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二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416459784
  • 上传时间:2022-10-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二历史必修 3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解读】一 、 “百家争鸣 ”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1、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 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 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 “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2、评价:“百家争鸣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中国学术文化、 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 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 “至圣 ”2、早期儒学:(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 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 “有教无类 ”,打破了贵族垄 断文化教育的局面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 “仁 ”的思想,主张实行 “仁政”,进一步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 “性本善 ”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 “仁义”和“王道 ”,以德服人,并提出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 载舟,水则覆舟 ”的著名论断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 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道 ”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 “无为 而治 ”的政治主张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2、法家: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 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 利用权术驾驭大臣, 以绝对 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 迎合了建立大一 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 2 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础解读】 一、从“无为”到“有为”(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 “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 的赋税和徭役等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 会繁荣,国力日盛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 要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 “君权神授”。

      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3)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 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 “三纲五常”三、儒学成为正统1、儒学兴起的原因: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 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 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2、儒学教育状况:博士”自此,(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教育为儒家所垄断2)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 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 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 同时 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 始处于独尊的地位3、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第 3 课 宋明理学【基础解读】 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 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儒学吸收佛教、 道教的精神, 有了新的发展2、隋朝:儒学家提出 “三教合归儒 ”的主张,又称 “三教合一 ”,主张以儒学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 论。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 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二、程朱理学: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1)统治者支持: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宋代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2)儒家学者的努力: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理学 ”3)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 “理学 ”也称为 “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内涵:(1)程颢、程颐的思想主张: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2)朱熹的思想主张: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 “存 天理,灭人欲 ”3、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 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 ,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 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 “朱子学 ”学派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的思想主张: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 提出 “心”就是“理”的主张; 强调“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真理 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2、王阳明心学出现的背景:(1)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2)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3、王阳明的思想主张:(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 “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思想,宣扬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的命题2)在认识论上,他提出 “致良知 ”和 “知行合一 ”的学说4、评价: 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 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是, 王阳明的 “知行合一 ”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 和实践的关系第 4 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基础解读】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李贽离经叛道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1)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2)江南一带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4)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 不愿与他们同流, 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2、李贽的思想主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 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批判道学家 “存天理,灭人欲 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二、明清时期的三大进步思想家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3)影响: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 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2)著述《天下郡国利病书》 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 价值3)影响: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1)思想来源: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2)思想主张: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在认识论方面, 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 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他还认为静 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3)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4、进步思想家思想的积极意义:黄宗羲、 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 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