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人教版2二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
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新人教版2二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更加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其次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熟悉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第五单元 查看物体(一)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 第七单元 熟悉时间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一) 第九单元 总复习 课题 单元 第一单元 课型 统一长度单位 熟悉厘米 新授 课时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1.通过查看、操作、分析、对比、推理、交流,初步体验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打定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有的学生说比老师高,有的说比老师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概括高多少,矮多少?(学生斟酌)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对比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掌管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研发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教师多媒体出例如1情境图查看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代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一步、一庹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好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 生1:10拃 生2:10拃半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8拃我们量的都是这张课桌的长度,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举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修改调整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一致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一致的标准举行测量 教师小结:由于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熟悉长度单位板书课题) 2.教学例2(整体感知,熟悉厘米) 查看尺子,熟悉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打定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对比一下,查看它们有什么一致点呢? 学生可能回复:都有竖线 根据学生的回复,教师举行适当的补充: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 学生可能回复:还有数字 师: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对比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0,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0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 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对比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3.熟悉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头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察觉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由于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切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说一句话吗? 学生积极发言 4.熟悉几厘米 师:方才同学们熟悉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0到7呢? 学生自主学习 5.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打定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指点学生留神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6.实践应用 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对比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正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反应完善 1.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看一看,铅笔长多少厘米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题 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教后反思】 课题 单元 第一单元 课型 新授 熟悉米 课时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在活动中熟悉米,建立1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重点 建立1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 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学打定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学识? 生1:上节课我们熟悉了长度单位——厘米 生2:厘米可以用来测量对比短的物体的长度 2.引入 同学们,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裁缝阿姨将一捆捆的布料,通过“量体裁衣”量出需要的长度再加工为成衣 这么长的布料,假设用你手上的尺子量,你觉得适合吗?(不适合 教师指出:量布、长绳等对比长的物体一般用米尺这节课,我们持续熟悉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熟悉米尺。
请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哪位同学容许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学生举手,教师让一位手拿30厘米长的尺子的女生来量黑板的长,要求其他学生留神看着女生拿着尺子每量一次都在尺子的右侧作个记号再往下量,并口算着:30厘米、60厘米、90厘米??越来越慢,结果停了下来 说一说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 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量,太麻烦了,拿老师的这把尺子(教师出示米尺)试试,指名上台量一量师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长 教师指出:方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板书:1米) 米是比厘米大的单位,1厘米只有这么一点,1米却有这么长,请同学们用手来比划一下 量对比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 修改调整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