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空间里的国家文化安全维护.docx
6页互联网空间里的国家文化安全维护 摘 要:新时代下,文化安全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在要求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对于我国的文化安全带来了挑战国际传播中,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和舆论引导;在国内传播中,""、港独等分裂分子分子煽动极端民族情绪也影响着我国民族间的身份认同;青年一代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更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难以推进……如何规避互联网对我国国家安全可能造成的威胁,尽可能扬长避短让互联网"为我所用",以及在新的形式新的时期,如何利用好互联网发展文化产业,传承我国优秀文化,都是目前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Key:互联网;文化安全;民族文化2014年,首次提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于一体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其中文化安全的提出,是互联网时代下,国家安全内涵发生的巨大改变和充实,也是我国进行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互联网的发展和兴起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影响我们国家文化安全的现象在互联网空间里,各国政治意识形态的输出、文化的交互融合等,为我国的互联网中的文化安全带来了威胁如何在错综复杂的互联网空间保护我国的文化安全?如何在互联网空间加强我国网民的民族认同和意识形态的整合?如何在新时期引领互联网空间的文化话语权,真正将我国从文化资源大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本文拟就互联网空间我国文化安全现状进行梳理,并且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
一、互联网空间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冲击全球化时期以来的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特点在互联网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经济全球化也带来的文化全球化冲击着我国自身的民族文化整合已有的资料和研究,目前普遍认为文化安全有内外关系、同异关系以及新旧关系等三个维度根据我国目前在互联网空间的文化安全现状,笔者将互联网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冲击主要归纳为国际意识形态输出方面、国家民族之间文化融合方面、以及互联网一代青年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方面1.意识形态输出方面意识形态是文化安全的核心问题传统媒体时代,各国的意识形态主要通过本国的主流媒体进行展示和传播互联网为意识形态的展现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技水平,掌握着文化传播和意识形态宣扬方面的主动权,冲击着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文化美国前总统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说“文化统治是美国全球性力量没有得到重视的一个方面……英特网的语言是英语,全球电脑点击的绝大部分内容出自美国,影响着全球的会话内容我国在此方面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西方主流媒体对我国的新闻报道,更能说明其意识形态输出的野心西方国家正是抓住文化全球化的时机,通过主流媒体的报道来影响国际对中国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的评判,在社交媒体大肆宣扬自身的“人权”、“信仰自由”等价值观,用极其煽动性的语言来为“霸权式”的舆论造势。
种种行为,都是对我国的互联网的文化安全的冲击和挑战2.国家民族之间文化融合方面我国国内的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和文化认同方面同样遭遇着互联网带来的挑战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互相交往互相学习形成了如今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但是互联网的普及,给每个用户话语权,使得传统媒体能够进行的议程设置在社交媒体领域显得艰难一些网民为了经济利益或者博人眼球,在网络上发布关于我国民族之间摩擦的不实言论而这样的夸大的不实的言论往往更符合大众的“猎奇”心态同时又由于社交媒体的指数级的扩散功能,就更快速地将这样的言论推送到更大范围同时,我国各民族之间都有自身独特的传统和文化,在各个民族的交往互动中,也难免有摩擦和冲突但是在互联网空间里,“港独”、“”这样的国家分裂势力会利用网络空间和社交媒体宣扬其“理论”和“价值观”以达到干扰正常舆论秩序的目的涉及我国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的问题,容易“群情激奋”,出现伤害民族之间感情的言论这样的情况也会对我国的互联网空间的文化安全带来挑战3.互联网一代青年的文化认同方面除了上述两方面的问题之外,我国互联网空间的文化安全还受到的挑战和影响,也来自于我国的青少年一代过去几十年,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的变迁,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我国网民结构中,90后人群占现在网民数量的45%左右,是网民构成中占比最大的一个群体,作为在互联网的“原住民”的一代,90后们喜爱韩流,痴迷追星;喜欢二次元,热衷“宅文化”;有非常强烈的娱乐倾向,对于严肃话题可以用他们独有的方式消解话题的严肃性他们能够更快速获取想要的信息,能够积极参与多方讨论但是也正是这样的特性,使得90后们更缺乏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信仰,相比前两种对于我国互联网空间文化安全的威胁,青少年一代的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似乎并不那么“恶意”,但是站在民族文化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這样的表现,也是慢慢消磨我国文化自信的形式二、潜在的机遇1.在国际传播中强化主流媒体的话语引导权维护我国的互联网空间的文化安全,最主要就是发出自己的声音,增强其影响力和话语引导力组建有国际影响力的主流媒体过去几年,我国主流媒体在这方面也取得不少成就,例如人民日报的脸书账号,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粉丝量的主流媒体官方账号,这个账号除发布中国的政治新闻外,更多发布“国宝”熊猫的照片,或者中国的美食美景,而这样的内容往往更能获得国际网民的关注和喜爱人民日报的启示在于:在国际传播中,想要做到最大化自身话语引导力,最关键的在于用各国网民喜爱的方式和内容去传递中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积极参与并利用社交媒体,更“接地气”地与国内外大众互动谈论,贴近民间舆论场,在国际树立更加生动完善的中国形象。
通过这些方式,在对外传播中深入大众舆论话题,将影响力渗透进国际网民的日常生活里,真正做到引导舆论风向2.多元形式增强民族之间身份认同2016年初,的“帝吧出征”事件,在网民情感宣泄之外,我们更应该看见网民们多元的话语表达方式互联网空间的多元表达应该为我国的文化安全的维护注入新的活力,是新时代下宣扬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间身份认同的有效手段共青团中央被网民亲切称呼为“团团”,人民日报发布熊猫图文内容被打趣“用熊猫遛粉”,网民这样的话语背后其实折射出互联网时代我国年轻一辈的话语偏好我国的主流媒体,在报道宣扬国计民生的新闻之外,应该使用一些“接地气”的话语符号如恰当的网络段子以及表情包,去贴近广大网民的喜好,增强主流媒体的亲和力,真正融入网民大众,更好地进行议程设置以及民族身份认同的引导三、注重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除了主流媒体以外,各级媒体都应该参与进对我国互联网空间文化安全的维护,对外营造强大亲民的国家形象,对内整合多民族之间的身份认同具体来说:一、应该调整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传播渠道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互联网的宣传功能,我国应该将互联网的技术和传播力与文化产业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对互联网尤其是对社交媒体的利用。
二、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表达和解读,使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绽放新的光彩和吸引力Reference:[1]周建标.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华南理工大学学报[J]. 2010.4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