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内政部地政司29.ppt
51页內政部地政司臺灣地區地名查詢系統 建置計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七月六日地名的重要性l 人類最直覺的空間定位及辨識依據 l 間接空間參照(Indirect Geo-referencing)基礎 l 其模糊化特性正與人類對於所處環境空間分佈 認知模式相符 l 有助於瞭解歷史文化背景與演進過程【建議書p.1~2】統一標準地名的重要性l 避免誤導與誤用 l 解決目前因一地多名、多地同名所致之空間誤 解與混淆 l 藉準確翔實的地名起源與演化過程記錄,增進 後人對歷史軌跡與源流的瞭解 l 掌握族群分佈、遷徙、習俗或生活方式的脈絡 l 提供地理資訊系統空間定位指標建立國家標準化地名資料庫 (包含維護與服務機制)【建議書p.2】國家標準地名資料庫的特性l 充分反應現況 l 涵蓋範圍需具全面性 l 需足夠大的比例尺 l 地名的空間定位應盡可能精確 l 應考慮未來的演化、更新等問題 l 內容應顧及各界的可能應用需求 l 提供最便利的查閱管道與介面【建議書p.2】計畫目的l 落實國土資訊系統基礎建設工作 l 建立臺灣地區地名普查及應用之標準化,以便 利政府與民間各界的引用,促進相關資訊的整 合與交流 l 透過地名歷史沿革的收集,建立完整精確的空 間定位與空間視覺化介面 l 地名管理與應用資訊化,同時充實鄉土教育素 材,並上網便利社會大眾及學術研究查詢【建議書p.5】計畫內容【進行臺灣地區地名普查】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庫建置】 【臺灣地區地名查詢系統建立 】工作團隊能力需求l 臺灣地區歷史地理知識,包括對地名學、地名 沿革、地名應用的掌握 l 空間資訊處理、分析與整合應用技術 l 資料考證收集與田野調查的專業作業模式 l 資料庫建置與查詢系統等資訊系統整合規劃開 發 l 網路資訊系統整合規劃、應用開發與維護運作【建議書p.9】本工作團隊陣容l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l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l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 l臺灣大學地理學系地理資訊研究中心【建議書p.48】本工作團隊陣容本團隊之計畫主持人為范毅軍,目前為中 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美國史丹 佛大學博士,近年來積極推展地理資訊系統應 用於歷史學、地理學的研究工作,積極參與國 際歷史GIS相關組織活動,相信能適切擔任計 畫主持人之角色。
建議書p.48】本工作團隊陣容另外代聘專任助理2人,兼任助理4人,工讀生數人 【建議書p.51】本團隊近兩年參與之計畫•溫室氣體資料庫之建置與規劃(一)(二)(環 保署) •數位博物館:電子文化與自然資源地圖(國科會) •中國歷史地圖集的數位化(中研院) •臺灣北部文化地圖資訊系統(國科會) •台灣地震地理資訊整合系統(中研院) •玉山國家公園電子文化與自然資源地圖(玉管處) •國家數位典藏(中研院)【建議書附錄六】臺灣地區地名調查工作進展地名沿革: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縣市地名手冊-陳正祥 鄉鎮級地名沿革-洪敏麟 村里級地名辭書-施添福地名現狀:聯勤測量署、農航所台灣地區基本圖地名叢刊各地方文獻委員會 縣志、鄉志民族語地名:台灣地名學文集、臺灣地名辭典-陳國章 大台北古地圖考釋-翁佳音【建議書p.6-7】計畫推展規劃l 本計畫「臺灣地區地名查詢系統建置計畫」係根據行 政院「國土資訊基礎環境建置計畫」辦理,此計畫起 自民國八十九年度止於九十二年度,共分四年完成l 本年度為第一年,以建置臺灣地區完善的地名查詢系 統為目標,並擬定後續三年的作業流程與工作手冊 查詢系統的完善除資訊技術的整合與善用外,資料庫 本身的豐富及正確,也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本計畫將 以完成「制訂臺灣地區地名普查手冊」、「臺灣地區 地名資料庫建置」及「臺灣地區地名查詢系統建立」 三者並重的方式執行。
建議書p.6】計畫執行方式l 研訂普查手冊:透過專家座談及作業訪談,訂定地名普查手冊, 手冊內容包括工作流程、普查內容、建檔內容、編印地名辭典的 格式等 l 建立模式及建檔工作:建立地名資料庫模式,並進行地名資料的 建檔工作 l 開發系統:擬訂地名查詢系統規格、開發查詢系統及編訂系統使 用手冊 l 進行地名普查工作試辦:先選一鄉鎮市,如基隆市進行普查,將 地名的名稱、位置、含義、來源、當地發音與歷史沿革,以及與 地名密切相關的社會、經濟、文化、自然地理等有關情況和特徵 ,進行一次全面徹底的普查 l 建置檔案:將普查圖料(含地圖及地名資料)建檔上網供查詢建議書p.8】計畫執行步驟【制訂臺灣地區地名普查手冊】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庫建置】 【臺灣地區地名查詢系統建立】【建議書p.9-11】*國外地名資料庫發展狀況*l 美國國家地名委員會(The U.S. Board on Geographic Names) l USGS所訂定GNIS系統規範 l UCSB所推動的Digital Gazetteer Information Exchange (DGIE) l 加拿大地名資料庫(CGNDB)。
l 中國地名委員會建議書p.12-13】*邀集學者、專家及相關單位座談*l 座談主題 – 國內現有地名文獻及資料庫狀況 – 各行政機關、研究單位與學者地名研究成果的正確性及版權 問題 – 臺灣地區地名普查推動方式 – 地名標準化與地名確立方式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庫的內涵及應包含的範疇 – 地名資料庫與國土資訊系統之關連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庫應用的前瞻性 –普查試辦成果檢核 l 座談時間表 –學者、專家與相關單位期初座談89/07/24 –學者、專家與相關單位期中座談89/12/08 –學者、專家與相關單位期末座談90/02/18 【建議書p.14】【制訂臺灣地區地名普查手冊】*地名普查工作基本流程* *地名普查工作實施策略及方法* *地名普查手冊內容* *執行普查試辦工作**地名普查工作實施方法*地名調查至少需要同時進行地理、語言與歷 史三方面的調查,並且與考證工作結合起來 所謂的考證,主要是語源的考證和史料的考證 簡單來說,地名普查就是要結合實地調查與 必要的考證,才能保證所得到的地名材料是真 實可靠的l實地的地理勘查l口頭調查訪問l書面資料的收集【建議書p.24】*地名普查工作基本流程*【建議書p.25】*地名普查工作實施策略*l 普查以現狀地名為主,地名沿革為輔 l 地名沿革以文獻考定引用為主,田野考察為輔 l 普查以鄉鎮級相關單位(文獻單位、文化中心 、民政科…)協調配合為主,田野考察為輔 l 地名普查以比例尺五千分之一地圖為工作基本 圖,空間單元至村里行政界 l 地名沿革盡量溯源,並附帶註記地名語音變革 l 舊地名今日無法定位者則先行建檔,以待未來 考定*地名普查手冊內容*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問題分析檢討 第三章 實施範圍與進度 第四章 調查項目及原則(包含類別、編碼、地名 第五章 實施策略及方法 第六章 實施步驟、方法及分工 第七章 資源需求 第八章 建檔內容及格式 第九章 編印地名辭典格式 第十章 未來發展及建議 【建議書p.26】名稱、別名、舊名、行政轄屬、地理坐標 、地理範圍、區域特性、歷史沿革、譯音 、當地方言發音及地名所在地圖圖幅編號 等資料)*執行普查試辦工作*l地名普查人員及工時需求估計。
l地名普查人員工作分配及普查區劃設 l地名普查工作教育訓練教材 l地名普查調查表的設計 l田野普查工作所需的輔助資訊 l資訊工具(如:隨身電腦)對地名田野普查的助益性 l地名文獻資料收集對象與方式 l地名普查作業流程合理性 l地名口頭調查之技巧 l地名資料比對與考證方法與流程 l地名座談會舉辦的條件與方式 l普查成果的彙整方式 l地名普查對於地名資料庫建立的成效 l地名普查作業實際經費與工作時程建議書p.27】【臺灣地區地名資料庫建置】*資料庫規範議題* *地名資料庫建置* *現有地名資料蒐集整理**地名資料庫的規劃*l “地名”定義 l 地名模式(Geograhic Name Model ) l 地名分類方式 l 地名特徵類別索引典(Thesaurus) 之建置 l 地名編碼之建立 l 地名資料庫詮釋資料(Metadata) l 地名語音的儲存與查詢方式【建議書p.15-20】*地名資料庫特殊規範*l 座標系統 l 編碼方式 l 中文字碼 l 語言拼音 l 古今地名關連 l 時間資料庫*地名資料庫建置*【建議書p.31】*現有地名資料蒐集整理*1.地圖 l農航所相片基本圖(約2萬個地名) l臺灣堡圖(約1萬五千個地名) l1920s年兩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約五千個地名) l經建版兩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約五千個地名)2.地名文獻資料l新舊對照管轄便覽(約六千個地名) l省文獻會的臺灣地名手冊(陳正祥)、臺灣地名辭書(施 添福)、臺灣舊地名之沿革(洪敏麟) l臺灣鄉鎮地名探索 (洪英聖) l臺灣地名辭典[上][中][下] (陳國章)【建議書p.21-22】*現有地名資料蒐集整理*3.數化的地名資料l採購數值臺灣地區村里行政區域圖。
l數化臺灣堡圖街莊堡行政區域 l臺灣堡圖地名建檔 l1920s兩萬五千分一地形圖地名建檔 l經建版兩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地名建檔 l1921年「新舊對照管轄便覽」地名建檔 l洪敏麟「臺灣舊地名之沿革」地名建檔 l陳正祥「臺灣地名手冊」地名建檔 l「台灣地區基本圖地名叢刊」地名建檔建議書p.21-22】【臺灣地區地名查詢系統建立】*規劃資訊技術應用與開發* *地名查詢系統開發* *系統整體架構* *系統軟體架構* *系統功能架構**規劃資訊技術應用與開發*l 地名資料庫的規劃 l 地理資訊系統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簡稱 GIS)是整合圖文資料 l 網際網路地理資訊系統技術(Web-GIS) l 國土資訊系統基礎環境【建議書p.32-33】*地名查詢系統開發*l 網頁型態(Web)作為地名查詢系統的主要介面 ,來提供跨平台的作業需求,並透過相同系統 進行資料庫的維護與修改,除了提供一般地名 查詢、關鍵字查詢等屬性查詢功能外,同時整 合地理資訊系統與現有的地理資訊數值資料, 提供圖形化的查詢方式,並以地圖方式顯示地 名所在位置的相關資訊l 針對內政部作業需求規劃空間查詢功能,如: 區域查詢、直接地名查詢、特徵查詢及地名語 音播放、網際網路查詢及回饋機制。
建議書p.33】*系統整體架構*【建議書p.34-36】*系統軟體架構*【建議書p.37】*系統功能架構*【建議書p.38】品質管理l 工作會議、相關座談會及教育訓練,都將製作文字記 錄 l 建立地名資料的數位化與建檔工作規範,並訂定明確 的資料Metadata; l 查詢系統的開發,將要求撰寫系統模組架構圖及確保 程式碼的安全性及合法性 l 主動協商現有文獻資料引用之相關版權問題,並於建 議書及資料庫中詳細記載文獻來源 l 對於本計畫所發展的地名查詢系統及資料庫伺服系統 除交付內政部一式之外,中研院計算中心願持續提供 系統維運與應用服務,包括硬體的維修及軟體的維護 建議書p.44】進度管控【建議書p.46】進度檢核點【建議書p.45】經費需求推估【建議書p.52】預期績效指標評估基準(全計畫)l 辦理地名調查約三萬條 l 建立普查及建檔模式與提供上網的服務 l 編印地名普查手冊及應用系統使用手冊 l 出版六縣(市)地名辭典預期成果(本年度)l完成「臺灣地區地名普查手冊」 ð進行地名普查工作試辦 ð後續調查工作規劃 ð編印地名普查手冊 l建立地名資料庫模式 ð建立地名資料內涵標準(content standard) ð建立地名資料屬性索引典標準(feature type thesaurus) ð地名資料建檔:累積新舊地名資料3萬筆(含重複)。
l完成地名查詢系統開發與整合 ð透過網路將初步成果與社會大眾分享 ð提供網際網路查詢及回饋功能 ð編印系統使用手冊 l完成系統分析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