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质控(精选).docx
8页特检科超声质量控制一、超声质量控制的范围1. 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2. 仪器设备性能及调节水平3. 操作手法及观察分析4. 记录与报告5. 随访6.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二、超声质量控制原则1. 质量控制的内容必须对多数医院具可操作性;而且必须考虑到超声检查的病人数量与占用时间应删繁就简,又不遗漏要点2. 质量控制应经权威部分授权组织检查,普查与抽查互相结合普查由各医院超声诊断部门自查填单,获得面上数据;抽查则可获得多种实际情况,并核实上报内容及数据的真实性3. 超声质量检查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操作手法、记录报告与随访制度等方面84.在检查过程中,应同时核查对《超声医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记录;并对其不规范术语进行纠正,使术语科学化、标准化,并与国际术语接轨三、质量控制的具体内容1. 人员专业素质⑴接受医学教育情况、临床专业工作期限⑵具有超声物理基础、超声解剖基础,熟悉超声设备并经过正规培训;操作者须有上岗的资格证书⑶对超声诊断专业的继续教育积分记录或考试分数2. 仪器设备性能及应用中具体调节⑴主机要掌握调节深度增益补偿( DCG )、放大器动态范围、前处理、后处理、总增益、帧平均、或机内已设置的不同专用软件, 使图像的细微分辨力、对比分辨力与图像均匀度达到最佳状态。
在 启用超声彩色血流成像之前,应预选彩标量程、彩色灵敏度、滤波 等参数在使用频谱多普勒流速曲线显示时,应适当调节流速量程 及滤波器在检查眼球或胚胎时,应注意声功率的输出不超过规定 范围只会使用电源开关、总增益等几个简单调节钮者,不符合专 业人员的标准⑵超声探头①原有性能指标②电缆线或图形黑条情况③探头表面开裂或磨损情况④仿体(标准模块)测试⑶图形打印、记录设备①检查多头热敏原件是否失效? 1 点失效者限期在两个月内修复或换新; 2 点失效者限一个月内换新; 3 点及 3 点以上失效者限两周内换新②对诊断有关的阳性或阴性切面,应作图形打印或其他图形记录提供临床资料并存档3. 操作手法、图像记录与观察分析①操作手法随不同脏器及检查途径而 异通常用平行滑移、原位侧角、原位旋动或上述几种组合性手法;以及各种操作手法的标准 化程度②必须观察标准切面及特写切面前者主查查询脏器整体结构, 依靠超声解剖学作病灶的定位;后者则针对病灶放大、细察,分析其物理性能等如做超声血流成像,则进一步分析其血流动力的改变在观察过程中,必须经常调节仪器面板上有关功能钮,使之呈现最佳显示4. 图像记录⑴图像观察分析后特征认定。
⑵图像中病变(要点)加注释⑶写出重要观察记录结果,重点指出图像特征5. 报告单的要求超声检查报告单为一次检查的结论临床上作为诊断的依据;也是将实际情况用文字(或图像)告诉受检者的凭据报告单上分上项、中项及下项1. 上项为一般项目,填写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等2. 中项记述检查时的发现,应细致、客观、文字简练,描述全面, 不需加入任何主观判断一般描述为外形、轮廓、支持结构、管道 及脏器实质回声,以及必要的测量数据病变描述首先叙述弥漫性 或局灶性,以及各种脏器中各类声像图的不同表现局灶性病变应 作定位、测量及其他重点描述3. 下项为超声检查后提示的诊断意见,包括有无病变以及病变的性质⑴病变部位或脏器⑵病变在超声声像图上所表现的物理性质(液性、实质性、混合性、气体、纤维化、钙化等) ⑶能从图形资料作出疾病确定诊断者,可提示病名诊断(或可能诊断)⑷如不能从图形资料作出疾病确定诊断者,不提示病名诊断⑸考虑可能炎多种疾病者,按可能性大小依次提示⑹必要的建议如:超声随访和建议进行其他检查⑺签名与日期报告单必须由获得超声诊断上岗证的超声检查者亲自签名技术员或进修医师检查后的报告,必须由上述规定的上级医师加签。
日期按年、月、日排列4. 超声检查报告应注意字迹工整、清晰,易于识认,不应潦草、涂改,避免错别字条件允许者,最好用计算机打印方式生成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出具假报告6. 随访⑴常规、重点或专题⑵随访间期分为单次、不定期、定期⑶随访内容7.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科主任负责、重视,根据全国超声质量控制要求统一规定,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制定具体项目及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