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汉语何所……结构研究.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9211075
  • 上传时间:2021-12-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68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汉语“何所……”结构研究 “何”字在古文献中最早见于《尚书》《诗经》,可以说西周初就开始使用,“所”字最早出现在西周金文中,是个作宾语的名词在十三经中,“何所……”结构只在《论语》中出现一例随着汉语词汇双音节化趋势的加强,魏晋时“何所”作为一个复音节词在文献中频繁出现,仅《世说新语》中就出现19次,到唐代《南史》中更是出现36次之多,“何所……”这种结构作为一种句式逐渐被后人沿用《论语子张》中“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是我们所调查的先秦古籍中出现最早的“何所……”句,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曾举此例并解释说:“何所……”是主谓倒装的疑问句式,“所”字词组用作主语,“何”字用作谓语,“何所不容”就是“所不容(者)何”;这种说法在意思上带有周遍性,“何所不容”意思就是“无所不容”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的通论部分为马汉麟先生编写马汉麟先生在其《古代汉语读本》一书中对此说得更详细:他认为“何所……”这一形式是“所……[者][为]何”的压缩和倒装如他把《世说新语言语》中的“白雪纷纷何所似”的“何所似”解释为“所似者为何”,意思是“象的东西是什么”现在人们普遍赞同这一观点,认为“何+所+动词”是主谓倒装句,“所+动词”做主语,“何”做谓语。

      我们认为“何所……”是何种结构关系应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考察,语境不同,其结构关系也不同我们调查了《论语》(1次)、《管子》(2次)、《列子》(2次)、《吕氏春秋》(1次)、《论衡》(12次)、《盐铁论》(1次)、《春秋左传》(6次)、《国语》(1次)、《水经注》(3次)、《史记》(8次)、《世说新语》(19次)、《南史》(36次)(括号内为“何所……”在该书中的使用次数)等论著中的“何所……”句,将其结构类型归纳如下:一、“何所”为名词性偏正结构“何所……”义为“何处”,其中“所”为名词,可以理解为“处所”,“何所”是名词性偏正结构例如:(1)邾君以为然,曰:“将何所以得组也?”(《吕氏春秋去尤》)(2)其下之南,有若盖之茎者,正何所乎?(《论衡说日篇》)(3)取请执事,将何所命之?(《左传襄公二十一年》)(4)若非侵小,将何所取?(《左传襄公二十九年》)(5)子何所不逞欲?请送子《左传昭公十四年》)(6)史皇曰:“安求其事,难而逃之,将何所入?”《左传定公四年》)(7)(成子)曰:“何所无君?”(《左传哀公十四年》)(8)君何所不逞欲?(《左传哀公二十五年》)例(1)“何所以得组”意为“从什么地方得到丝绳”,例(2)中“正何所乎”意为“正好在什么地方”。

      例(3)至例(8)这六例是《左传》中仅有的六个“何所……”句这六例中的“何所”都是“什么地方”的意思以上诸例中的“何所……”都不是主谓倒装,其中的“所”字不能与后面的词语构成所字结构,而是与“何”字组成名词性的偏正词组,释为“什么地方”二、“何所……”义同于“何”在这种情况下,“何”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分别作主语、宾语和状语,“所”字无实义,充当结构助词,其作用被其前“何”字取代一)“何所……”中“何”做主语,“所”作结构助词,“何所”相当于“何”例如:(9)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论语子张》)(10)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史记淮阴侯列传》)(11)之曰:“十岁便能为盗,长大何所不为?”(《南史卷二十七》)(12)综曰:“别与不别,亦何所在?……”(《南史卷三十三》)对于“何所不容”我们认为与其解释成“所不容[者][为]何”,不如译为“什么不容”虽然“所”字可作代词指代人或物,但疑问代词“何”本身也可代人或物做主语(代人相当于“什么人”或“谁”,代物相当于“什么事情”或“什么东西”,可译为“什么”),“所”在这里就虚化为语法标记,成为结构助词,无实义,“何所”义同于“何”。

      前三例中的“所”与其后动词之间都插有否定副词“不”,这种“何+所+不+动词(不一定是及物动词)”句型中,“何”是疑问代词作主语,“所”同样是结构助词,“所”后的动词作谓语,否定副词则是修饰动词谓语的状语我们试着把“何”做主语的句子加上“所”字,结果是其意义并没有发生变化如:(13)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左传襄公二十六年》)(14)穆叔曰:“夫人之所欲也,又何不敢?”(《左传昭公元年》)(15)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不散!(《汉书韩彭英卢吴传)(16)公曰:“何贵?何贱?”(《左传昭公三年》)例(10)中的“何所不诛”“何所不服”“何所不散”在例(15)中均作“何不诛”“何不服”“何不散”,没有“所”字清人王念孙在《读书杂志史记第五》中也认为《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三个“所”字为后人所加例(13)中“何不知”可变为“何所不知”,例(14)中“何不敢”可变为“何所不敢”例(16)中“何贵何贱”可变为“何所贵何所贱”由上诸例可知,“所”字可有可无,“何所”=“何”前人的注文也说明了这点如:(17)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诗经周南葛覃》)毛亨《传》谓:“害,何也郑玄《笺》:“我之衣服,今者何所当见浣乎?何所当否乎?” 郑玄把毛亨的“何”字又解释为“何所”,义为“什么”,“何”做主语,“所”为结构助词二)“何所”中“何”做前置宾语,“所”字为结构助词,“何所”义同于“何”例如:(18)孟尝君问传舍长曰:“客何所为?”(《史记孟尝君列传》)(19)齐王曰:“天下何所归?”曰:“归汉《史记郦生陆贾列传》)(20)白雪纷纷何所似?(《世说新语言语》)(21)是夜玄与迈书曰:“北府人情云何?卿近见刘裕何所道?”(《南史卷一》)例(20)中“何所似”理解为“似何”即“象什么”在语意上更通顺一些,“何”为前置宾语如果解释为“所似[者][为]何”即“象的东西是什么”理解起来倒有些别扭例(18)(19)(21)中“所”字前的“何”同样为前置宾语,“所”虚化为起变换词序作用的结构助词所”后面的动词(即使是不及物动词也变得有及物性质)作谓语在“何”作前置宾语的句子中,一般都可以在“何”字后加“所”字而意义不发生变化如:(22)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何忧何惧=何所忧何所惧23)然而天何欲何恶者也?(《墨子法议》)何欲何恶=何所欲何所恶。

      24)问左右曰:“师何及?”(《左传隐公三年》)何及=何所及25)生揣我何念?(《史记陆贾传》)何念=何所念何”作前置宾语时“何所”义同于“何”同样有注文为证:(26)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小雅蓼莪》)孔颖达《疏》谓:“无父何所依怙,无母何所依恃同样用“何所”解“何”,“何”做前置宾语,“所”为结构助词三)“何所”中“何”做状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么”,“所”同样作结构助词例如:(27)迁藏就歧,何能依?殷有惑妇,何所讥?(屈原《天问》)(28)己未能治也,而攻人之乱,是犹以火救火,以水应水也何所能制!(《淮南子兵略训》)(29)壶丘子曰:“御寇好游,游何所好?”(《列子仲尼》)(30)儒者三命之说,竟何所定?(《论衡命义篇》)“何所讥”意即“怎么进谏”;“何所能制”即“怎么能制服”;“何所好”即“怎么好”,为符合汉语习惯可译为“有什么好”;“竟何所定”即“究竟怎么确定”这些例句中的“何所……”理解为主谓倒装同样不妥值得注意的是,例(27)“何能依”中“何能”分别以代词“何”和能愿动词“能”作状语,其中“何”与后面“何所讥”的“何所”作用相同以下例句中“何”字后加进“所”,句意也不发生变化:(31)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诗经唐风 》)(32)夫子何哂由也?(《论语先进》)(33)人生贵得适意耳,何能羁臣数千里以要名爵!(《世说新语识鉴》)(34)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世说新语言语》)前人注文也有证明:(35)何阖而晦?何开而明?(屈原《天问》)例(35)王逸解释说:“言天何所阖闭而晦冥,何所开而明晓乎?”同样用“何所”解“何”,在此句中“何”是状语,相当于“怎么”“为什么”,“所”是状谓间的结构助词前人的这些注文不只说明“何所”义同于“何”,而且说明“何”在句中做主语、前置宾语或者状语时,其后“所”字已经虚化而没有实际意义,其语法功能被“何”取代三、“所”字可作结构助词在“何所……”句中,“所”字的性质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我们认为“所”字可作指示代词,也可作结构助词一)根据“所”字前附词的不同,“所”字词性也发生了变化所”字结构大体可总述为“所+[介词]+动词+[中心语]+[者]”(其中[ ]内是可省略部分)其前附词没有与“所”字语法功能发生冲突时,“所”字就为指示代词,指代与动作行为相关的人、事、物等如:(36)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孟子梁惠王上》)(37)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

      《战国策赵策》)(38)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庄子养生主》)(39)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荀子议兵》)上述诸例,“所”字都起到指代作用,为指示代词二)指示代词的语义特征也适合于发展成结构助词,指示代词向结构助词语法化的步骤可描述如下(“+”表示两个独立词语之间的边界,“*”表示两个紧密结合的语素间的关系):第一步:指示代词的语用用法:[修饰语+(指示代词*中心语)]第二步:重新分析为结构助词:(修饰语*助词*中心语)第三步:边界的重新设立:[(修饰语*助词)+中心语]“所”在一些句型中就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在“为……所”“有所……”“无所……”“安所……”“何所……”中,由于“为”“有”“无”“安”“何”字分别替代了“所”字的作用,这几个句型中“所”字虚化为助词为……所”,是一个被动结构,“为”即相当于“被”,“所”字也就失去了其指代作用,成了助词如:(40)今不速往,恐为(曹)操所先《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恐为操所先”义同于“恐为操先”有所……”“无所……”“安所……”分析方法与“何所……”同,就不再赘述四、结语“何所……”的内部结构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何所”为名词性偏正结构,一种是“何所”义同于“何”。

      何所”为偏正结构时与后一种“何所”结构形同实异,从语意上较容易区别何所”等同于“何”时,“何”削弱了“所”的指代功能,“所”虚化为结构助词参考文献:[1]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修订本)[M]. 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2]管燮初. 西周金文语法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3]石锓. 论疑问词“何”的功能渗透[J]. 古汉语研究,1997,⑷.[4]王力. 古代汉语(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1.[5]马汉麟.古代汉语读本[M].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6]石毓智,李讷. 汉语语法化的历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孔春英,西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