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通信系统测量实验课程实验报告多径效应报告.doc
6页现代通信系统测量实验 课程实验报告多径效应报告现代通信系统测量实验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多径效应测量实验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年月日 实验报告内容基本要求及参考格式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所用仪器(或实验环境)三、实验基本原理及步骤(或方案设计及理论计算)四、实验数据记录(或仿真及软件设计)五、实验结果分析^p 及回答问题(或测试环境及测试结果)六、分工 七、心得体会1 1 、 实验目的:(1)了解多径效应,并定量的测量得出多径效应的实际影响 (2)了解多径模块的效果及使用方法 (3)掌握矢量网络分析^p 仪的测量方法2 2 、 实验仪器:矢量网络分析^p 仪、通信系统实验台、多径模块、误码仪3 3 、 实验原理:多径效应对信号的影响主要是产生幅度衰减和相位延迟,以及多个路径的不同幅度衰减和相位延迟的叠加而矢量网络分析^p 仪可以分析^p 和计算信号的幅度衰减和相位延迟所以可以应用误码仪和矢量网络分析^p 仪进行测量4 4 、 实验步骤:bull; 对于每个码速(128k,256k,512k,1024k)的每个码型(全 0,15 位 pn 码,16 位自定义码)在每个编码方式的情况下(汉明编码,卷积编码,交织编码,循环编码)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测量通信的误码率。
bull; (1)L1 (可变电阻位置处于极小)bull; (2)L1 (可变电阻位置处于极小)+ L2 (可变电阻位置处于极小)bull; (3)L3 (可变电阻位置处于极小)+ L4 (可变电阻位置处于极小)bull; (4)L3 (可变电阻位置处于极大)+ L4 (可变电阻位置处于极大)bull; (5)L1 (可变电阻位置处于极大)+ L2 (可变电阻位置处于极大)5 5 、 实验数据一、 误码性能测试 :1、信编码 15-PN 码,信道为 1、4 时不同信道编码的影响:1)码型:汉明码 最大误码率为 3.53%2)码型:卷积码最大误码率:3.38%3)码型:循环码 最大误码率:3.39%4)码型:交织码最大误码率:3.31%数据分析^p :通过上述测试,可知最大误码率:交织码 < 循环码 asymp; 卷积 < 汉明码 使用交织码误码率最小,所以后续测试使用交织码2、信道为 1、4 时,不同信编码对交织码的误码率的影响:1)信编码:全 0 码最大误码率:0.56%2)信编码:全 1 码最大误码率:3.22%3)信编码:01 交替码最大误码率:5.33%数据分析^p :通过上述测试,可知最大误码率:全 0 码 < 全 1 码 asymp; 15-PN 码 < 01 交替码3、信编码为 15-PN 码,信道编码为交织码时不同信道的影响:1)信道为 1、2 时:最大误码率:1.65%2)信道位 1、 3 时:最大误码率:1.90% 3)信道为 1、2、4 时:最大误码率:4.84%4)信道为 1、 2、 3、 4 时:最大误码率:13.55%数据分析^p :由上述测试可知,信号传输过程中信道越多,对误码率的影响就越大。
二、矢量网络分析^p 仪测量 1)信道 1,逆时针(可变电阻位置处于极小)信道 1,顺时针(可变电阻位置处于极大)2)信道 2,逆时针(可变电阻位置处于极小)信道 2,顺时针(可变电阻位置处于极大)3)信道 3,逆时针信道 3,顺时针4)信道 4,逆时针信道 4,顺时针 5)信道 1,逆时针、信道 4,逆时针信道 1,顺时针、信道 4,逆时针信道 1,顺时针、信道 4,顺时针信道 1 逆时针、信道 4 顺时针 数据预估:预计分布状况为,交织编码的数据会呈现最好的状况,但是平均时延不可避免数据处理准备将其按照单一变量进行列表画图,并且得出较为准确的普遍规律然后按照其他的图片进行实验验证参考文献】:^p :《基于传输线的无线信道多径实验模块》 魏建军,刘乃安,黑永强,唐军,韦娟,幸新鹏 《无线通信中的多径效应实验》 魏建军,刘乃安,黑永强,唐军,韦娟,幸新鹏第 页 共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