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唐诗《秦妇吟》古代文学论文.doc
7页第一唐诗《秦妇吟》_古代文学论文 【内容提要】韦庄的《秦妇吟》学者们已有不少研究如关于韦庄讳言《秦妇吟》的原因除公卿“垂讶”外,还有触新朝“宫闱之隐情”等说这都是 历史 的真实其实,韦庄讳言此诗的深层原因当是《秦妇吟》中 艺术 的真实《秦妇吟》创作后所以风行天下的原因,在于《秦妇吟》在题材、语言、描叙、结构、艺术风格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秦妇吟》从内容到艺术都表明其为史诗性质之杰作与《津阳门诗》相比较,堪称第一唐诗;其在文学史上的评价应重新定位 五代宋初孙光宪著《北梦琐言》云:“蜀相韦庄应举时,遇黄巢犯阙,著秦妇吟一篇,内一联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尔后公卿亦多垂讶,庄乃讳之时人号称‘秦妇吟秀才’他日撰家戒内,不许垂《秦妇吟》障子以此止谤,亦无及也[1]这是藏经洞打开前有关韦庄《秦妇吟》的唯一见于传世 文献 的全部记载1920年,王国维先生在《北大国学季刊》1卷4号发表《韦庄的〈秦妇吟〉》[2],据他当时所见到的“前后皆阙,尚存九百六十余字”的残卷,据其中有“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之句,断定其为韦庄的佚作《秦妇吟》这是关于《秦妇吟》研究的开始尔后英人小翟理士、郝立权、黄中琴、刘修业诸先生都有文章发表。
1936年,陈寅恪先生发表了《韦庄〈秦妇吟〉校笺》(收入《寒柳堂集》),考证了诗中涉及到的史实,对韦庄讳言《秦妇吟》提出了不同于孙光宪的新看法:“前蜀创业垂统之君,端己北面亲事之主”王建,是当年杨复光八都大将之一杨军当年的防区是秦妇逃难的必经之路,秦妇委身之事“适触新朝宫闱之隐情所以讳莫如深,志希免祸”,“其故傥在斯欤?傥在斯欤?”其后,一个时期,学术界多注目于韦庄讳言《秦妇吟》原因之再探讨如俞平伯先生《读〈秦妇吟校笺〉》(载《文史》第十三辑)补允陈说云:“夫《秦妇吟》之反黄巢,人皆知之矣观其重点,更在于说官军之恶胜于黄巢”,后官军“之头目且为韦庄北面亲事者”,“一似冤家路窄”如徐嘉瑞先生认为原因有三:“触犯宦官田令孜”(当年守潼关官军之首),“触犯时溥及其部下”(当年洛下屯师抢劫的官军首领),“讽刺僖宗太过”(《〈秦妇吟〉本事》)[3],但谁也无法确指所以周一良先生评徐文认为关于诗之本事的解释虽有根据,但“都太近乎揣测”(《评〈秦妇吟〉本事》)前此关于《秦妇吟》的研究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辩析一个问题韦庄讳言此诗的历史真实应当搞清,如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但历史真实不等于艺术的真实,虽然艺术真实是建立在历史真实之上的。
艺术的真实是全面表现在作品中的,那么,全面了解《秦妇吟》的内容,而不必仅仅限于考证一时一事,也就是必要的了说明:本文为重庆市教委规划项目《敦煌文学读本》的成果之一《秦妇吟》开篇写作者在洛阳遇见一逃难秦妇,借秦妇之口,写她遭“丧乱漂沦”[4]之事,表现了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唐军与巢军的战争以及晚唐“四海尽滔滔”等历史事件诗中先写战火前秦妇的平静生活,接着概叙黄巢军攻入长安的突如其来写长安市民的惊慌逃生,写战火烧杀下的长安然后描写东邻女被掳走,西邻女不从被杀,南邻女被杀及姊妹自杀,北邻少妇逃上高楼被大火烧死诗中用相当笔墨叙写秦妇本人被掳“陷贼经三载”的见闻写秦妇眼中黄巢军官的丑陋、黄巢大齐高官的沐猴而冠写巢军围困下的长安陷入饥饿,甚至尚让、黄巢以树皮、人肉为食从诗的开头起加以上内容,用去了长诗146句约五分之三的篇幅接着秦妇叙述了逃离长安的见闻写长安城外的荒凉景象,写华山一带的人烟断绝写神灵:唐玄宗御封的金天神也丧失神通而入山避难写秦妇出潼关后的轻松感受写秦妇在洛阳附近新安遇到一老翁,老翁财产“黄巢过后犹残半”,但后来的唐军却“罄室倾囊”;财亡人散,“身藏蓬荻”写汴路断绝,唐军自相残杀结尾写听说金陵“一境平如砥”,打算去江南寻求平安。
其中秦妇遭遇丧乱漂沦的社会背景大的事实都在史书中能找到相应的资料印证,如陈寅恪、徐嘉瑞诸先生已经考证清楚的《秦妇吟》中用浓墨重彩描绘秦妇眼中的长安战火、劫掠、烧杀,其大端都载于史书属于朝廷的如烧掠长安的第一把火是唐军博野军所点燃,如官军败逃时“竞掠货财子女”等等这当是韦庄后来讳言此诗的重要原因,因为唐王朝最后终于战胜了黄巢军;而在扑灭黄巢起义的过程中唐王朝的权力重新洗牌,当权者多为灭黄巢的功臣:凡是黄巢之外谁的不好,都有可能触犯隐情而对号入座无奈之下,韦庄只有“讳之”以“止谤”另外,属于黄巢的如巢军在长安 “争取人妻女乱之”,“火庐舍”,“纵击”,“洗城”,“血流于路可涉”(《新唐书》卷225下)等,也无凭空虚拟或夸张过分之嫌如果从历史的真实这个角度追寻下去,我们还可能有新的发现,但却不能确指;而《秦妇吟》表现的不仅是历史的真实,而且是艺术的真实所谓艺术的真实,是一种更加深刻的真实秦妇不必真有其人,南邻女不必真有其事,新安老翁不必真有其家,甚至尚让、黄巢以树皮、人肉为食也不必确有其实然而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在当时有许许多多其人其事,正象新安老翁说的:“一身苦兮何足嗟,山中更有千万家所以,艺术的真实就更不讨人喜欢。
因此,像孙光宪说的,写前朝遗老的“天街踏尽”等句遭“公卿”“垂讶”孙没有提到的,写长安、洛阳两京“凄凉”,绝不会讨当朝欢心正如陈寅恪等先生所言,写官军甚于黄巢,无疑会是后来新贵的忌讳即使写“陕州主帅”的忠且贞,金陵长官的“惠爱生灵”等,在晚唐摇摇欲坠的朝廷中,说不定会触及到争权夺利中某位权贵的神经即使写金天神的笔墨,也是恢复了“神通”的金天神的疮疤许多人会自动对号入座:这是历史的真实所达不到的另外一种可怕的真实宜乎韦庄在写了《秦妇吟》十一年后才得登进士第,这大约是一些人忘了《秦妇吟》之后吧?甚至,直到韦庄把它“扼杀”一千余年、从石洞中放出来后,一个时期,《秦妇吟》又被定为“全诗的主要倾向是反动的”[5] [P366],这在当时是天大的罪名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韦庄本人的态度《秦妇吟》写于中和三年(883),写后不胫而走,风行天下据孙光宪记载,韦庄讳言《秦妇吟》是在其贵后韦庄逝,其弟韦蕴为其编《浣花集》时未编入,故失传藏经洞打开,《秦妇吟》始现于世抄卷之一P.3381卷末题“天复五年(905)乙丑岁十二月十五日敦煌郡金光明寺学仕张龟写”,时韦庄正在王建幕中,也许正是他讳言《秦妇吟》的时候韦庄所以讳言,是因为《秦妇吟》给他带来了许多的烦恼,谤议横生。
他要“止谤”,但是,作用有限,“亦无及也”因为《秦妇吟》写出的艺术真实是战乱中人民丧乱漂沦的真实,这在唐末统治者虚假的粉饰现实中是一柄利器作者创造了她,把她从潘多拉盒子里放了出来,要弄进去也由不得自己了艺术的真实实在是可怕的在“雄猜多机略,意尝难测”(《旧五代史》136卷《王建本传》)的王建手下,韦庄十分小心翼翼是可想而知的我们更应该注意探讨的,应当是《秦妇吟》写后风行天下的原因原因之一,如上所言,艺术的真实是艺术品的生命其次,应当是《秦妇吟》艺术手段方面的成功《秦妇吟》“和白居易的长篇故事歌行有神似之处”[4][P40],学者都已经提到过,但缺乏系统的论述在此,试作分析之首先在于题材的选择试与中晚唐长篇歌行名篇比较之:白居易将自己《长恨歌》、《琵琶行》归入“感伤”类;《秦妇吟》更可以归入“感伤”类,这是两者相似之处但《长恨歌》写的是“风情”(白居易《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一篇长恨有风情”),《秦妇吟》中没有“风情”,这一点,《秦妇吟》自有所创《琵琶行》写的是“漂沦”(《琵琶行》序:“今漂沦憔悴”),《秦妇吟》写的是“丧乱漂沦”(秦妇语);“漂沦”二者同,而“丧乱”为《秦妇吟》所独有。
《秦妇吟》的“丧乱漂沦”更是写得“惊心动魄” [4][P40],这是《长恨歌》、《琵琶行》所少有的如写大难到来时人们逃难时的残忍、无奈场景:“家家流血如泉沸,处处冤声声动地舞伎歌姬尽暗捐,婴儿稚女皆生弃”如写西邻女的被杀:“西邻有女真仙子,一寸横波剪秋水妆成只对镜中春,年幼不知门外事一夫跳跃上金阶,斜袒半肩欲相耻牵衣不肯出朱门,红粉香脂刀下死写南邻姊妹三人的命运:“南邻有女不记姓,昨日良媒新纳娉琉璃阶上不闻行,翡翠帘间空见影忽看庭际刀刃鸣,身首支离在俄倾仰天掩面哭一声,女弟女兄同入井写北邻少妇被焚:“北邻少妇行相促,旋拆云鬟拭眉绿已闻击托坏高门,不觉攀缘上重屋须臾四面火光来,欲下回梯梯又摧烟中大叫犹求救,梁上悬尸已作灰写秦妇的漂沦更是《秦妇吟》中的重头所在写其被巢军所掳仓促离家云:“妾身幸得全刀锯,不敢踯躅久回顾旋梳蝉鬓逐军行,强展娥眉出门去旧里从兹不得归,六亲自此无寻处写其在巢军中的生活:“一从陷贼经三载,终日惊忧心胆碎夜卧千重剑戟围,朝餐一味人肝脍鸳帏纵入岂成欢?宝货虽多非所爱写官军得势时巢军内部的恐慌以及巢军打胜后的得意:“逡巡走马传声急,又道官军全阵入大彭小彭相顾忧二郎四郎抱鞍泣。
沉沉数日无消息,必谓军前已衔璧簸旗掉剑却来归,又道官军悉败绩写唐军围困下的长安:“四面从此多厄束,一斗黄金一升粟尚让厨中食木皮,黄巢机上刲人肉东南断绝无粮道,沟壑渐平人渐少六军门外倚僵尸,七架(萃)营中填饿殍长安寂寂今何有?废市荒街麦苗秀采樵斫尽杏园花,修寨诛残御沟柳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楼前荆棘满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恐怕正是在无食养口的情况下,秦妇才得以脱离巢军,孤身东奔避难,继续漂沦生涯:“霸陵东望人烟绝,树锁骊山金翠灭大道俱成棘子林,行人夜宿墙匡月明朝晓至三峰路,百万人家无一户破落田园但有蒿,摧残竹树皆无主当秦妇出了潼关后,似乎到了目的地:“蒲津主帅能戢兵,千里晏然无犬声朝携宝货无人问,夜插金钗唯独行然而,新安老翁的遭遇给她当头一盆冷水老翁本来家道中康,可是如今孤苦伶仃:“千间仓兮万斯箱,黄巢过后犹残半自从洛下屯师旅,日夜巡兵入村坞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入门下马若旋风,馨宝倾囊如卷土家财既尽骨肉离,今日垂年一身苦那么,能往哪儿去?“出门唯见乱枭鸣,更欲东奔何处所?仍闻汴路舟车绝,又道彭门自相杀野色徒销战士魂,河津半是冤人血。
这样的丧乱,这样的漂沦,不但《长恨歌》《琵琶行》中没有,杜甫的名作“三吏”“三别”等中也没有这样的铺陈描写所以,写丧乱漂沦,《秦妇吟》可谓惊心动魄这是《秦妇吟》题材表现的特别之处从 艺术 上,我们可以看到《长恨歌》等作品的许多影响最明显的是语言《秦妇吟》的语言通俗明快,俗而不俚,与白居易长篇歌行风格一致通俗明快,上引已多写到轻松处,句句叶韵,轻快之极:“前年(“年”疑当作“日”)又出杨震关,举头云际见荆山如从地府到人间,顿觉时清天地闲”,又通俗之极这点不用多说《秦妇吟》全篇叙事描写,很少说明议论,满腔丧乱漂沦之感借秦妇以发之,复杂无限的感慨尽寓于描写之中;于描写中挥洒淋漓之感情,感慨淋漓这一点,与《长恨歌》近似;比之元稹的长篇歌行《连昌宫词》的作者多发议论,比之“努力庙谟休用兵”之类的讽刺,无疑更能动人于言语之外 从构思上来说,《秦妇吟》与《连昌宫词》倒比较接近《连昌宫词》首尾为作者叙述,中间除一句作者插叙、一句作者问话之外,几乎全为宫边老人之语《秦妇吟》除首尾为作者叙述之外,通篇为秦妇之语但从艺术结构上来说,《秦妇吟》比之《连昌宫词》要宏大得多,全篇既有秦妇的见闻,也有秦妇的亲历;有秦妇的冷眼旁观,也有秦妇的心理描述;有金天神对秦妇的回答,有秦妇与老翁的对话,结构恢弘而又秩序井然。
《秦妇吟》中有一个情节,与其他写实情节明显不同:“路旁试问金天神,金天无语愁于人庙前古柏有残枿,殿上金炉生暗尘:‘一从狂寇陷 中国 ,天地晦冥风雨黑案前神水呪不成,壁上阴兵驱不得闲日徒歆奠飨恩,危时不助神通力我今愧恧拙为神,且向山中深避匿寰中萧管不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