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析南方沃土上盛开的艺术之花—浅析福克纳的文学创作(一).doc
2页试析南方沃土上盛开的艺术之花—浅析福克纳的文学创作 (一 )论文关健词 :福克纳旧南方论文摘要 :福克纳是 20世纪美国南方文学的集大成者,他在继承美国南方文学传统及圣经传统的基拙上,又从南方的历史与现实中汲取灵感,从色、影、声、光等方面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南方生活画面,艺术化地再现了南方的历史与传奇他所创作的 “约克纳帕塔法 ”神话王国是一朵盛开在南方沃土上的艺术之花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坛20 世纪的领军人物, 共创作了 19部长篇小说、 120 多篇短篇小说及多部诗集他用其惊人的才华创作出一个神话王国—“约克纳帕塔法 ”县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南方韵味,再现了旧南方的生活画面美国是一个 “充满想象力的国度 ”,产生了一系列 “充满想象力的美国人”,从最初的 “美国梦 ”到当今异彩纷呈的新流派,无一不显示出美国人的丰富想象力自1619 年以来即存在于美国“南方思想和行为中的浪漫保守主义”对其文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南方作家们不遗余力地构思心目中的南方,并用自己的笔表现出来,此外, 还有不少恋旧的南方人苦心孤诣地制造了许多南方的神话、民间传统等福克纳不但继承了这一文学传统,还将其发扬光大,直接创造出一个虚构的神话王国—“约克纳帕塔法 ”县。
在这个 “面积为2400 平方公里 ”的县中,有 6298 名白人和9313 名黑人,有城镇和乡村,也有山川及河流与法国的巴尔扎克一样, 福克纳运用一系列作品,艺术地再现了一个已逝的美国旧南方,让独具地方特色的旧南方屹立于美国的国家文学之林中两希 ”文化是欧美文学的源头, 《圣经》影响了欧美文坛一代又一代的作家福克纳生活在被称为 “圣经地带 ”的南方,势必受到《圣经》的影响福克纳从《圣经》中汲取了重要的创作灵感,他在作品中不但化用了(圣经》中的典故,甚至直接以《圣经》中的人物命名自己的作品,如《喧哗与骚动》中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八月之光》中的乔·克里斯默斯以及《去吧,摩西》和《押沙龙,押沙龙! 》的标题等杰西 ·科菲在《福克纳非基督式的基督徒—小说中的圣经典故》中提到,在福克纳的19 部小说中, “《旧约》 21部书里共有183 处参照,《新约》 13 部书里共有1%处参照,《圣经》 34 部书里共有379 处参照 ”这一数据表明, 《圣经》对福克纳的创作影响颇大南方的历史及现实为福克纳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蓄奴制的是与非问题,一直是美国文坛关注的焦点内战前,“拥奴派 ”作家和 “废奴派 ”作家就曾对蓄奴制是否合理进行过激烈的论战。
美国内战虽然解放了黑人奴隶,但“内战的失败使南方人逃避现实和神话过去的浪漫主义倾向得到戏剧性发展”伴随此心态而繁荣的是粉饰种植园神话的“庄园文学 ”,它们大肆宣扬种植园主的各种优秀品质以及奴隶制的好处重建时期, 南方经济虽然有所复苏,但是南方人仍然“紧紧攀附着与现实格格不人的梦想中过去的奢华与荣耀,以此软化严酷的现实,掩盖矛盾”这种逃避现实的态度让美国南方在内战后数十年内没有出现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以致门肯曾将南方称之为“文学沙漠 ”随着社会的进步,20 世纪 20 年代,一批目光敏锐的南方作家开始面对现实,正视南方的历史,清算奴隶制的罪恶他们开始“以严肃的态度向世人展示真正的南方和困境中的南方人”生于此长于斯的福克纳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对于南方的现实及其历史有深切的感触及认知在作品中, 他直接将眼光投向了南方丑陋的一面,揭示出奴隶制带来的种种罪恶:奴隶制不仅给黑人带来痛苦,也为白人及其后代留下了沉重的阴影黑白两色是福克纳作品中的主色调,他在作品中不仅塑造了100 多个黑人形象, 也描写了南方白人尤其是奴隶主和种族主义者的残忍以及贵族后裔的苦闷、堕落和颓废 在事关种族问题时, 福克纳一方面描写了白人对黑人犯下的种种罪行,另一方面, 他不忘描写黑人所承受的种种苦难,在两相对比中,凸显黑人的优秀品质。
在南方, 黑人没有社会地位, 他们作为奴隶而存在白人奴隶主一方面宣扬 “白人至上 ”、“黑人阴茎威胁 ”,另一方面却又把黑人女性当作其泄欲工具,甚至“乱伦 ”犯下种种罪行为了神话白人的统治,他们甚至从《圣经》上寻找源头以安慰其内心的不安白人对黑人所犯下的种种罪恶, 在福克纳的笔下得到了真实的再现: 老卡洛瑟斯对自己亲生的黑人女儿犯下“乱伦 ”的罪行 ;洛斯对自己的黑人情妇及其混血孩子避而不见;托马斯 ·萨德本不承认自己的混血儿子查尔斯 ·邦,竟唆使其白人儿子亨利·萨德本将邦杀死在自家大门前;以麦克莱顿为首的一群白人因为一点点捕风捉影的消息,便任意惩罚甚至处死黑人威尔·梅耶斯 通过作品,福克纳谴责了奴隶制和种族歧视的罪恶,尽了一个人道主义者及一个负责任的作家所应尽的义务旧南方是一个父权制社会,父亲对孩子尤其是女儿具有绝对的权威,要求她们做到“在家从父 ”的程度作为父亲,他们不但规定女儿平日的言行举止,就是女儿的婚姻大事也是他们说了算对女儿来说,父亲的影响可谓是一辈子的,有的甚至在父亲死后多年,她们仍活在父亲的阴影里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爱米丽小姐,一生受其父亲的影响十分巨大。
在众人的眼中,她与父亲的关系正如画中所示: “身段苗条、身穿白衣的爱米丽小姐立在身后, 她父亲叉开双脚的侧影在前面,背对爱米丽手执一根马鞭,一扇向后开的前门恰好嵌住了他们俩的身影 爱米丽到了适婚年龄时,她父亲赶走了所有来求亲的青年,父亲死后,爱米丽仍活在父亲的阴影中,“她父亲的性格三番五次地使她那作为女性的一生平添波折,而这种性格仿佛太恶毒,太狂暴,还不肯消失似的”爱米丽的一生是不幸的,她的父亲要对她的一生凄苦负一定的责任:生前,他手执马鞭赶走所有来求亲的青年;身后,他的画像代替他本人表情深刻沉思地盯着女儿的一举一动《八月之光》中的乔安娜 ·伯顿也受其父影响颇深,她们一家虽是北方人,但从她祖父起,她们一家就被派到南方帮助解放了的黑人然而,她们一家却受到南方人的敌视,伯顿小姐的祖父及哥哥遭到南方人的杀害伯顿小姐刚刚4 岁时,她的父亲就带她到祖父和哥哥的坟地前, 让她牢记家族的历史使命以及她所承担的责任在父亲的影响下, 伯顿小姐深知她必须致力于帮助黑人的工作,才能摆脱上帝的诅咒,因为她认为黑人“是一个我生活其中的影子,我、我们、整个白人,其他所有的人,都生活在这个影子里我认为所有的投生世上的孩子、白人孩子,他们一出生,在他们呼吸之前,就已经罩上了这个黑影。
在她眼中,黑人“不是人而是物 ”,是一种阴影,伯顿小姐的这一认知,是歧视黑人的种族主义者的表现后来,当她遇到乔 ·克里斯默斯并逼他承认自己是黑人,以便通过帮助他而获拯救时,遭到克里斯默斯的拒绝并杀害 旧南方不乏恐惧黑人的白人妇女,甚至是白人男子, 他们也对黑人心存恐惧, 终日活在恐惧的阴影中出自某些南方作家笔下的被丑化甚至“妖魔化 ”的黑人形象,是其深度恐惧黑人的表现。
