣除断开部分的长度c)与工作 长度b’(扣除倒角)之比的百分 比。
即:Ø 齿高方向:接触痕迹的平均高度h’’ 与工作高度h’ 之比的 百分比即:百分比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1.接触斑点:装配好的齿轮, 在轻微制动下,运转后齿面上 分布的接触擦亮痕迹2. 齿轮副侧隙:分为法向侧隙jn和圆周侧隙jtØ 法向侧隙jn :装配好的齿轮副,当工作面接触时非工作 面间的最小距离Ø 圆周侧隙jt :装 配好的齿轮副,当 一个齿轮固定时, 另一个齿轮的圆周 晃动量,以分度圆 上弧长计 Ø 侧隙关系: Ø 主要限制法向侧隙,法向侧隙在实际 应用中是用塞尺来测量齿轮副精度指标§11.4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轴承精度等级分别有多少级?一、齿轮精度等级:GB/T10095.1-2001和GB/T10095.2-2001规定轮齿同侧齿面偏差:0、1~12共13级,0级最高径向综合偏差:4、5~12共9级,4级最高径向跳动:0、1~12共13级,0级最高Ì 选择精度等级时,应综合考虑齿轮的使用要求,工作条件、及技术要求确定圆柱齿轮精度二、齿轮检验项目的确定GB/T10095.1-2001规定对单个齿轮的加工精度:高速齿轮的检验,增加当检验切向综合偏差时,可不检验新国标中没有规定的检验项目的公差值,推 荐暂时采用88年国标中的有关规定新GB中齿轮检验项目齿距偏差: Fp Fpk fpt 螺旋线偏差:Fb切向综合偏差: fi’ Fi’径向综合偏差: fi” Fi”径向跳动:Fr建议的齿轮检验组3 fi” Fi”4 fpt Fr (10-12级 ) 5 fi’ Fi’(有协议要求时)轮廓偏差 :1 fpt Fp Fb Fr2 fpt FP Fb Fr FPK齿轮精度标注(新国标)1、若齿轮的各检验项目为同一精度等级,可直接标注精度等级和标准号。
7 GB/T 10095.1-20012、若齿轮的各检验项目精度等级不同,应分别标注6( )、7( 、 ) GB/T 10095.1-2001§11.4.2 齿轮副侧隙侧隙的作用 (3个)?Ì 获得侧隙途径:当具有标准齿厚的 两个齿轮在标准中心 距下安装时,有没有 侧隙? SØ 加大中心距Ø 中心距不变,减薄齿厚减薄一个齿轮的还是两个都减薄? 齿厚偏差符号?S齿轮副侧隙Ø 为获得最小侧隙,计算齿厚 最小、最大减薄量齿厚上、下偏差Esns、EsniEsnsEsniTsn 为什么要规定齿厚的最大 减薄量?Ø 计算齿厚最小减薄量:(P216)1. 补偿温升热变形和正常润滑所需的最小侧隙量:(P216式11-3、11-4)齿轮副侧隙2. 补偿安装和制造误差引起的侧隙减薄量Jn:P217 式11-5 、式11-5a 3. 有时需要考虑中心距偏差fa<0时会使侧隙减小,最 后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得到式11-7SEsnsEsniTsn齿厚上偏差Esns齿厚下偏差EsniTsnØ Tsn的求法见式11-8Ø Esni=Esns-Tsn∴SEsniEsnsØ 国家标准规定齿厚上、下偏差用 代号表示(14种,P218)齿轮副侧隙根据齿厚的计算值如何反查代号呢(P229表11-20)Ø 例如 或-3, 或-18,齿厚的上、下偏差代号分别是多少?为什么?新国标没有规定齿厚极限偏差代号, 也未推荐齿厚极限偏差的数值齿坯精度Ø 加工时是以齿坯的内孔、顶圆和端面作为基准的,齿坯公差及精度见P229表11-21。
基准面与安装面的形状公差工作安装面的跳动公差齿顶圆柱面的尺寸和跳动公差例题Ø 例1:P218Ø 例2:P220Ø 粗糙度查表11-220倒角C1模数 齿数 Z 齿形角 α 公法线长度及其极限 偏差 精度等级 8 GB/T 1095.1-2001 单个齿距极限偏差 齿距累积总偏差 齿廓总偏差 螺旋线总偏差 配对齿轮图号 齿数齿轮零件图参数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