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育教学基础法律部分.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27251256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8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育教学基础法律部分(小学教师)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我国的教育方针(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 接班人 2.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第八条)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 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任何组织和个人 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3.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第十七条)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 学校教育制度 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 修业年限 、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4.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第二十条)国家实行 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国家教育考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种类, 并由国家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5.国家学业证书制度(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国家实行 学业证书制度 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6.国家学位制度(第二十二条)国家实行学位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7.教师制度及其内容(第三十四条) ( 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国家实行 教师资格 、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8.受教育者的权利(第四十二条)(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9.受教育者的义务(第四十三条)(一)遵守法律、法规;1(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 管理制度 10.学校危房致人伤亡的法律责任(第七十三条) ( 法律责任 )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 而不采取措施, 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教师职业的界定(第三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承担教书育人,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教师的基本权利(第七条)(一)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二) 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三)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四) 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 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 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六) 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3.教师的法律义务(第八条)(一) 遵守宪法、法律和 职业道德 ,为人师表;(二) 贯彻国家的 教育方针 ,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三)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 法制教育 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四)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五) 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六)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24.教师资格制度(第十条)国家实行 教师资格 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 教师资格考试 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5.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第十一条) 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相应学历是:(一) 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二) 取得小学教师资格, 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三) 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四) 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 中等专业学校 、技工学校 、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 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五) 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六) 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不具备本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国务院规定6.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方法(第十三条)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中等专业学校、 技工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主管部门认定 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 直辖市 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的学校认定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要求有关部门认定其教师资格的,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的条件予以认定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时,应当有试用期7.教师资格的剥夺与丧失(第十四条)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 故意犯罪 受到有期徒刑以上 刑事处罚 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8.教师聘任制度(第十七条)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 教师聘任制 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实施教师聘任制的步骤、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9.教师考核制度(第二十二条)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 业务水平、 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考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310.教师考核的原则与方法(第二十三条)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充分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

      11.教师工薪制度(第二十五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 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12.教师奖励制度(第三十三条)教师在教育教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学校建设、社会服务、勤工俭学等方面成绩优异的,由所在学校予以表彰、奖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应当予以表彰、奖励对有重大贡献的教师,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授予荣誉称号13.处分或解聘教师的法定事由(第三十七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 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 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4.教师申诉制度(第三十九条)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义务教育制度的性质 (第二条)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2.实施义务教育的方针(第三条)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 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3.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第十一条)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 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4.免试和就近入学原则(第十二条)4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军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予以保障。

      5.学校的设置和规划(第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居住的适龄儿童、 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新建居民区需要设置学校的,应当与居民区的建设同步进行6.学校建设要求(第十六条)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7.学校的均衡发展原则(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8.学校不得违规收费和谋利(第二十五条)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 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 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9.学生违规的处理方式(第二十七条)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 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 不得开除10.禁止体罚与侮辱学生(第二十九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不得侵犯学生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